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自身的制度化建设需要“熔断机制”
2016年开门不利,股市连续熔断暴跌,汇率波动,资本外逃。经过有关部门、政府智囊、主流经济学专家们多年酝酿并实施的金融自由化顶层设计的改革,未得其利先受其害。这种金融改革新体制机制运行不久就暴露出来的股灾、“熔断”恶性事故,或许只是近年来不惜“壮士断腕”“杀出一条血路”冒进式改革路线问题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令人忧虑的是新自由主义主导的改革造成的一次次人祸开始侵蚀30年来的改革成果,加重经济下滑的压力,助长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悲观失望的情绪。
过去3年来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重大改革举措,然而效果却乏善可陈,特别是承诺中的改革红利迟迟没有兑现,而人祸造成的恶性事故、灾难却接二连三。究竟这一轮与以往“摸着石头过河”截然不同的改革路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值得国人和本届政府深刻反思。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举办过三次被媒体誉为经济公开课的报告,从中不难解读李总理希望通过公开课的方式让向外界了解他的改革方略和行政理念。
一、尴尬的克强经济学
第一次经济公开课同工会代表“谈改革”,“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 增长的下限稳定在7.5%左右”。
2013年10月21日新官上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博士举办了媒体赞誉有加的第一次经济公开课,踌躇满志的李总理深入浅出地为工会代表描述改革蓝图,“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怎么办?要稳增长、保就业,我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这样做,虽然当年可能能见效,但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有相应的运作空间,更重要的是这种短期刺激政策难以持续。第二种选择,就是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而是:1.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管住政府那只“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政府是看得见的手,我们不能让看得见的手成为‘闲不住的手’。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简政放权。把铁道部撤销了,改成了铁路总公司。2. 扩大内需,收入分配改革提速 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提高服务业和就业在GDP和总就业当中的比重。3. 扩大开放,沪港直通车、上海自贸区。4. 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引导市场预期”。并强调:我刚才讲的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那么我们引导市场预期,确定这个合理区间,就是增长的下限稳定在7.5%左右。
长期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消费。在出口不振的国际大环境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总理仍然毫不犹豫否定了过去行之有效的用投资拉动的经济刺激政策,提出通过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达到稳增长保就业的宏伟蓝图,并把经济下行起稳反弹的下限“稳定在7.5%左右”。无容置疑,李克强对改革红利充满信心和期待。经济学博士背景的李克强在其副总理任内便领导国务院智囊机构、体制内外的主流经济学专家、权威、及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了一套有强大理论支撑、完整规划的改革顶层设计。上任后更是强势施展抱负,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及科班出身治理经济的理念被誉为“克强经济学”。
外界解读克强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通过“促改革、调结构”、“大政府、小市场”,用改革捆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李克强经济学有三个重要“支柱”: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杠杆化以及结构性改革。强调不能“通过打赤字、发票子来带动投资”。在驱动经济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一架疲软无力的背景下,胸有成竹地把另一驾给废了,大有自断后路,背水一战气势,然而“巨大红利”产自何处,如何释放的迷留给了大家。
第二次公开课与两院院士“话经济”,“背水一战” “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2014年6月10日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所作的经济形势报告。作为李克强总理的第二场“经济公开课” 还是一开场就说GDP。去年我国全年GDP增长7.7%,今年一季度掉至7.4%,虽是小幅波动,仍引发不少院士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李克强开门见山地回应:7.4%仍在合理区间,和所有经济体比较,这个速度是“高稳的”。 2013年GDP“一路滑坡”:2012年四季度7.8%、2013年一季度7.7%、2013年二季度7.5%。也就在当天,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2014年二季度GDP回升为7.5%,仍在李克强向院士承诺合理区间。
李克强总理在第二次公开课上向院士们郑重承诺:“争取下半年让上升的苗头变成整体态势,最终在全年要交出不俗的答卷” ,显然李总理对改革红利已经开始释放充满自信,并引用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以强调继续深化改革决心。2014年7月16日,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当天李克强总理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再次表示:只要我们的发展有就业、增收入、有质量、提效益、节能环保,没有水分,实实在在,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流露出为经济下行划定7.5%左右的底线。至于同谁背水一战,如何保住7.5%左右的底线,是理工科院士最想刨根问底的。
第三次公开课给党校学员“讲形式”,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 “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
2015年10月23日李克强给中央党校学员上第三次经济公开课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了报告。适逢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李克强总理脱稿发言,引用大量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数据,在对比与参照中剖析中国经济,用“成绩来之不易、困难不可低估”来概括中国经济形势。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预期目标是2015年GDP增长7%左右,而中国GDP增速真的“破七”后还是在国内外引起舆论界广泛关注。对此,李克强表示,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死守某一个点,而是让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并解释说,这个七还真不是“破”了,而是来之不易。
这与第一、二次经济公开课充满自信地畅谈释放改革红利和下行底线为7.5%的承诺有很大反差。显然李克强对改革红利能否从天而降开始产生动摇。
第三次公开课上李总理阐述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的构想,指出,实现“双中高”,需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要突出补上民生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产业改造升级等重点,扩大有效投资。高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标语牌,总算开始给改革的巨大红利找到一个注脚,然而,“双引擎”“双中高”就像近年来使用过的众多经济学名词一样,华丽但不脚踏实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像团中央的口号,有新意,有激情,不过要靠它拉动经济,远水解不了近渴。而是否真正花心思“扩大有效投资”,意味着为是否重新启动投资驱动这架马车留下伏笔。
李克强的导师厉以宁先生在《我们对简政放权的认识加深了》一文中讲:“计划经济体制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和创新的潜力巨大。只要加快体制改革,深化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和创新的潜力就会迸发出来。而深化体制改革的核心“让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就为中国改革的深化指明了方向”。说白了就是用去政府化、市场化、私有化,这一新自由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
二、“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理念中的改革的红利到哪儿去了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每轮改革对中国经济都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可谓改革红利源源不断,但为什么唯独此次经过精心准备顶层设计的深化改革,酝酿时间最长、舆论造势最广、国际参与最彻底、体制内外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及西方社会评价和期望值最高,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呢?
1.此轮深化改革不可谓准备的不充分。按政府首席经济智囊的原话:“顶层设计包括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因为中国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从2012年初世界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共同发布的《中国2030》,到2013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838改革总方案》,在世行美国专家的帮助下经过政府智囊团及主流经济学专家们长期运筹帷幄,包括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的改革顶层设计,比以往任何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更有西方经济理论支撑,理性谋划,不需要东摸一下西摸一下的乱试,因此理论上讲,此轮改革更具可操作性,改革红利的期望值也更高。
2.此轮深化改革不可谓决心不大。多年来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新一轮改革与以往相比,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由“浅水区”转向“深水区”、攻坚期,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改革就无法向前顺利推进,因而,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下决心转换政府职能,大刀阔斧砍掉政府身上诸多“看得见的手”,为市场让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引领经济。
3.此轮深化改革不可谓落实不到位。作为新一轮深化改革重点之一的金融体制改革迈出前所未有的步伐,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降低准入门槛、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股市开辟境外直通车、自由港、扩大杠杆刺激股市的措施使得股市出现前所未有的疯涨和暴跌。在简政放权,捆住政府“闲不住的手”方面更是力度空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 的口号惊天动地。
4.此轮改革战略意图不可谓不深。学术界、舆论界、政界精心营造出一种与以前经济体制改革完全割裂开来氛围,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摸着,摸着,摸不着石头了”的比喻,表达彻底摒弃所谓过时的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线。采用美其名曰:理性探索,更高层次的改革,为大胆复制西方经济学理念铺路。从基本的价值取向、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以及先后顺序精心设计谋划,到一步步地把改革的导向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化引导,改革的重点由体制外转向体制内,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可谓是一条世界瞩目、西方期待的改革之路。主流经济学界为什么不喜欢“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从来就没有必要摸着石头过河,只需要“理性地”、虚心地效法西方经验,践行用西方理论为中国打造的顶层设计才是真正彻底的改革。去年中国股灾爆发后,美国财长首先关注的是“我希望(股市动荡)不会让中国经济改革的速度放缓”。地缘政治上美国在中国南海不惜亲自披挂上阵,冒着擦枪走火的风险几次三番地侵犯中国国家主权,强化盟国围堵中国的战略;经济上拉帮结伙试图通过TPP把中国排斥在下一代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可以说美国正在不择手段地遏制中国崛起,然而美国却偏偏乐见和期待着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经济改革。是等待中国经济随着改革更加强大,还是急切盼望“中国经济改革的速度”像当下的金融改革一样把中国经济一次次熔断,资本外逃、股市及经济更容易被美国控制?如果改革出现亲者痛,仇者快的局面,才是中国改革最大的危机。
5.市场正在发挥着主导中国经济走向的决定性作用。从世行的《中国2030》到国务院发展中心的《838改革总方案》一脉相承地采纳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核心价值,勾勒出为中国深化改革量身定做的顶层设计蓝图,如此精心编织出来的宏图大志,“大市场、小政府”,西方经济学理想中的完美架构,按设计者的初衷,理应为中国经济带来欣欣向荣的巨大改革红利,然而转眼三年过去了,顶层设计的权威、智囊、高层现在却无法解释改革的红利并没有如期而至,不期而遇的却是惊天动地的天津大爆炸,危及国家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掏空无数股民的股灾,一轮又一轮的股市暴跌,以及人民币贬值,资本外逃的不祥之兆。2016年股市开盘第一天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接着四天四次熔断,累计跌幅16.93%,超过2015年6月最大“股灾”周跌幅,证监会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停止使用指数熔断机制。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宣言以来,证监会不作为、乱作为的又一次人祸。
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中枢,一旦失稳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不仅是短期巨大波动而且可能产生伤筋动骨的深远影响。像这样7%跌幅的股市动荡,2015年已经发生过7次。这种不计后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不惜杀出一条血路”决心推进的金融改革造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惨状对于“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的所谓顶层设计构成莫大讽刺。股市暴跌、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资本外逃,中国金融信誉严重受损,都源自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正在发挥着主导中国经济走向的决定性作用,被自己捆住手脚的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充满自信,号称“中国已经过了东试一下、西试一下的阶段”,超越“摸着石头过河”,否定邓小平改革路线,一步到位的所谓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特别是金融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把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最终会不会将中国金融系统、乃至中国经济拖垮,才是令国人揪心不已的关键所在。是什么精神力量让那些读过几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只会纸上谈兵的专家、智囊、官员,就敢蔑视邓小平的改革方法论,贸然拿民族的前途命运、国家的经济安全、亿万百姓的福祉作赌注,硬把生动活泼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往僵化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条条框框里塞呢?
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党组会议强调:要严惩金融领域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为什么在2015年中央高压反腐的大环境下,全国腐败现象、违法违规行为明显下降,唯独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域暴涨,这难道仅通过“严惩”几个替罪羊就能掩盖新自由主义“顶层设计”的制度缺陷所犯的“颠覆性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