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最重要的“真相”也许大概可能就是历史“真相”了
最重要的“真相”也许大概可能就是历史“真相”了
除非牵扯进什么案件了
今天,人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球赛的历史“真相”了,球赛结束,球场上刚刚发生的事情就都是历史“真相”了。
可是,球迷们还是经常为几个球、教练的那个决定或裁判的某个判决争论不休,有的情况还可以争论几年之久,有的甚至成为永远的迷。
具体的,比如奥运会,有实况转播,全世界都在看,还有录象,而且是很多不同角度的录象,特别是还可以放慢动作,这可就是比时间旅行还牛了,因为时间旅行都未必能看见慢动作呢。
可惜的是奥运会也有争不清的“真相”,近来几乎每一届都有,这还是有规则、有裁判、有实况转播、全世界都看的情况呢,哦,对了,还有录象,还可以慢动作回放哪。
历史事件差不多都是秘密的,没规则、没裁判、没实况转播,因此,拿历史“真相”说事,打历史“真相”招牌,目的就是忽悠,因为只能说历史“观点”或历史“看法”,瞎子摸象,各说各的。
摆脱历史“真相”的束缚,《资治通鉴》的价值甚至超过百分之百真实的历史,好比宗教,各种宗教的经书其实也是历史,只不过也有人造的部分,人造的部分也有价值,甚至价值更高,比如《三国演义》的价值,我是说实际的社会价值,就比《三国志》要高。
所谓“以史为鉴”不只是以历史上真实发生了的事情为鉴,也要以历史上真实可能发生的事情为鉴,比如不能因为历史上没发生的坏事就可以做,或历史上没发生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因此,文学的想象力在历史中也很重要,历史的小说的部分至少起这个作用,比如《资治通鉴》和《三国演义》
所以,我猜你也不必给自己定位到通俗传记,还是孔子说的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根有据的地方就明说有根据,没根没据的地方就明说没根据,是猜测,或者是部分根据和部分猜测混合,就说出来,老老实实,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知道什么就不说什么,这就是特别严肃的学术书了
只是逻辑推理要小心,不仅一方面因为当年的人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跟现在不同,还因为很多我们讨论的历史人物都是大官甚至皇帝,这些人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也跟老百姓不同,二方面是人有主动性,往往越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反而最可能发生,比如大家都认为他不会那样做,这就给了他那样做的机会或权力,他就可以那样做而甚至连被怀疑都不会
举个例子吧,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油管视频,是一个人大教授的,好象她还很有名,而且好象现在时兴把历史研究当破案搞,比如她分析杨广怎么那么不可能杀杨坚的理由多多,反正都是杨广不可能杀杨坚的理由,可是呢,因为杨广是人,他有主动性,所以,越是旁人认为他不可能做的事情,他就越是应该做,特别是坏事,比如杀父,因为他不可能杀杨坚的理由同时也都是他应该杀杨坚的理由,而且他不可能杀杨坚的理由越多,他应该杀杨坚的理由也就越多,因为他杀了杨坚没人信是他干的,没人想到是他干的,甚至两千多年后还有人大教授帮他洗地呢,不杀白不杀
当然了,杨广杀没杀杨坚,逻辑没答案,只能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