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碎影----约翰·汤姆森眼中的晚清中国》之二

五花八门身边事,喜怒哀乐笔中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约翰·汤姆逊(1837-1921年)生于英国爱丁堡。1862年启程前往新加坡,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照相馆,成为一名专业人像摄影师。随后汤姆逊到马来亚和苏门答腊拍摄风光与人物照。1866年迁居曼谷,首次前往柬埔寨和印度支那(越地)拍摄。18681872年他在中国拍摄那些以街头和社会为背景照片时所积累的摄影经验和技术为他五年后创作《伦敦市井图》奠定了基础,使汤姆逊成为了纪实摄影的先驱。

 约翰·汤姆逊从1868年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记录了当时福建、浙江、北京等地的风景、肖像、城市街头的生活。下面从《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晚清中国》精选了最有代表性的官员、女性、市井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照,希望这些照片能给读者们提供一个侧面去回顾中国的历史。

 1.穿礼服的满族新娘和她的仆人,北京,1871-1872

根据满族的风俗,女孩只有到14岁才可以订婚。满族婚礼过程包含了各种复杂的礼仪。不过,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新娘的服装是清一色的红色丝绸和棉质礼服。结婚当天,新娘坐着深红色装饰的轿子到新郎家。新娘头上也会顶一块精心编制的红盖头。

2.满族已婚女子头饰,北京,1871-1872

两把头是满族妇女的典型发式。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在头顶上梳成一个横长式的发髻,用一根约七、八分宽,一尺来长的大横髻(又名大扁方),贯于发髻之中,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扁髻,压在后脖领儿上。这样,发髻便无形中限制了脖颈的随意扭动,使人走起路格外庄重。汤姆逊幽默地说:也许人们会认为这长长的横髻是两个尖尖的羊角,是用来对付她们凶悍的丈夫的。

3.室内站立的满族男子,北京,1871-1872

男子身着特色满族长袍,头顶貂皮帽,并戴着眼镜。从服饰可以判断出他非富即贵,背景中还隐约可见他的仆人。当时眼镜是很时髦的舶来品,也是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侧脸照相姿势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男子努力想直视镜头,一定是汤姆逊所致。

4.室内端坐的满族男子,北京,1871-1872

在这张照片中,满族男子坐了下来,并摆出了中国人传统的照相姿势。比较汤姆逊拍摄的中国其他高官的照片,没有一张侧面照片,全部是直视镜头的,并且是全身照。由此可以判断出,此男子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其他高官,才有可能被汤姆逊导演拍摄了另外那张站立侧面肖像。

5.买头饰的满族妇女,北京,1871-1872

北京的满族妇女十分重视头饰。作为一种戴在头上的首饰,不仅起到美饰发髻的作用,还有托物寄情、表达心声意愿的美好追求。从照片中满族妇女的穿着来看,应当是富贵人家的妇女,而贩卖头饰在当时的北京一定是个很赚钱的行当。

6.满族杨氏家族女眷,北京,1871-1872

在汤姆逊的北京之行中,他和一个姓杨的中国富商成为好友,从而得以被邀请到他家里参观。这位姓杨的富商喜欢收集外国的照相设备,自己还亲手实践摄影。汤姆逊被富商家中美丽的庭院所震撼,在假山前拍摄了这名满族女子的照片。照片中女子的美丽和温顺与后面的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像汤姆逊所说,这些女子整天身处深宅大院当中,对庭院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7.庭院里的满族和汉族女子,北京,1871-1872

这是在杨方家的院子里拍摄的,三个女人一个面对镜头,一个背对镜头,另一个是侧对镜头。汤姆逊很显然是想展示三个女人的发式。汤姆逊说:坦白地讲,我自己都不能解释这复杂的发式究竟是如何完成的。根据坐着的女子的小脚和发式看,她是汉族女子。

8.满族妇人和女佣,北京,1871-1872

这是北京杨方家的女子,身着华丽的绸缎服装在堆满假山的花园中。根据汤姆逊的记录,西方人更喜欢汉族妇女的美丽和优雅。在赞赏她们的小脚的同时,汤姆逊还充分肯定了她们优雅的长袍:“颜色丰富、优雅,夏天明亮,冬天温暖,和天气很搭配”。

9.正在梳妆的满族女子,北京,1871-1872

在杨方先生家里,汤姆逊拍摄了满族女子梳妆的详细过程。整理头发也许是这个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通常需要仆人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很多人使用假头髻和假发,但不用染发剂”。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情和平和,也应当是汤姆逊人道主义情怀在拍摄时的一个典型体现。照片中不论是温情的女主人,还是笃厚的侍女或者无邪的孩童,都带给我们一种阳光的温暖,让我们暂时忘掉了当时正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和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

10.满族妇女和她的儿媳及孙辈,北京,1871-1872

在中国,一个家族的大小是一种社会声望的标志,家族的合影在当时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这种合影也体现一个家族的社会认同。从照片上看,这位略带微笑的妇人对生活还是满足的。

11.满族妇女和她的儿媳,北京,1871-1872

从不同眼神或许能够看出两个人不同的社会地位。汤姆逊观察到,直视镜头的婆婆在家庭大事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站立的儿媳不仅要侍奉好丈夫,还要看婆婆的眼色行事。如果婆婆是个狠心的女人,那年轻的媳妇第一年的新婚生活就会像奴隶一样。

12.满族妇女和她的儿媳,北京,1871-1872

这是满族妇女和儿媳的全身照。就像她们两个的半身照一样,婆婆显得很严肃,但在和孙子们的照片里,她则是微笑的。在所有三张照片里,媳妇的眼睛都是看一侧的,这也说明了她在婆婆面前的地位。在这张照片里,汤姆逊似乎还试图向人们展示满族妇女的天足。

13.满族妇女和孩子,北京,1871-1872

在一个传统庭院的屏风前,汤姆逊拍摄了这张妇女和儿童相对的照片。妇女精心的头饰和美丽的丝绸长袍,都吸引了汤姆逊。汤姆逊之所以拍摄她全身的侧面肖像,就是想展现“中国上层社会的妇女或男子长袍是很独特的,衣料华美而又充满质感”。

14.铜香炉边的满族女子和仆人,北京,1871-1872

老仆人右手拿着水烟袋,左手被她的主人抓扶着。在满族妇女中,吸烟已经成为很受欢迎的消遣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交方式。虽然有很多人吸食鸦片,但更多人是吸水烟。在北京炎热的夏季,吸烟也是一种消夏的选择。

15.铜炉边的满族妇女和女仆,北京,1871-1872

在这张图片里,女仆直视镜头,而女主人则旁看他侧。这说明,汤姆逊试图改变传统正式的肖像拍摄模式。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满族女仆更像女主人的一个玩伴。虽然她需要为主人梳妆,穿衣和讨好她,但女仆不必干任何重活,女仆还可以使唤主人别的丫鬟。

16.化妆后的满族女子,北京,1871-1872

满族女子在梳理完头发后,开始化妆脸部。在清代,不论是满族还是汉族女子,尤其是富裕人家的女子,喜欢用一层厚厚的白粉来覆盖脸部和颈部。当这层粉变干后,就会显得皮肤光滑和明亮。然后,妇女们又会给脸颊大点腮红和眼影。画面中的满族妇女好像对自己的化妆效果还比较满意。

 

转载自:网络

spot3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是啊,是一种很好的认识历史的方式,所以把它放到博客中来,也算一种“收藏历史”的方法吧。祝周末愉快!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约翰·汤姆森的照片记录了真实的过去,十分珍贵.
谢谢点点分享,问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