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崇游记之柏林:伤疤比梦境更美丽(上)

把装修做出文化来,把过程当成人生过,把技术揉为故事讲,把读者看作朋友待。如欲转载,请先联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房崇游记之柏林:伤疤比梦境更美丽(上)

 

在柏林倒时差,总是在后半夜醒来睡不着。因为这里比多伦多(也就是纽约)差6个小时,同时比北京也差6个小时,两边均等。莫非就因为这,希特勒曾经想把柏林设为“世界首都”?莫非就因为这,柏林能以一墙而划分东西方两个世界?这么一想,白天所看到的种种都涌至眼前,轮番映射,更睡不着了。

在柏林机场落地经过了海关,从这里再去欧盟别的国家就如履平地了。出来后儿子租了一辆车,有手机地图指引,轻车熟路地开到了预先定好的公寓。这种短租公寓在各个城市都有,基本上用一个旅馆房间的钱就能租到一个两卧室的公寓,厨房客厅齐全。它最大的好处是使我们能与早已独立、远隔万里的儿子又相聚一堂,过几天类似于家的日子;同时也能在民居中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比住旅馆接地气多了。

公寓位于市中心的东北方,原来东柏林的地界。这一带都是有些古典风格的五层老房,应该比东德的历史更早。进得室内,我一眼就估出了层高得有12英尺,装修一新。房东是个华人,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炒房投资?房子的背后面对一片墓地,绿荫蔽日,静谧阴森,后来得知是有名的犹太人公墓。听说20多年前德国统一以后,在此居住的东德人都涌向西德另寻高就,十室九空,社区荒凉了下来。后来政府重新定位,鼓励投资,把这一带建成了不错的旅游休闲区。上街一逛,见楼房都整齐而洁净,底层有各类餐馆和商店。

东柏林社区里,已修好和将要修的楼房,界限分明。

晚餐我们想吃点地道的德国风味,吃完才发现餐馆门前克林顿的照片。原来这位前美国总统曾经在2000年到此就餐,由当时的德国总统陪同。总统出访选在哪里吃饭,当然也是一场政治秀,克林顿的微笑里岂止是酒足饭饱,他分明在东柏林的一个普通餐馆里,品咂着西方的胜利。

接下来的两天里,在柏林的时时处处,我都能看到不掩饰的伤疤与非敷衍的愈合,看到政治分合的遗迹,看到柏林人正面历史的坦诚,看到值得中国人深长思之的启示。

我们由东往西走过柏林最主要的大街,即李卜克内西大街和菩提树下大街。路边楼房是我们熟悉的“社会主义”样式,后方高耸着东德留下的电视塔,这塔建成于1969年,高368米,当年应该算是世界领先的高度。它当然是为了“主义”的宣传,挺立于“阵营”的前哨。右边可见一片树林,我后来才查到,那里是原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现仍保留了马恩铜像,马坐恩立。可惜我当时没有注意,否则怎么也该过去拍一张照的。

过桥走上博物馆岛,就看到了宏伟的柏林大教堂。教堂建筑的石体上遍布修补的痕迹,显然是战争留下的累累伤痕。

从博物馆前看大教堂的全景。

其右边是大街对面的一片工地,正在大兴土木。我好奇这片工地修的是什么?当时没有找到说明。

回家后细查资料,才发现其中大有文章。原来此处位居要冲,原有普鲁士帝国时建成的城市宫,二战中被空袭炸毁,1950年被作为“帝国主义”的象征而拆除。到了70年代,在此建成东德的人民议会大厦,名共和国宫,那就相当于中国的人民大会堂呀!建筑形式是现代的玻璃盒子,建成时间是1976年。谁想到如此重要的建筑,只使用了14年就彻底作废。1990年,几乎与东德政府的消失同时,此建筑内部发现石棉污染,被决议封闭(六七十年代建筑中的石棉污染,是一个我在修房中熟悉了的话题)。在石棉和内部装饰被清除后,此建筑的骨架还茕立了十几年,终于在2006-2008年被全部拆除。前后百余年间,在同一块地面上两次建成国家级建筑,又两次被夷为平地。而第二次被拆除的原因,谁能说仅仅是环境污染呢?现在正在建筑的,是重新恢复的城市宫,据说外貌将重现旧观,而内部则是现代功能。

沿着菩提树下大街继续往西走,经过了许多庄重的古典建筑,有洪堡大学和歌剧院等,远远就看见了著名的勃兰登堡门。从新闻照片里,我早已知道了它曾是东西柏林分界的地标。它处于东柏林一侧,柏林墙贴着其西边通过。

穿过门去,在柏油马路中间,可见一条花岗石块拼成的线,标志着曾经不可逾越的分界。墙去石在,就像是一条伤口愈合后留下的疤痕。路边栏杆上,挂有一些年轻人的肖像和献花,纪念为“翻墙”而献身的人们。

从这里稍向北拐,抬眼见一座宏伟的老建筑,原来就是著名的国会大厦了。我这才知道,这座德国的象征建筑归属西柏林,也紧贴着分界线。国会大厦在1894年建成,1933年发生了有名的纵火案,1945年被苏联红军攻占,严重损毁,1955年被西德修复,却功能不明。1990年两德统一后,国会决定重返旧殿堂。他们采用了英国建筑师Norman Foster的设计,国会大厦保留外壳,内部全部翻新,特别是在顶上改建为一个玻璃的穹顶,人们可以环绕而上,纵览市容。我们到了国会大厦跟前才知道,游人是可以免费领票参观的,却必须提前预约,现已预定到了两周以后,我们只好遗憾地离开了。

转到国会大厦朝西的正面,见门前场地被隔离开很大一片,多排座椅虚席以待,露天舞台上正在排演节目。直到这时我们才得知,明天是德国的国庆节,此地将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人家不阅兵,而是自由大联欢。我们在安排旅行计划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误打误撞,碰上了主人办喜事,真是运气不错。

国庆节是中国人的习惯说法,其实人家庆祝的是国家统一日。东西德国是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的,今年正好25周年。舞台上交响乐队在演奏,一些男女在前面舞蹈。这时有人抬上来灰色的挡板遮住了乐队,我猜也许象征着柏林墙?

在国会大厦前大草坪的北面,有一长排新颖简洁的现代建筑,是90年代以后新建起来的政府办公楼,总理府也在其中。这楼背后是弯弓形的施普雷河,河岸上原有一段柏林墙。新建筑横贯河的两岸,把东西柏林连为一体。如此设计显然并非实用,而是象征,反柏林墙其意而用之。柏林人不要分隔要连接,建筑把人的意志实体化了。

在国会大厦前,我们登上了观光大巴,以便“一日看尽柏林花”。可惜的是时间有限,我们对西柏林来不及步行踏勘,只能在车上匆匆一瞥了。

位于西柏林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在二战中被炸毁后,没有恢复,而是将残貌永久保留。

西柏林一条主要的商业街。街心的雕塑被戏称为“舞蹈的意粉”,其实是四根分支,象征着柏林的四强占领区,欲断还连。

波茨坦广场,战前是繁忙的交通枢纽,战争中被炸成一片废墟。因为是开阔地,所以这里曾是柏林墙多层设防的重点地段,40多年任其荒凉。德国统一后,这里又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黄金地段,建成了繁华的商业中心。图为玻璃大厦索尼中心。

观光大巴回程中,路边忽见一段保留下来的柏林墙。我意识到这是难得的机会,立刻决定下车,仔细看个究竟。

(未完待续)

Norstar 发表评论于
期待中
coppertown 发表评论于
good sightseeing.
kingfish2010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
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是约定俗成的翻译,好听又有禅意。 准确的街名应譯作椴樹下大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