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旧 第二章(一)

静侯滚滚红尘渡,酣然匆匆岁月忙。 (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赫府夫人赫常氏正在家里冲着佣人们发脾气,堂屋中间那件老旧的黄梨木雕花桌子被拍的啪啪直响。自从老爷去世后的这两年,手下的人是越来越不听使唤。现在时至酷夏,天气说不出的闷热,大女儿带着小外孙回娘家省亲,给孩子吃的西瓜居然没人想到事先用凉水镇上,怎么就这点儿事情都做不好?

近来,赫常氏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黯然神伤。这里三层外三层偌大庭院的府邸,她一件事想不到就得出偏差。不光是佣人,家里的孩子也是个个不让她省心。想起当年,她是蒙古王爷的女儿,千里迢迢嫁到中原,本想是从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知两百多年沧桑都过得来的大清却是说倒就倒,家里一向主事的老爷也是说没就没,撂下这一大摊里里外外事无巨细都指望她这么个妇道人家。一切都措手不及,不用说现在没了朝廷的官餉,银子没处打算,就是家里有多少亩林子多少亩地她都常常算不明白,外加赶上这兵荒马乱年月,这不是造化弄人又是什么呢?

不过,赫常氏还是把这一切的一切的不如人意都归咎到齐家,大抵是她和齐家命里犯冲,从她嫁过来开始,齐家就没让她有好日子过。

这事情说来话长。赫府和齐府同在坊苑镇,出了京城往南一百多里。两家府上的祖上都是随清太宗征战的功臣,打下了江山进京后论功行赏赐娶了皇家女儿,官品贵为正黄旗,世袭罔替,在京城外领了一眼望不到边儿的封地。两家比邻而居,几代人同朝为官,堪称世交。说起来,赫常氏的婆婆还是齐家的人。可是,常氏嫁过来没多久两家就开始交恶,竟然如同水火。 正因如此,婆婆在赫家里外难做,唯恐遭到嫌恶,便把气一股脑儿地撒在新嫁过来的儿媳妇身上。到了后来,常氏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做了赫家的当家人,但却没有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让她操心的事情左一件右一件,每天都不胜枚举。

说起赫齐两家矛盾的起因不过是芝麻大小的一点事儿。两家的田地接壤处从来没有立明显的标界牌,早年因为两家交好,你谦我让,这个界限不需划得仔细。后来由于年头太久了,手下的人难免就出现了偏差。有一次,两家的耕农收割粮食的时候就口角了起来,都说对方越过了界线,最后就上报了主人,让自家的老爷出面作主。论理,两家都是大片大片的田,这点小小的面积谁都不会在乎,但是这件事却出乎情理的谁都不肯让步。究其所以,其实是事出有因。齐赫两家到了这一代似乎是有些分了高下。赫家老爷为人处世圆润些,无论在官场还是和邻里都吃得开;齐家老爷耿直,有时候会得罪人,偶尔话里话外对赫家也有微词,一半是不服气一半是看不惯,惹得赫老爷一肚子的不痛快。因为这不足一陇的地,两家没吵出输赢,却是齐老爷一气之下见了官,然而后来这块地还是被判归了赫家。

齐家绝不可能低头认输,盛怒之下请来了一个远近出名的风水先生,求解怎样破了赫家的风水。开始的时候那先生说什么都不肯,说这件事损人害己,担心自己和家人招祸折寿。可后来想必是齐家使出浑身解数,花了天大的价钱说动了风水先生出个主意,齐家占的一片林子被砍掉了一半的树,砍出来的空地呈剪刀形,剪刀尖儿的方向则是正对赫家的祖坟。齐家这一回的的确确豁得出去,照样做了。这样,几代人的交情就此烟消云散,赫齐两家便成了不共戴天。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常氏刚刚嫁过来还不出一年。常氏的婆婆出自齐家,是当年的娃娃亲。出事后,婆婆没少费周折,劝娘家不要为了这巴掌大块的地伤了两家的和气,可是却被娘家人指责说她偏心眼儿,当着她的面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夫家却认为她娘家人刁蛮不懂事理,连着她也一同数落了进去。赫府的上上下下都说齐家想的招数着实的阴损,为此她没少挨下人的白眼。

婆婆心里憋屈,难免看新娶的儿媳不顺眼,而且觉得这个媳妇简直就是个灾星,原本还好好的两家人,怎么她一进门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门亲事是公公说定的,是清廷官场上的一些周旋。可婆婆想不明白,凭家世,赫家什么亲事说不来却一定要在蒙古娶媳妇?无奈家里是老爷掌舵,赫齐两家的新结的仇怨更让婆婆敢怒不敢言,刚进门的常氏则理所当然地被当成了出气筒。

常氏远嫁在外,只好收起少年时做王爷家公主的脾气规规矩矩地当着小媳妇,心里的委屈无数。好在夫君时常宽慰她,后来有了三儿两女,让她的日子过的实在且有盼头。到了公婆的年龄大了,他们夫妻近人子之道为长辈养老送终,接下来执掌家业。怎奈,夫君却在公婆驾鹤西去后没有几年就去追随了自己的父母,扔下了常氏一个人来经营这一大家子。

常氏自进门就遇上赫齐两家的恩恩怨怨,夫君的离去让她疑惑是不是齐家的那个诅咒开始应验了,这个想法让她心惊胆战,如履薄冰。孩子们现在长大了,开始婚嫁,她也感到自己慢慢的老了。家里没个男人撑腰,她不敢奢望家大业大,但求她和孩子们能平平安安地渡过这一辈子。可是说来容易,这世上哪里会有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常氏总是感觉说不上哪里就会冒出来麻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