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三年内战,将星闪耀,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马継援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提起他爸爸马步芳, 在中国基本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国民党西北五马中实力最强的青海骑兵的首领,马步芳因两件事臭 名远扬。一是当年截杀我红军西路远征军并虐待俘虏。 二是奸淫成性。他对待女性的一句名言是除了生我的和我生的都是奸淫对象。 按理说马继援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应该是无恶不做的花花公子, 但历史就是这么捉弄人,如果给马继援盖棺定论的话( 马继援已在2012年在沙特去逝),在忠孝节义各方面, 都堪称国军将领的典范。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马继援在兰州战役被我西北野战军消灭以前, 无论是抗日战争期间打日本鬼子,打新四军,还是解放战争和解放军对抗, 基本上无一败绩。 而所有这些战绩都是他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取得的, 所以本文说他是英雄出自少年。
应当说,马继援在民国时期是典型的富二代或权二代。 他父亲马步芳对蒋介石是忠心耿耿,蒋介石对马步芳也是投桃换李, 有求必应。所以小马哥马继援成长的路上一帆风顺。 马步芳对这个儿子也是悉心培养, 十二岁就让他当青海某部的上校参谋长, 十六岁任马步芳骑兵主力82军三旅旅长(专为培养马继援而设)。 经过一系列受训培养, 1942年马继援在21岁时接任国民党西北精锐陆军第82军军长 。马继援军事才能得天独厚, 不像其他民国期间的一些公子哥玩物丧志,在就仼军长后,指挥82军在山西运城, 河南淮阳,皖北的寿县,风台等地重创日军,令日军闻风丧胆。 后来82军在安徽的领地受到新四军的窥视。 那时新四军正在到处扩张,以为青马是寻常顽军可欺, 谁知打起来后青海马队骁勇善战,凶狠无比,一仗就损失五千多人。 从此新四军再也不敢打安徽的主意了。
尽管在抗日战争中初露锋芒, 但小马哥真正让青马军老军头们心服口服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 1947年6月,整编82师在合水重创我西野主力第二纵队, 并成功击退解放军西野三个纵队的进攻,取得合水大捷。同年8月, 又在宁县子午岭山区腹地的九岘一带击溃西野第四纵队, 取得了史称的子午岭大捷。1948年4月, 在国军各个战场都在节节败退的形势下,马继援一支独秀, 抓住彭德怀远离根据地,孤军攻打宝鸡的机会,长途奔袭, 重创西野主力第六纵队教导旅。并俘虏解放军官兵两千多人。 又在随后的追击战中和第五兵团司令裴昌会合作, 四面出击,使整个西野处于溃败状态。 彭德怀元帅自言此战是其一生第三次大的败仗。1949年5月, 马继援任国军兰州战役总指挥,在蒋介石败局已定的情况下, 企图整合西北五马及国军战力,继续和我军对抗。 无奈五马中有的观望,有的起义,再加上华北野战军的加入, 马继援独力难支,无力回天。只好善后解散部下, 自己随父亲远走他乡,逃往台湾。
尽管马步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阀, 但马继援却是一个受过正规训练的儒将。他在接过青马的军权以后, 认识到他爸给他留下的部队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便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一是在82军加入了汽车连, 提供后勤运输保障,这在正个西北国军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是在原有骑兵的基础上增加步兵团, 并在每个步兵班配备一两匹骡马, 以运输重装备并保证青马部队的快速机动的优点。 同时要求骑兵既能在野外快速马上机动追击, 又能下马作为步兵防守和攻坚。 三是在青海发展预备役以保证兵员补充。 在青海地带马家的势力范围内, 地方民团和保安和中国其它地区不同, 他们全部接受正规的部队训练, 这一点跟我军的县大队和区小队非常相似, 这也是青马一直保持较强的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马继援的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強了青马的战斗力。公平地说, 青马的装备在国军中属中下游, 但青马在西北跟我军的对峙中一直保持优势。 我军对青马的策略基本上是能躲就躲。 就象当年的刘邓大军跟胡琏的十二军一样
马继援是一个标准的军人,尽管年龄很小,但却爱兵如子, 治军严明。在兰州战败后,他把军队的骡马分给部下, 以保证士兵回乡后能种田糊口。在士兵离开时, 又再三嘱咐夏忙时节,路上不要踩踏庄稼。 马继援在对待俘虏上也与其父截然不同。 他唯一的一次杀俘是由于我西野教导旅被俘后集体暴动, 不得不使用武力。
马继援不但在军事上特里独行,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治军方略。 在生活上跟他父亲也南辕北辙。马步芳妻妾成群,奸淫成性。 马継援却在宋美龄的引导下衷情于一个汉族才女。 这段情缘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双方家族的强烈反对。从马家说, 马继援是马步芳唯一的儿子,这唯一的独苗怎么能与汉族通婚呢。 更何况这个汉族才女还与马步芳重名。但马继援软磨硬泡, 愣是说服了他父亲,又在未来的老丈人家门口长跪十小时, 感动了岳父岳母,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马继援29岁随父逃到台湾以后,虽然挂着中将参议的头衔, 但基本上解甲归田。经过十几年摸爬滚打的军事生涯, 在三十而立的大好时光,却已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不知马继援当年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