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第二次機會:走入中醫抗癌 (6)

協和中醫院旨在為舊金山灣區廣大民眾提供高水平, 高質量的中醫專家級醫療與保健服務. 協和中醫院創立於1999年, 前身為愛凱爾中醫院, 經過近8年的發展, 在2007年協和中醫院有了現址的物業並更名, 為實現華人在美國打造百年中醫藥老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插文3

霧霾:中醫能做些什麼呢

麻仲學  2015年3月1日

      昨晚,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真實體會到,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和機會,對減除霧霾做些工作。

      那麼,作為一個中醫,除了盡一些大家都該進的義務外,有沒有可能發揮中醫的專業特長,作出特殊的貢獻呢?

      我想不應該口號般地說可以,應該實事求是地分析,才能做出結論。

      我們知道,霧是霧,霾是霾。霧,是空氣中懸浮的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所以霧對我們的健康並沒有影響,只是影響能見度,對交通有影響。英文中,能見度小於1公里的霧叫Fog, 能見度超過1公里的霧叫Mist。 霾則不同,霾是反應空氣的污染程度。當然我們現在說霧霾的時候,其實說的就是霾。

組成霧霾的是PM 2.5, 是英文縮寫,PM全名是fine particulate matter,中文正式譯名為:細顆粒物。2.5, 是說這種細顆粒物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PM2.5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PM2.5很容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並且由於體積微小,經呼吸進入身體後,很容易進入肺的深層(一般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PM2.5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以及母嬰健康,都會造成危害。

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正式提出空氣污染是致癌物。

中醫學理論一貫認為“天人合一”,是說自然界與人的健康息息相關。中醫臨床學中,有一門學科,叫做溫病學。溫病學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這句話在傳統溫病學是有特定含義的。但結合現代中醫臨床,就可以理解為說空氣中的致病因子,侵犯人體的途徑,首先通過呼吸進入肺臟,發生肺系統病變,進而導致心血管系統病變。

從這一點上,PM2.5 對人體的侵入和發展途徑,可以從中醫溫病學的角度進行理解。當我們可以把PM2.5 放入中醫理論系統,我們就可以找到對抗它的方法了。

PM2.5 既然很容易入侵肺臟,沉積到肺泡中,可以運用溫病學的清肺排毒方法治療。清肺排毒的代表方劑,是桑菊飲。

桑菊飲的成分,以及推薦劑量:桑葉15克 菊花6克連翹6克 蘆根15克 杏仁10克( 有痰用苦杏仁6克 沒有痰乾咳用甜杏仁10克) 薄荷6克桔梗6克 生甘草6克。方中桑葉、菊花、連翹、薄荷清肺解毒;杏仁化痰止咳潤肺;蘆根養陰生津清熱;桔梗是引經藥,將藥物成分引導到肺內發揮作用,又同時有清肺利咽的作用;生甘草可以解毒,同桔梗聯合,是《傷寒論》治療咽喉病名方,叫做桔梗甘草湯,對咽喉癢、咽喉腫痛、刺激作咳有良好效果。

這個處方性質平和,沒有毒副作用。所謂“飲”,是說可以當成飲料來服用,因為方中的成分,幾乎大部分都是食療性中藥。

用法:將一份桑菊飲放入砂鍋中,冷水洗淨後,加冷水漫過藥材,水開起算,煮15分鐘,煎出液倒出,存儲與棕色玻璃容器中備用。服用時,取一杯,晚飯後10分鐘之內服用。之所以晚飯時服用,是因為要將一天吸入的PM2.5之類清除;之所以晚飯後10分鐘之內服用,是因為本處方性質偏涼,空腹服用會引起胃中不適。所以體寒的人,煮時候要加2、3片生薑。建議霧霾時,每天飲用一杯。成年人,一份可以用3天(冷藏7天不會變質);老年、兒童劑量減半。

還有一種是外用的方法:留出少許液體,用棉籤蘸藥液輕輕地清洗鼻腔,可以晚飯後與飲用一起進行。

以上可以在霧霾天時使用。

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清肺治療PM2.5的方法,可以預防PM2.5對人體的傷害。當然如果已經發生疾病,那就要找醫生治療了。

 

微博:柴靜的《穹頂之下》,喚起人們對霧霾正確認識的極大關注。減除霧霾,匹夫有責。中醫的溫病學,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可以從中醫理論上解釋PM2.5入侵人體損傷肺臟、心腦血管的損害健康機理。據此可以用溫病學的名方桑菊飲來預防PM2.5 對肺臟的損傷。

 

(1-3)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非常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和自己的看法體會,我會根據情況、徵得其同意後,將之刊登在書中。

微信正安諸子群組夏元:“內部產生的異物對身體影響更大,甚至是毒的起因。因為目睹過腫瘤醫院裡患者的種種痛苦,深有感觸。國內還沒有很完善的腫瘤康復方案,可以集病症治療,心理建設,日常飲食鍛煉方案,娛樂治療,行修治療等等。” (2015年2月24日)

“以毒攻毒”這句話,究竟是誰說的呢?讓我們先來查查源頭吧。明代有位歷史名人,叫陶宗儀(1321年~約1412年),他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教學之暇,與弟子談今論古,隨有所得,即錄樹葉,貯於甕,埋樹下,10年積數十甕。“(甕weng, 四聲,口小腹大的一種陶罐形狀有大有小,我想陶先生所用的一定是大號的)。他的著作中,有一本叫《輟耕錄》,是記載元代典章制度、藝文逸事、戲曲詩詞、風俗民情等史料。其中說道到,有一種東西叫做骨咄犀( ɡǔ duō xī),他說這個東西:“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故曰蠱毒犀。”這裡提出,骨咄犀就是蛇角,但是有長角的蛇嗎?有人認為蛇角是古代一種大蛇有角,後來絕種了;有人認為是蛇腦中生了結石;有人認為根本就沒有蛇角這種東西。我大膽地推測,這可能是一種病蛇,更有可能是一種生了腦癌的蛇,臨床上的確有腦癌的患者,腫瘤從內往外將顱骨頂起一個大包。蛇本劇毒,加上腦癌,古人認為就是至毒了。查《百度百科》“高盧列傳”,記載高盧這個人與另一人夏洛特戰鬥中,夏洛特用“癌蛇”將高盧戰勝。什麼是“癌蛇”,無從考察,是否就是這種帶“角”的蛇?

現在來看看“骨咄犀”和“蠱毒犀”是怎麼回事兒。搜遍網絡,也沒有具體解釋它們的。對於“骨咄犀”,說就是蛇角(但蛇角為何物,如前所述解釋的難以清楚);對於“蠱毒犀”,幾乎就極少解釋了。

骨咄犀這個“咄”( duō)字,起初是像聲詞,從口發出的呵叱聲),例如:“咄!幹什麼!你這個傢伙!”關於“咄”的成語,大家熟悉的有“咄咄逼人”, 用以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那麼,“骨”(腦癌外凸如骨狀的癌蛇),氣勢洶洶的“咄“樣(可以想像被腦癌折磨生角的蛇,疼的上下亂跳的樣子),這時如果即便有個犀牛樣的龐然大物,也敢於拼死一鬥。我認為這才是“ 骨咄犀”的本意。 “骨咄犀,蛇角也。”是說這種兇猛可怕、頭上長角的蛇怪,名字叫蛇角。

再來看“蠱毒犀”。看看“蠱”這個字,就令人不舒服。上面是蟲,下面器皿,非常形像地體現了製造“蠱”的方法: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造蠱者,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噉食,取其存者為蠱。故字從蟲,從皿。皿,器也。” 意思是說,將一百隻蟲放入一個器皿(多指甕)中,它們在裡面互相殺食,若干時間後打開,生存下來的就叫做蠱( 往往可能只剩下一隻大蟲)。之所以叫做蠱,是因為這種毒蟲是悶在器皿中而產生的。蠱是劇毒的。

 

《本草綱目》是藥書,那麼蠱難道可以用作中藥嗎?人們為什麼要製造這種害蟲呢?(1-3)

微博:大家都知道“以毒攻毒”這句話。這句話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經查核,這句話出自明代著名歷史和文學家陶宗義之著作。他描述有一種頭上長角的蛇,名叫蛇角,非常劇毒兇猛,敢於衝去吞噬龐大的犀牛。這種頭上長角的蛇,經分析極有可能是一種患腦癌的病蛇,腫瘤往蛇的腦顱外生長頂起,如同帶角。

 

待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