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奇葩 伊 犁

幾個洛城好友集思廣益,甘作老農,老圃,耕出一方淨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七月初我們參加臺北的大絲路之旅,行程一共13天,從臺北飛西安,在西安搭上旅遊公司的大巴,經法門寺、天水、麥積山石窟、蘭州、西寧、青海湖、祁連縣與卓爾山、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一共3,000公里,跨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省。一趟絲綢之路,嘗一下古人出西域的艱苦,體驗西北荒荒涼,感受一下玄奘大師跨越火焰山的堅定,是此生難得的經驗。

兵馬俑

與十幾年前相比,場地煥然一新,過去的泥巴路,路旁的農地被整齊的房屋、筆直平滑的公路代替,西安走上國際水準,不禁想起秦國的先進,西安如今拾回舊時繁華,如果沒有秦始皇的兵馬俑,何來今天?在兵馬俑的進口遊客要坐上一段電瓶車,兩旁是高大整齊的樹木,很有氣派,買票進入後,看秦俑,兵器館,馬車騎兵,加上後來挖掘的儲備糧草的坑。秦始皇即位便開始建地下墓陵,用了73萬奴隸,耗時37年。他死後秦國在兩年內就被漢高祖取代,帝國夭折。他的地下宮2,500年後成了世界奇觀,秦始皇名留千古。回程我們得步行回停車場,兩旁密密麻麻的禮品店,聽說這些店都是附近農民開的,他們的農田被徵收,活計沒了。跟當地政府協調,讓他們做點小生意,讓遊客在回去的路上可以購物。

法門寺

我在1996年首次來過,法門寺有如村姑變了備選入宮的貴妃,跟記憶中的簡陋判若兩人。前門變了龐然巨大的廣場,如羅馬帝國的城門,兩旁高不可攀的柱子,進門兩旁的長方形大水池,叫做淨水蓮花池,筆直寬闊的佛光大道,我們走過高大的幾道門,看左右豎著高大的佛陀與多位菩薩塑像,他們的外貌雄偉,全身金光閃閃,似乎少了點內涵。聽說這些新添景觀是一位本地大投資家請臺灣一位名建築師設計的。原來的法門寺與博物館,與這些新設備分開,有如楚河漢界!遊客參觀得另買門票,進門兩旁是鐘樓鼓樓,中央塔內的地宮藏著佛陀舍利子,盛唐皇家金銀製造的名貴餐具與稀有瓷器,如今擺放在玻璃櫃內,顯耀唐宮的豪華氣派。

午飯後,旅遊大巴便去甘肅東南部的天水。200多公里路的秦嶺路途崎嶇,一共大約穿越30條隧道,最長的達15公里,工程之大難以想像,到達天水已是黃昏。想不到天水是個有350萬人的城市,看來有點像20年前的西安。天水是伏羲的故里,導遊說要看一千年歷史的去北京,五千年歷史的去西安,一萬年的要來天水,半蛇半人的伏羲在一萬年前已發現了易經陰陽的原理。天水也是漢朝名將李廣的故里。

 麥積山石窟

秦嶺山脈鬱鬱蔥蔥,天氣一下子變的濕潤起來,山坡上有綠油油的植披,溫度也下降,離開了悶熱的西安,如進入春天的江南。早上我們去參觀麥積山,是中國佛教四大洞窟之一,因為山形像麥垛,遠看如一排屏風,行走在青綠群山中,遠遠看到層層的洞窟如蜂窩。走近了,才看清在山壁上高大的西方三聖塑像,中為阿彌陀佛,左觀音菩薩,右大勢至菩薩,據說有150米高。沿著石壁兩旁的木樓梯走,右上左下,在每層的走廊上,走過一個個小洞窟,細細欣賞自北魏後千餘年不同的朝代留下的佛像,據說有190多個洞。由於年代久遠,被雪雨風化,或人為破壞,很多只剩下骨架,面目模糊。也有些保存完好,面目清秀,衣履飄飄,仙風道骨的是北魏的 。唐朝的泥塑有大國風貌,菩薩的面容豐滿,體態寬廣,色彩斑斕。泥塑佛像是先硺石,再糊上泥,造出模型,在表面塗上鮮明的色彩,有些立體的佛像得在石頭上打入木樁,如山表上觀音的蓮花座,再用泥糊塑造外形。在山的表體上看到很多木樁的孔,據說是前人搭木架開窟的遺跡。

秦嶺到蘭州

在天水午飯後,我們便向蘭州奔馳,沿途300公里,道路彎曲,隧道眾多,秦嶺先是起伏不平,鬱鬱蔥蔥,可是一到秦嶺北部,地貌全變,一片乾禿禿的沙地,寸草不生。聽導遊講這一區植樹的故事,很是感人。我們看到山頭長了些小樹,大概只兩三尺高,聽說樹齡已有20年,當地人每年都會植樹,能存活的只有百分之七的機會,小樹有強韌的生命力,才能生存下來。

蘭州是黃河邊上的大城市,絲路的首站,自漢代起便是重鎮,擁有350萬人口,市面沿著黃河河岸而築,東西長60公里,是西部的重要工業城市。甘肅與新疆都屬於少數民族自治區。

西寧塔爾寺

第二天早上我們的汽車走了三小時到青海的西寧市,下午參觀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是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在寬闊的廣場上,豎立八個巨大的白塔, 始建於600多年前明朝洪武年間,寺院建築群分佈在蓮花山的山坡上,沿著中軸線而上,兩旁眾多古建築的殿宇塔寺順著地勢高低錯落,保存良好,雄偉壯觀,香火鼎盛,遊人眾多,剛好下雨,添了幾分涼意。寺內導遊給我們講解,包括始建佛殿的故事,並帶我們參觀寺內的藝術三絕:壁畫,堆繡,酥油花,具有藏民獨特的風格與藝術價值。

東方瑞士:卓爾山驚豔

在中學念書時,我記得有祁連山這名詞,這次絲路之旅,行程安排經青海省,先去西寧市,再經青海湖,北上祁連縣。祁連山在河西走廊之南,青海省之北,因為天山山脈比較出名,祁連山便被比下去了。據說祁連山脈綿延一千公里,平均海拔3,500公尺以上,海拔5,000多公尺的高峰有26座,山頂終年積雪,景色壯麗,我們先往青海湖,浩渺無邊,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在青海省的中央,海拔3,260多公尺,全湖周長360多公里 。附近曾是軍事研究基地。想不到這一帶風景非常漂亮,公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在青青的草原上,一群群的白綿羊吃著草,如草原上盛開的白花,偶有一些黑色的犛牛夾在其中 。近河的路旁,眾多牛羊低頭喝水。草原上有白色的佛塔,彩帶飄飄的旗幡此起彼落,不少白色的帳篷如星斗點輟。牧羊人以大地為毯,白雲為枕,晚上在星空下高歌,圍著篝火跳舞,那是多麼自在的遊牧生活。政府規定只有蒙藏等少數民族才可以從事畜牧。據說祁連山的草原水草豐美,畜牧發達,被譽為黃金牧場。

離開青海湖後,巴士越走山越高路越陡,路面窄了,崎嶇不平,路邊有積雪 ,導遊說此段是我們經過海拔最高的地方,有4,000公尺。車終於朝山下走,便是我們當日的目的地祁連縣。祁連縣在群山當中,海拔3,000公尺,是沿途最冷的地方,我們都預備了厚衣服。

沿途一路下著毛毛雨,烏雲密佈,寒意森森,我一直擔心,祁連縣會很冷嗎?結果在快到達時,剛好太陽出現,如歡迎我們這些遠客。已快傍晚,夕陽西下,我本以為是去酒店。導遊卻決定在晚飯前先帶我們去卓爾山,被譽為風景最優美的祁連卓瑪。雖然沒有聽過卓爾山,卻是旅遊公司的賣點,山勢屬丹霞地貌,由紅色的砂岩與礫岩組成,藏語卓爾意為美麗的紅潤皇后。綠色的草坡,雪白的頂峰,藍天白雲,牛羊成群。如果不是親歷其境,很難想像有這麼美的地方,它被號稱東方瑞士。這裡交通不便,地方偏遠,卓爾山如深山村姑,自有其純樸而秀麗的面貌。我們來到山上的公園進口,在一片平臺上等候時,四面風光優美,紅岩綠草藍天白雲雪峰,360度的景色盡收眼底。我們坐上電瓶車,往更高處走,風景豁然開朗,遠處的峰頂上都留著白雪,襯托著綠坡紅巖,美極了。朝南的一座4,000多公尺高的山叫牛心山,頭戴銀色桂冠,如王子威武英俊。傳說卓爾山與牛心山是一對情侶,卓爾山如穿了紅色禮服的新娘,配搭穿了白色禮服的巍峨皇子。他倆遙遙相對,永遠相愛。

山頂上有一座烽火檯,四面一覽無遺,堅固的石牆,壁上刻著圖騰,寫著西夏文字,畫了一副古老地圖,這裏本屬西夏版圖。西夏是羌族人建立,宋朝時佔領北方兩百多年,他們自創文字,建立政治制度,有獨立的宗教藝術,可惜在元朝被蒙古族滅亡,全族沒有人活下來,沒有留下歷史記錄,西夏文看似漢文,只是多了很多筆畫。卓爾山下圍著一條寬寬的八寶河,河水呈乳白色, 水流湍急,據說這條河連接了牛心山,是這對情侶互通信息的橋樑。我們住在河畔酒店,晚上小鎮幽靜,滿天星斗,覺得遠離塵世。這是我們全程最涼爽,空氣最清新的地方,可惜不能久留,我想再回來的機會也少,祁連縣,我會永遠懷念著你。

張掖大佛寺

這座是全國僅有的西夏少數民族建立的宗教殿堂,始建於1098年,寺內藏有各類壁畫,泥塑,佛經,玉器,銅器,古字畫等珍貴文物,古建築物20多座,其中一座大殿殿內有一尊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臥佛,身長34.5米(約100呎長)的佛陀涅槃造相,慈眉善目,表情安詳。寺內藏有一整套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此套手寫金書,是全國保存最完美,用金粉所寫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現存558卷,共287本,是明朝英宗皇帝所賜,給全國十幾座寺廟,如今只有這裡保留完整的一套。保留經書背後的故事很感人,數百年來的住持,把保護金經視為比自己生命更為重要的使命。解放後,前任住持在圓寂前,暗暗告訴她的女弟子,經書藏在佛龕內,而且為了隱密,她師父還告訴她佛龕有兩層,絕不能透露。女尼受了師父的重託, 戰戰兢兢,文革時女尼的家人因為饑荒窮困,乞求她交出經書,她絕決不答應,自己寧願吃苦菜。後來有一次她撿柴燒火取暖時,卻意外著火。不幸被燒死,佛龕也被燒,才發現了經書的藏處,那是1975年的事,經書終被完整保存下來。在寺院內豎立了這位女尼的雕像與她的感人故事。

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

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離張掖市約50公里路。

從來沒見過有如此色彩華麗的丘陵地帶,我們在園區入口坐上電瓶車,如進了仙境,上了西天。色彩瑰麗多姿,地貌高低起伏,有如不斷翻轉的彩帶,如海上翻滾的波浪,或是西天王母娘娘把萬道彩虹挪到人間,又把不同顏色與形狀的雲彩撒在地上。地上的泥巴與岩石怎會有如此多種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青棕黑白等等,能有的全有。有些岩壁陡峭高聳,氣勢磅礡,如沖天巨浪,有些形態豐美柔和,色彩斑斕,如彩虹如晚霞。有一整排連續不斷的波浪,有斜的倒的高低起伏的。這是自然的萬花筒,變化無窮,遠近交錯,每一處都是意外,連連的驚訝不斷,極目四方,每一處的景色詭異萬狀,非想像力所及,還是平心靜氣,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說在一億年前的恐龍時代,這裡是一個浩渺無邊的大湖,色彩來自各種礦石的氧化,丘陵是湖底的遺跡。

鳴沙山騎駱駝-月牙泉觀景

傍晚時候,太陽西斜,溫度已降,沙不再那麼燙,我們到了鳴沙山景區公園,大家都得聽導遊的話,戴上防曬帽,口罩,太陽眼鏡,鞋套,全副武裝,每五人被安排成一隊,前面有一小伙子領隊,我們各人騎上駱駝,它們腳步緩慢,我們沿著沙漠上一條早就踏出來的路,一步步往上走,前面的大山全是黃沙,連綿起伏。我們如回到古早時代,少數民族的一員,是匈奴,是固裕族,是絲路上來往的阿拉伯商人,心想如果要騎一天駱駝,中午時豔陽高照,沒有一點遮蔭,沒有一眼泉水-幸好我們只騎了半小時,便來到了月牙泉。在一片沙海中,如神話似的,有一眼如新月似的清泉,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很難想像這月牙泉的大小,還真不小呢。月牙泉上頭的坡地上,建了亭閣,茶館,還有表演的平臺,點輟著綠色園景,是遊客歇息的綠洲。新月形的泉,表面平靜如一面鏡子,水很清澈。傳說在漢唐時代,這眼泉水很寬大,可以行船,歷經多年的不斷開墾,地下水被抽走。可是月牙泉名氣太大了,為了保存它,當地政府不惜高價,不斷的給它注水,管他水從哪裡來呢!

莫高窟

如果人生沒來莫高窟,我會覺得很遺憾。

來過了,也算了了一樁心願,可只是兩個小時,看了八個洞窟。想來莫高窟的人太多了,門票要提早預購,每天人數都有限定,這樣也好,遊客不用久等,也不會踏沉這片土地,保存這處人間稀有的佛教藝術畫廊。在導覽的帶領下,我們在幾個洞內走走看看,如劉姥姥入大觀園,有些洞很大很高,如一個大廳,佛陀與菩薩們的泥塑造像非常精緻傳神,線條柔和。牆上佈滿壁畫,演述一個個故事,有佛經裡的,有現實社會的,富貴的功德主,高官大德,人們的衣飾打扮,婦女的化妝,駕駛的坐騎,房屋與亭子格局,每一個朝代都不同,如上了一堂佛教史的課,也看了千年的社會變遷。每一個洞窟代表眾人合創的一件藝術巨作,出錢的高官商賈,設計造像的藝術家,還加上大批勞工和匠人。洞窟內的巧思和精華,連接起來,便如流轉的幾百幅清明上河圖。可惜國家多災多難, 莫高窟沒有被保護好,在過去百餘年,受到太多的破壞,先是王圓祿道士發現藏經洞,被洋人盜走與騙走大部份的經卷,壁畫被切割或磨損,被陽光暴曬等等,自莫高窟走上世界舞臺,人事滄桑,災難無數,貪婪無知的人類才是它最可怕的敵人與禍害。 聽說張大千大師在這裡抄錄壁畫有三年之久,也造成很多損傷。罷了,我們這些小民,慕名到此一遊也滿足了,真要看,就看影像記錄吧。

葡萄溝與坎兒井

很難想像在火熱的沙漠地帶,會出產豐盛的葡萄密瓜,只見在漫天蔽日的葡萄架的長廊下,葡萄枝葉茂盛,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綠葡萄下垂,如綠珍珠瑪瑙,舉手可摘,可惜我們來早了兩週,葡萄還沒成熟。小溝裡泉湧而流的冰涼水,就是從雪山上引流而來的溶雪,新疆的坎兒井,是多麼了不起的水利工程。

我們沿途參觀了坎兒井博物館。坎兒井是中國三大古代建設之一,還有長城、運河,已有2,000年歷史,據說先是從波斯學來。根據吐魯番盆地地理的條件和水量的蒸發特點,利用地面坡度引用雪水與地下水灌溉農田,由明渠,暗渠,豎井和澇壩四個部份組成。每條坎兒井長短不一,長的可達20公里,短的只100公尺左右。清朝名臣林則徐,左宗棠,都曾改良並建設大量坎兒井。在我們所見的沙漠地下一兩公尺,佈滿了很多暗渠,而沙漠上所見的農田與綠洲,新疆豐富的農作物,都歸功坎兒井的運作。

在烏魯木齊時,我們參觀了回族人的大巴札,並遊了天山、天池,之後飛去蘭州,停留一天後,再從蘭州直飛台北,結束了13天的絲路之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