世界主要央行账目(Balance Sheet)(万亿美元)
中国央行的账面主要是外汇储备,债券含量不多。
【人民币】
中金:
人民币年底有可能自由兑换
2015年05月12日
关于人民币加入SDR最直白的说明
2015年05月22日
中国改用IMF标准编制国际收支 人民币入SDR添砝码
王维丹 2015年05月12日
人民币若加入SDR 全球央行至少会将一万亿美元储备换成人民币
叶紫君 2015年05月15日
人民币加入SDR究竟难在哪?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015年05月30日
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货币篮时机尚未成熟?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通往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道路上,人民币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和德意志联邦银行行长维德曼(Jens Weidmann)周五表示,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有关今秋就把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货币篮的考虑存有疑虑。在七个主要西方工业国家(G7)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结束之后,朔伊布勒表示他对人民币地位实现这一提升还是略微乐观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数额
【CFA】
The Spread of Central Bank Currency Swaps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关键:
《华尔街见闻》贺晨2015.05.23
吴晓灵:加大银行信贷投放是饮鸩止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中国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今日表示,全球范围内,中国经济杠杆率是比较高的,在市场杠杆率过高情况下,加大银行信贷投放是饮鸩止渴的不智行为,银行不能总是要央行“放水”,还应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吴晓灵今日出席“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并发表演讲,提出了上述观点。该论坛于今明两天在北京举行。
在演讲中,吴晓灵还表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国动辄几十亿、上百亿非法集资,说明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把这些钱通过合法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投入到需要资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货币、搞活金融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吴晓灵还提到,集合投资计划、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是扶植实体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美国硅谷的兴起离不开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而对比来看,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多是瞄准有上市潜质的公司。她建议资本不要老是盯着上市,而应该是场外市场,给更多创新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机会。
本周一(18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金融改革,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意见》强调了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适时推出面向机构及个人发行的大额存单,还提出要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
以下为吴晓灵的发言原文:
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今天再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大家共同交流,今天的主题是新常态、新金融,刚才龙永图先生非常精辟阐述了在这一个新的时代当中中国的对外战略,他提出:我们要和世界一起建立一个世界的命运共同体。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宗旨就是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共建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三年前我们定下来这样一个学院的宗旨和当今国家对我们的需要是一样的。刚才龙永图先生提出我们学院要为中国走向国际、为中国和世界一起建立命运共同体培养后来的人才,培养金融的人才。今天借此机会我想讲一下国内的问题,谈一谈在新常态下金融业所面临的任务。主题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创新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间接金融中银行主导金融资源的配置,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直接金融中市场主导金融资源的配置,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影响着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美国是一个以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对欧洲银行业垄断的惧怕,使得美国的银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制于单一银行制度的约束,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促成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了解美国金融史的人都知道,在美国的银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单一银行制,不允许银行跨州经营和设立分行,而且美国几次想建立中央银行都被否定过了,只有到了1913年,在巨大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才建立了美联储,因为到美洲来创业的人们对欧洲金融资本对市场的垄断有深刻记忆的,他们非常怕银行垄断市场,因而对银行业的跨州经营、银行过度强大有深深的提防之心。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业化时代,需要资金的投入,需要资本的积累,靠单一资本的积累难以适应大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于是人类创造的股份制、创造了股票市场、创造了资本市场。发达的资本市场成就了工业化时代以规模效益为主的产业发展,也成就了信息化时代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在上个世纪,钢铁、铁路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的时候,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他们筹集了资金,而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当科技新兴发展的时候,创业资本、风投成就了硅谷,使得美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成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国家。
欧洲是间接金融为主的地区,资本市场发展与美国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活力。许多科技创新源自欧洲却在美国得以实践并产业化。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把银行作为社会经济的薄记机关,信贷资金的计划管理是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从而形成了我国银行业管理经济的思想重于服务经济的思想;形成了重视对企业的服务超过对居民的服务的传统。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四大商业银行还都是国务院会议重要的参与者,我们经常通过信贷资金的匹配来影响中国经济的结构,应该说我们国家一个间接金融为主的国家,一个以银行为主的国家,银行信贷的配置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资源的配置。而且我们国家从刚一开始的时候就把银行作为国家管理经济的工具,因而对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服务仅仅局限于积极参加储蓄支持国家经济建设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我们的老百姓一直没有支付工具,到了90年代之后才逐渐开展允许老百姓开个人支票,但个人信誉还没有充分建立的时候,谁敢接受个人支票呢?后来就出现了借记卡和信用卡,于是中国的支付手段跳过了支票阶段,直接进入到了卡机电子化的时代。这一时代尽管老百姓有了支付工具,但是服务的面并不够大,服务并不便捷,也就成就了当前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发展,给互联网金融留下了一个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市场经济的不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经营机制的不健全和服务意识的欠缺,使得我国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直接融资的不发达更是阻碍了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联接渠道。于是出现了中国资金多而又融资难、资金多而又社会融资成本高的局面。改革开放增加了居民财富积累,高额的居民储蓄为中国提供了投资的源泉,但如何提高投资的效率、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经济新常态下我们面对的挑战。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措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我认为如果要是完成这样的任务,希望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在完善宏观调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搞活市场投融资活动。
我们国家的经济杠杆率已经在全球上比较高的,在市场杠杆率过高情况下,加大银行信贷投放是饮鸩止渴的不智行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如何使中国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地发展,我们要调结构、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但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什么方面呢?是向中央银行要资金放水呢,还是我们应该痛下决心把我们的结构调整的更好,让我们的新技术能够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呢?我认为应该是后者。说一个数字大家应该知道,从1949年-2008年,银行系统一共投出的信贷是30万亿,但从2009-2014年银行系统投出的信贷是50万亿,这样的信贷投入难道还不够多吗?难道我们在经济转型的时候还要要求增加银行信贷吗?我想中国不缺钱。现在只要有一个P2P平台出来,只要一个众筹的平台出来,不管他们做得规范不规范,许多资金就到那里去了。我们一些非法集资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中国不缺钱,中国缺的是把这些钱通过合法的渠道、通过有效的渠道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去,投入到需要资金的方面去,因而控制货币、搞活金融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中国市场不缺钱,缺的是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是关键。要想让中国金融配置资源的效率提高,除了资金的价格以外,实体经济的价格信号也必须是准确的,才能够使我们的资金配置对效益的判断是准确的,包括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等一般商品价格,价格是准确的资金的信号才能正确反映市场的供求。
第二,要强化市场主体财务约束,让资金价格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状况。
财务软约束的市场主体会占用过多的金融资源,对其他市场主体有挤出效应。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比较容易获得资金,而一些中小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就会比较大一些,尽管由于今年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产生了一定约束,但是政府融资和国有企业融资的容易程度远远高于中小企业,还有一些“僵尸”企业该退出市场而没有退出市场,这些都占用了过多的资源,我们从2008年到2014年6年时间之内投入了50万亿的资金,这些资金都到哪里去了?这个资金的配置效率不是非常之高。
或明或暗的刚性兑付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加大了社会融资成本。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应该是国债利率,但是很多理财产品、一些信托计划,还有一些债券有比较高的利率来吸引资金,但当出现风险的时候却不能够容忍这些风险的充分暴露,现在有个别小的在暴露,但使得这些高风险但又获得高收益的产品在市场参与者心目当中立下了一个标杆,它的无风险收益率水平,以此为标杆,而不是以国债为标杆,抬高了整个社会无风险收益率的曲线,加大了社会融资的成本。
分清风险责任,做好社会保障,有序打破刚性兑付是我们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提高市场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的很多金融产品之所以不能够打破刚性兑付,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分清各个产品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它的风险承担的责任,因而当出了风险的时候,难以下决心让投资者承担风险。而且我们要做市场出清的时候,必然会遇到一些劳动力的失业,必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做好社会政策的兜底。在一个经济困难的时期,只要把穷人的事情做好了,把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安排好了,社会就是安定的,社会才能成功转型。
第三,要尊重居民财富自主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金融活动是居民财产权的运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严厉打击虚假信息、信息欺诈,维护市场秩序,构建无缝对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健康发展的基础。
当前的重点应是发展场外市场,特别是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和券商柜台市场。财富管理市场是今后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各类理财产品其本质是资金信托,明示法律关系才能建立风险自担的市场秩序,是依法治市的基石。到现在为止,银、证、保、信、基做的理财产品其本质是信托,其本质是公募或私募基金,到现在金融业都没有形成共识,这是我们市场错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原因。坚持不重复征税和公平税负的原则,鼓励以VC/PE为代表的集合投资计划的发展和众筹的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畅通融资渠道。我们在扶植实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金融工具就是集合投资计划,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计划,硅谷之所以能够成为硅谷,就是因为有风险投资对这些新技术的扶持,第一轮融资很可能就是十万美元也或是百万美元、千万美元,没有最初的风险投就难有新技术和小企业创立的开始,也就没有这些企业的成长,能够上到二级市场融资的企业起码应该在场外市场进行两三轮的融资之后才可能成长、壮大和成熟。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要眼睛都盯着公开上市的市场,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眼光放在场外市场上,给每一个想创业的人以股本融资的机会,给每一个股份制的企业以多轮融资、逐步成长的机会。这样才能够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业降低融资成本创造了技术条件,以包容的心态鼓励创新,以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精神参与创新,中国的金融业才能在信息化时代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第四,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包括:资金的支付清算体系;金融产品的登记、托管、交易体系;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只有建立了信息集中和共享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跨市场的分析、监测制度,才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才能促进中国经济成功转型,促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谢谢大家!
《华尔街见闻》田晓艳2015.05.24
王兆星称金融杠杆功能不能被“神化”
本周六,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称,不能否认金融杠杆在现代经济当中神奇的功能,但金融杠杆的功能不能被“神化”。金融杠杆也是一个双刃剑,金融杠杆加杠杆的兴奋随之而来就是去杠杆的痛苦。
王兆星表示,必须要同时加强宏观审慎的监管和微观审慎的监管,来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利益周期的宏观调控体系。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都要有效地控制金融杠杆的水平,对企业、对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都应该适度控制杠杆水平,而对于整个经济来讲也要控制整个杠杆的水平,来防止金融泡沫的形成,防止金融危机的发展。
以下为王兆星演讲实录: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之后,一个应用频率很高的词大家都会听到,即“高杠杆”、“去杠杆”。我今天说的金融杠杆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从广义来讲,应该包括所有的金融方式、金融手段、金融工具、金融价格的总体,甚至是整个金融资金的总体,既包括直接金融、也包括间接金融,既包括传统金融,也包括新金融,这是一个非常广义的金融杠杆。同时还有一个很狭义的金融杠杆,就是一部分一定比例的资本,这些资本也可能包括保证金、准备金、抵押品等等,以这样一个最低比例的资本金来撬动成倍的负债最后取得数倍融资的数额,来支撑更多资金的供给总量。以下讲的内容可能有些是从广义的金融杠杆来讲的,有些是就狭义的金融杠杆来讲的,而有的是兼而有之的。
第一点,我们不能否认金融杠杆在现代经济当中神奇的功能。
刚才晓灵院长已经提到欧美的经济发展史、工业革命史以及今天成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这里面都有金融杠杆巨大的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经济奇迹的取得以及背后都有金融杠杆神奇的推动,这种金融杠杆的神奇作用大到整个产业革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科技的创新以及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都离不开金融杠杆的推动。大到国家整个经济建设,国家整个结构产业调整升级,再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技术的改造、扩大再生产,小到每个人住房的购买、消费的实现,这里面都具有金融杠杆神奇的作用在发挥。如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金融杠杆就是推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巨大的推动力。
第二点,金融杠杆具有其神奇的功能,但金融杠杆的功能不能被“神化”。
这个“化”既有话语权的“话”,也有化学的“化”,两个概念都有。毋庸置疑,金融杠杆在现代经济发展、产业革命、产业升级,也包括经济的起飞过程当中它的神奇的功能,但也必须看到金融杠杆也是一个双刃剑,对这次发生的金融危机有很多的原因,但不可否认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杠杆的结果,是高杠杆惹得祸。
在危机之前,在一种宽松的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之下,在一种流动性泛滥的环境之下,国家在进行高负债、高杠杆,企业也是在高负债、高杠杆,银行也是在高负债、高杠杆,个人也是处于高杠杆、高负债,个人借债消费,企业借债扩大生产,银行也是用高杠杆来放款,包括其他的“影子”银行都是一种高杠杆的方式在运作。高杠杆在失控的情况下,最后就形成了金融的膨胀、金融的泡沫,乃至最后的金融危机。
在危机之前,按揭再加按揭,杠杆之上再加杠杆,证券化之上再加证券化,成为司空见惯,最后都导致了金融泡沫的形成,最后引发了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之后,就重新开始了一轮新的去杠杆的一个进程。国家去杠杆,银行在去杠杆,企业在去杠杆,个人也去杠杆,而去杠杆的最后结果就是经济的萎缩、经济的箫条,银行放贷能力的萎缩、企业借贷能力的萎缩、失业的提高,最后使经济陷入衰退、复苏乏力、复苏缓慢。
因此,金融杠杆作用无限,但金融杠杆不能被神化,金融杠杆加杠杆的兴奋随之而来就是去杠杆的痛苦。
第三点,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国际监管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提高资本,加资本、降杠杆,提高资本的质量,提高资本的重组水平,不仅要提高最低资本要求,而且要提高在最低资本之上还要加储备资本、还要加反周期资本、还要加系统重要性的附加资本,以及最后提高整个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总的资本水平。提高风险加权资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本的杠杆比率,这所有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在提高资本的水平,降低社会负债的杠杆水平,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乃至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抵御危机的能力。
第四点,鉴于此,我们必须要同时加强宏观审慎的监管和微观审慎的监管,来建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利益周期的宏观调控体系。无论从微观还是从宏观,都要有效地控制金融杠杆的水平,对企业、对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都应该适度控制杠杆水平,而对于整个经济来讲也要控制整个杠杆的水平,来防止金融泡沫的形成,防止金融危机的发展。
最后总结起来,1、在现代经济中,金融杠杆可以大有作为;2、金融杠杆必须运用适度才能够远离危机;3、不论对金融宏观调控者还是对金融监管者来讲,往往最难的也就是如何把握、如何控制金融杠杆的最佳水平,这也是我们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金融监管者所面临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