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汉地纪实(12)新学校

十.新学校

 

来到新的学校,不但校园面积比南郑县一中大得多,而且设施齐备。更叫人高兴的是吃饭不要钱,以往每到星期六我就忧心忡忡,不知道下一周的日子该怎么过,是否还能来校继续上学?上初中时,我们班上已经有四个同学姚瑞荣、黄世荣、王旨谋、张明祥,就是因为生活太困难,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家。如今我终于熬出了头,再也不为吃饭的事发愁了。我仿佛是一只震翅高飞的小鸟,见一轮红日当头金光灿烂,天空湛蓝湛蓝,大地郁郁葱葱,山峦纵横,河流蜿蜒,尽在眼底,美不胜收。

每顿开饭,八人一席,四菜一汤,主食或米饭或馒头;每到星期五下午还有一顿肉菜,或红烧、或粉蒸、或卤汁、或回锅、在几乎要装满的菜盆里喷出阵阵扑鼻的香味,令人馋涎欲滴心驰神往。

老师讲课的水平也普遍比原来学校的老师高出许多。其语言表述的精确完美、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教学方法的严谨朴实,优雅的姿态,风趣的谈吐,展现出一副副学者的风度,处处令人慑服。

化学老师崔定国的第一节课就把我们镇住了,该讲则讲该书则书,重点突出难点易解,清新透彻的说理,使你不懂也难。最后按照板书的先后顺序总结全课,轮廓清晰便于记忆。很难相信知识这么渊博的老师,竟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崔老师不但讲课讲得好,人也长得很漂亮,中高个头小白脸,五官周正,帅气极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赞不绝口,成了我们崇拜的偶像,听说同年级新入学的几个女同学,还偷偷给他写了情书。

这天,下了午饭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和几个同学上厕所,快到厕所门口,只听得一声断喝:“崔定国!你走快点行不行?夹了气包卵(骂人的话,指得了小肠疝)了!每次都磨磨蹭蹭,你看看厕所脏成什么样了?你个右派分子是怎么改造的?反了你了!”我回头一看,崔老师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拿着搓箕,一脸死灰,急切切地过来了。训人的是吴德新,老同学都叫他吴德娃。

吴德娃是学校里的勤杂工,共产党员,反右以后他多了一项任务——管理改造城师的右派分子。这人嘴吻突出、圆眼睛、猴子脸,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这叫人十分惊奇:令我们尊敬崇拜的崔老师竟然是右派分子?!课堂上风流倜傥的崔老师,与实际生活中被监督劳动改造、毫无人格尊严的崔老师,很难划上等号。吃饭时,脑子里老是想象出他打扫厕所时,被一个猴子似的吴德娃吆三喝四肆意训斥的场面。然而,这是现实,由不得你有一丝半点的怀疑。

不久,学校里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农村里普遍开办了公共食堂,农民吃饭不要钱,实行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同学们敲锣打鼓在校园里和大街上高呼口号游行庆祝。

政治课堂上,丁惠棠老师满怀激情地讲:开办公共食堂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创举!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从此,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几千年来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了无忧无虑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国人民还充分享受着共产主义的、真正的、民主和自由。这一切,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我们一步跨入了共产主义天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梦想,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没能实现,而我们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英明正确的领导下,在新中国实现了!就连外国友人也对我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公共食堂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向我们学习。朝鲜在金日成首相的领导下,也立即开展了“千里马运动”。

一提到公共食堂,我自然和大街上的食堂联系在一起,铺镇楼楼口的国营食堂,是我以往常去果腹的地方,为了省钱,每次我掏出一毛钱买两小碗米饭,菜是买不起的。食堂端饭的老大妈可能是出于同情的缘故,常会从厨房里弄一碗葱花汤让我泡着吃。有时掐算着身上的钱不能维持到周末,只好买一碗(约合现在的二两)米饭,吃不饱也得忍着。看见有人花两毛四分钱买一大碗杂烩面,里面有肉、有丸子、有酥皮、有黄花菜、有木耳,心里十分羡慕,不知道该有多好吃。初中三年过去了,我一次也没有尝过。如今好了,吃饭再不用自己掏钱了,我要是回到村里,第一顿饭我啥也不吃,先要一大碗杂烩面解解馋,尝尝它到底是什么滋味。

心情好了,身上好像有了用不完的力气。学校里的劳动课就是挖城墙,同学们表现的都很积极热情,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每天吃过饭,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义务劳动。城墙很结实,用镢头是挖不动的,拼尽了力气也只能錾出一个小坑,非得要用洋镐才行。不得不惊叹当年民工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把城墙建筑得这么牢固,破坏起来尚且很难,修建时不知要难过多少倍。挖下来的城墙土顺便填进了护城河。

据说城固的城墙周长是三里三,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城池。我第一次来到城固,第一眼看见的是西城门高大巍峨的城门楼,在夕阳下熠熠闪光,门楼上“顾眷”两个正楷字丰满而苍劲,但因不解其义,反而使我记忆至今。城周围在城墙和护城河之间栽种着一圈高大的核桃树,个个都有水桶那么粗,自然也得连根刨掉。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我们是在干着破坏文物和生态环境的勾当,只知道按照上级的指示积极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流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