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驰喻的散文Essay之一(也称为论文Thesis-上帝的答卷)
艾格蒙特
2015-10-21
感谢公司, 上班还可以听音乐。
心头在滴血,最大音量于 BEETHOVEN: Egmont Overture, Op. 84 - BERNSTE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rFo3uDTkU)
看看维基的文章, 音乐欣赏: 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 -- 震撼!
“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历史和艾格蒙特伯爵的英雄主义。在音乐中,贝多芬表达他个人的政治理念,尤其是对一个因强烈反抗压迫而被处死的英雄的赞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6%A0%BC%E8%92%99%E7%89%B9_(%E8%B4%9D%E5%A4%9A%E8%8A%AC)>
作品由以下部分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序曲、歌曲“鼓声隆隆”和《克拉勒之死》:
- 序曲: Sostenuto, ma non troppo - Allegro
- 歌曲: “鼓声隆隆”
- 幕间曲: 行板
- 幕间曲: 小快板
- 歌曲: “充满快乐,充满悲伤”
- 幕间曲: Allegro - Marcia
- 幕间曲: Poco sostenuto e risoluto
- 克拉勒之死
- 配乐朗诵
…...
驰喻:
这是一部赞美死亡的宏大优美的作品, 也是笔者的最爱之一,笔者“热爱”悲剧、死亡,可是您不能用“变态”这种过于简单的词汇来描述笔者的感受。
乐曲的7:04分, 是全曲的最强音,威权当局处死了艾格蒙特(好友老耿可是个知音,他这样指出);
然后接着是老套的故事: 星火燎原; 贝多芬用美得令人窒息的“上帝语言”----无须翻译的音乐符号来讲述这一美丽的悲剧。
…
别人见到路边的墓地, 会产生恐惧, 对于驰喻 --- 那是意味着PEACE.
别想歪了, 驰喻并不嗜血, 恰恰相反, 他是一个非常悲天悯人之徒。
驰喻想到了他的刚刚过世的父亲 --- 一个抽象的“英雄”, 他文革中坐了15年大牢; 远远不是后来的那个被大难折磨后, 抽空了灵魂的, 充满瑕疵的病态老者。
人生百年, 酸甜苦辣… 倒也是丰富多彩。
感谢母亲, 她遗传给了我与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门德尔松的灵魂共鸣的天赋。使人生永远可以把“美好”放在第一位, 而去忘记原谅世间的一切腐臭和罪恶。
驰喻已经体悟了足够的“美好”, 他从来也不去苛求“健康、长寿”
莫扎特仅仅活了35岁, 写了626之乐曲, 其中至少500首超过“梁山伯与祝英台”(陈刚、何占鳌毕其一生仅仅写下这首美轮美奂之妙音)
对不起, 我无法用中文来描述莫扎特和贝多芬, 我们中国人在音乐创作领域仅仅是幼儿园水平。
可莫扎特、贝多芬永远是不朽的!地球上每一秒钟都有人在演奏/聆听他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