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烈舒赛 -连载 - 第一章:“难道女儿不成龙”

湖北江汉平原西南隅,依傍长江天堑,有一座妇孺皆知的历史名城——荆州,也称江陵。

江陵,风景优美秀丽,人民崇尚礼仪,是历代王朝必争之军事要地。千百年来,它孕育过无数历史风云人物,仅唐朝初叶就出现过六位江陵籍宰相。更有屈原、宋玉、岑参等伟大诗人,曾产生以《九歌》、《橘颂》为代表的灿烂不朽的“三楚文化”。

江陵,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城内有开元观、关帝庙、朝宗楼、铁女寺;城外有庄王墓、三闾大夫祠、楚都纪南城。还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在一部《三国演义》中,就有“献荆州”、“借荆州“、“讨荆州”、“智取荆州”和“大意失荆州”等诸多章节。

盛唐江陵籍诗人岑参曾用“渭北草新出,江南花已开;城边宋玉宅,峡口楚王台” 来描绘他家乡的风貌。杜甫也以“白鱼如切玉,朱桔不论钱”来盛赞江陵的富裕。那首脍炙人口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返江陵时写就的千古绝唱。

江陵,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古城内十字街的一所院落内,住着一户祝姓人家。主人祝甘亭,字雄武,号剑吾,原籍湖北咸宁,民国初年定居于此。今咸 宁城北之贺胜桥大屋祝一带,仍聚居有祝氏家族,其始祖于元朝自江西迁来,祝甘亭(族名敏棠)为二十二代后裔。他自幼在父亲的严教下,从文习武,熟读四书五 经,练就一身拳术。青少年时,立志从戎报国。1906年,已是举人的祝甘亭,北上保定,考入满清政府陆军部速成学堂(保定军校前身),与蒋介石、张群等同 窗。次年,他毕业于工科。因痛恨满清,他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1911年10月,他参加武昌起义,任鄂军独立第二标统带官。此后,因他功绩卓著,大总 统黎元洪特奖予一等金质勋章,补授陆军少将衔。

祝甘亭一生愤世嫉俗,淡泊名利。蒋介石掌权后,他从未投靠其麾下。平日,他饱读诗书,苦练书法,写得一手遒劲端庄的颜鲁公,远近闻名。他常以诗文会友,在一首致友人的小诗中写道:“桑田未若砚田好,水旱无忧乐融融。试看逐臭趋炎者,富贵功名总是空。”

祝甘亭的夫人王书富,本是四川涪陵城内一位貌美的千金小姐。她知书达理,宽厚贤淑。民国初年,在四川讲武堂任教的青年军官祝甘亭,慕名前来求婚,曾为当地留下一段盛传一时的佳话。

事情还得从王书富的父亲王海天说起,他是当地的名儒兼名医,由于深爱自己的女儿,对其婚事格外地挑剔。他选择女婿只重 人品,不重钱财,曾拒绝过不少说媒提亲的人。当他得知登门求婚的祝甘亭,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文武通材,便爽快地应允了这门亲事,不仅拒收聘礼,还以重奁(仅 上料蚊帐四季齐全)为女儿陪嫁。老人只提出一个要求,在女儿出嫁时,新郎官必须用八抬大红花轿前来迎亲。当时的涪陵,最多只有四人抬的花轿,这可难坏了新 郎官。为了娶到心上人,祝甘亭四处奔走,想方设法,终于在同事的热心帮助下,从数百里外的重庆租来一顶八抬大红花轿,满足了岳丈大人的心愿。王书富出嫁那 天,坐在八抬花轿内,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穿城而过。城内万人空巷,纷纷涌向街头,好生地热闹。自此,涪陵始有八抬花轿。

新婚后,深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王书富,朝思暮想的是为丈夫生下一个能传宗接代的男儿。但她首次临盆,生下的却 是一个女儿。虽说是女儿,夫妇二人倒也疼爱。不幸的是,孩子未满三岁便夭折了。后来又相继失去两个女儿。婚后第六年,王书富第四次怀胎。因盼子心切,临产 前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漂亮女子,抱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着的婴儿,悄悄走进她的房间,撩起床头的帐幔,对她说:

“夫人,我给你送儿子来了!”

王书富欣喜地醒来,自言自语道:“这一定是送子观音菩萨来了!”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兆头告诉丈夫,丈夫将信将疑。
临产时,王书富一眼便看见婴儿的面孔,和梦中的孩子一模一样,急忙问接生婆:

“是个儿子吧?”

“不,太太,是一位千金小姐!”

接生婆的话,使再度失望地王书富不禁大声哭了起来。丈夫在一旁亲切地劝慰道:

“书富,莫要伤心了!别人家‘生男弄璋,生女弄瓦’,我家生女也是掌上明珠,我很高兴喏。”祝甘亭见妻子安静下来后,又说:“我已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小名哩。”

“叫什么?”

“既然是掌上明珠,就叫她珠儿吧!”

这一天,是公元1917年9月15日,农历7月29日。

珠儿幼年随父母旅居四川梁山县(今梁平)。她聪明伶俐,活泼顽皮。三岁时,就能分辨“王、玉、五、丑”等数十个字。父 母担心女儿用脑过度,又遭夭折,自此不再教她识字。祝甘亭是位象棋能手,闲暇时常与友人对奕。每到此时,珠儿要坐在父亲膝上“观战”,两只圆溜溜的大眼, 盯着那张纵横交错、千变万化的棋盘,一声不响地聆听父亲讲解。不到五岁,她要和父母对奕。夫妇二人担心女儿对棋道入迷,又禁止她下棋。祝甘亭夫妇膝下无 儿,常将珠儿打扮成男孩模样。祭祀时,以女代男,执长子礼。

珠儿自幼不喜爱和女孩儿玩耍,常独自到院内去爬树翻墙,一不当心,被摔得鼻青脸肿,她很少啼哭。父母为锻炼女儿勇敢的 性格,有时故意让她去作一些惊险的游戏,如钻到桌子底下捉小狗、小兔之类。珠儿常听母亲讲绿林豪杰飞檐走壁、劫富济贫的故事。有一次她竟从二楼的窗户爬了 出去,在屋檐上趔趄行走。家人发现,惊吓万分,好不容易才将她抱了下来。当母亲责备她时,她噘着小嘴说:“妈妈,我在飞檐走壁呢!”众人哭笑不得。

珠儿长到七岁,仍未上学。家中没有兄弟姊妹,她感到寂寞。有一天,珠儿从大街上回来,高兴地对母亲说:

“妈妈,我领回来一个小姐姐。”

“在哪里?”

珠儿向屋外喊道:“你进来嘛,进来嘛!”

随着珠儿的声音,王书富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她比珠儿身高一头,五官端正,一脸苦相,面带伤痕。

“珠儿,她是哪里的娃儿,你怎么把她带到家里来了?”

“妈妈,她一个人在街上讨饭,几天都没得饭吃喏,好苦喔。”珠儿同情地说。

“你叫啥子?”王书富对女孩问道。

“赵来弟。”

“几岁了?”

“十一岁。”

“你的家在哪里?”

“在南乡,离城里好几十里路。”

“你为啥子不回家?”

“我的爸爸死了,家里弟弟妹妹多,没得吃的,后妈天天打我,骂我,我害怕回家呀。好太太,您收留我吧!”扑通一声,女孩跪倒在地哭了起来。

“莫哭嘛,起来,起来!”王书富说。

“妈妈,我们收留她嘛!”珠儿边说边将女孩拉起来。

“好太太,您发发善心吧!”女孩哀求。

“你可是有家的娃儿呀。”

“太太,我是偷跑出来的,回去不得呀……”呜…呜…女孩哭得更伤心了。

“她回去更得挨打的。好妈妈,就留下她吧,您不是说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吗?”

王书富是个心地善良的人,见女儿如此心切地要帮助这个女孩,也萌生了恻隐之心。

“好吧,我先留下你。如果你家里的人找到你,要你回去的话,我就不能留你了。”

“唔,谢谢好太太。”女孩点点头,用袖口擦着脸上的眼泪。

王书富收留女孩后,为她治好伤,改名“莲芝”(怜之谐音),让她和珠儿同室起居,一同玩耍和读书识字。自此,珠儿身边有一个小姐姐作伴,十分高兴。不久,两人便形影不离,情同姊妹。

半年后的一天,珠儿和莲芝正在房中读书,突然家中来了一位中年农村妇女,王书富在堂屋里接待了她。

“太太,我是来找我的女娃儿的。”农妇四处张望地说。

“大嫂,你的女娃儿怎么会在我的家里?”王书富问。

“太太,她是半年前从家里偷跑出来的,听说现在和您家的小姐在一起。前天,还有人看见她们在后面爬城墙咧。”

“她叫啥名字?”

“赵来弟,今年刚满十一岁。”

原来这个妇女正是莲芝的后妈,来找她的女儿了。王书富自从收留莲芝以后,就想到会有这一天,她无意隐瞒,故意问对方:

“大嫂,好好一个乖娃儿,怎么会跑出来?还弄得全身是伤。”

“唉呀,太太,这娃儿太淘气了哇,在家里又懒、又好吃,又不照护弟弟、妹妹,他的爸爸也死了,唉呀,太太,真是没得法子呀……”

王书富一听,知道对方不是一个贤慧妇人,不便与她纠缠。马上说:“我告诉你,你的来弟是我女儿带回来的,她流浪街头,一来没得吃的,二来会遇见坏人,我收留了她。你既然来了,我也不能强留,就把她带回去吧。”

“唉呀,多谢太太哟!”

“我还得告诉你,这半年来,我看这个娃儿还是很乖的,也还聪明,你应该善待她,不要再打她了!要知道,打是打不拢的,她还会跑出来的。”

“对,对,太太。”农妇不断地点头。

王书富让佣人去叫莲芝。莲芝听说她的后妈来了,早已吓得浑身哆嗦,被珠儿支使到床底下躲藏起来。佣人将莲芝找了出来,她哭丧着脸被带到堂屋。王书富亲切地对她说:

“莲芝,你的妈妈来了。我早说过,你还是随她回家去吧,要听话些,不要再往外跑了。”

莲芝无奈地点点头。王书富又说:

“以后你再到城里,还可以来我家,和珠儿玩耍。”

随后,王书富到屋内拿出一包衣物送给母女俩。含着眼泪的珠儿在一旁看到小姐姐要走了,赶紧跑回房中,拿出一个父亲从外地给她带回来的洋娃娃,送给莲芝。

莲芝母女千谢万谢地走出门去。平时很少哭泣的珠儿,在她的伙伴走后,便嚎啕大哭起来,悔不该到外面去玩耍,竟被她的家人发现了。

自从莲芝走后,珠儿又先后从梁山街头带回两个女孩,都未能久留身边。

1925年,珠儿的父亲因不满四川军阀相互倾轧、弱肉强食的恶劣环境,他辞去官职,携眷从长江顺流而下,返回江陵,居住在县城以东的观音垱镇。

观音垱,濒临浩瀚无际的长湖边。明朝袁中道有诗曰:“长湖百里水,中有楚王坟。”它四周堰塘星罗棋布,水陆网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这里,正是“白鱼如切玉”的鱼米之乡。

珠儿从封闭的城市来到开阔的湖区,如鱼得水,她活泼好动的性格,在这片广阔无垠的天地里,得到充分施展。此时,她仍是 一身男儿打扮,经常和当地的顽童们,三五成群,光着脚丫到湖边打野仗。珠儿既勇敢,又机灵,颇受战友们的欢迎,大家呼她“假男娃”。入夏以后,湖面碧波荡 漾,荷花四处飘香。每逢集市,从四乡前来赶集的渔船,密密麻麻地停泊在湖岸。无拘无束的孩子们,趁主人上岸,纷纷跳上渔船,或将船儿划向湖中,模仿龙舟比 赛;或一声令下,大家同时跃入水中,你追我赶,游向岸边。珠儿喜欢和同伴们荡漾着小舟,钻进那一望无际的莲荷丛中,或采摘莲蓬,或潜入湖底去抽那雪白的荷 叶嫩茎。虽然被荷刺划得满身伤痕,也乐而忘返。

正当珠儿无拘无束,尽情地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时候,她的父母谈起了她。祝甘亭对妻子说:

“书富,珠儿已快九岁了,早已渡过夭折这一关。她天资聪颖,总不能这样一天天的在这里荒废下去,日后不学无术。”

“是啊,该让她收收心了,去读几年书吧!”

“对,老朋友张密之正在荆州教私塾,我们搬回城里去住,让珠儿到他那里启蒙吧。”

第二年,祝甘亭一家从观音垱迁回江陵城内,将珠儿送进江陵名儒张密之开馆的私塾读书。

珠儿在观音垱的生活虽然只有一年多,却经久难忘。多年后,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青少年时,曾在水乡阔湖中嬉戏,在莲荷凌水接天中藏舟,人欲仙去。”

这个珠儿,便是本书的主人公舒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