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冯小刚的《温故1942》票房输得惨。后来他匆忙上阵《私人订制》给华谊还账,结果被批得临时工一样。
那一次舆论热潮中,有一位影评作者将《私》比作“大院子弟的最后一轮狂欢”,痛批冯小刚、王朔和葛优透支信用。
今年这部《老炮儿》,冯小刚却抽身离开阳光灿烂的日子,摆脱王朔的加持,站在大院子弟的对面,化身变成一个“小老百姓”。
这部符合好莱坞叙事规律的电影,最高光的是张学军在冰湖上挥刀踽踽前进的画面。
而如果我们用吃过爆米花的手抹去眼角的泪,细细想想,可能会注意到片中一条暗线——通过“霞姨”之口说出的张学军前史——它是一枚深埋的炸弹。
霞姨说,1983年张学军曾经在胡同里单挑群狼,愣是没输,干得漂亮。
她没有解释张学军当初是和谁打架,但通过影片补白(军大衣和军刀)可以推断,张学军的对手是一群大院子弟。换言之,赵家子弟。
自称小老百姓的张学军,为何能打赢?我们需要掂量一下时代背景。
1949年以降,太阳正当时,赵家的父辈们登堂入室,子弟们挥斥方遒。但各种政治运动一波未平一波起,父辈们渐次被更高的权力打倒,子弟们变成“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光环黯淡,流落江湖。
再往后,中国拄着拐杖进入80年代。唯一的神已走下神坛,以往的权力阶层则尚未完全归位,还在等待重新分配。一句话,权力暂时还是疲软的。
此时,张学军刚好初生牛犊。此消彼长,他有机会站上北京的街头、胡同和野湖,战天战地战大院子弟,夺下军衣军刀当战利品。彼时的他,有一股顶风撒尿三丈高的气魄,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血色浪漫》《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拍的那样。
但张学军不知道,雾霾和小时代正在赶来的路上。他不知道,自己获得的可能是1949年至2015年间小老百姓与赵家子弟无数对决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1983年严打,国家机器重新开动。1989年压力如山。1992年画出一个圈,画出新的权力版图和社会财富。这个国家挑着一对引号前进,小老百姓只好躲进胡同成一统,任凭门外高楼生,在对拆迁的盼望和畏惧中苟活。
不是没有小老百姓成功上位,比如电影里的洋火儿。可惜,片中他对昔日伙伴有多轻慢,他对今日赵家就有多谄媚。谁能保证,他的财富与小飞的爸爸无关?
五千年的王朝,培育出2008年鸟巢卷轴一样服服帖帖逆来顺受的气质。中国同时是一个有“弑父”传统的国家。在严丝合缝的社会形态下,一代代青年通常需要玄武门和打倒牛鬼蛇神,才能颠覆上一代的秩序,一路通向牛X的自己。
但时至2015年,生在红旗下、长在小时代的小飞,根本不需要这个过程。他天生自带秩序,或者说,他的存在本身就暗示着社会秩序。
因此在电影里,张学军和小飞进行的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决。
这场对决中,张学军和老伙伴靠的还是当年的三件套:义气、勇气、力气。团结就是力量。而小飞只需挥出父辈的旗帜,无数的小喽啰和砂煲一样大的拳头,就会自动归附。天下属于八九点钟的太阳,属于他家,属于赵家。权力就是力量。
双方的差别像外貌一样明显:小飞是小鲜肉,而饰演闷三的张涵予以前说过,他们年轻时“小鲜肉”是骂人的话。
两种时代,两种价值观,两种中国,同时站在冰痕满布的湖面上。前者身心俱疲,准备用光最后一点余热。后者家奴环绕,不肯因为一份国外银行的对账单,再次输给数十年前输过的对手。
这种触目惊心的对决,是属于《老炮儿》的时代胎记。对决的结果,可想而知。就像台词说的那样:“六爷,没有宣武区啦!”
换言之,你过时了。当张学军在北京的高楼上连一根烟都没法舒心吸完时,他一定会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电影里,张学军是孤独的,他浪子回头仗义疏财,但没有同类。电影外,张学军这种角色也没有充分的社会土壤,因此无法赢得大面积的信服。无论在红时代还是小时代,张学军都是个例。
这可能是最可怕的地方。
凯迪原创文章
任何形式合作请联系编辑微信号:daniaoz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