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桑滕,莱茵河边的一个小城,人口只有两万出头,却因为它相当长的历史而出名。今年圣诞新年间的假期较长,抽空和家人去看了看。
该城的历史可以追述到公元前1000年的罗马人在此地建的一个军营。众所周知,古罗马帝国的扩展,在向北越过阿尔卑斯山后,沿莱茵河北上,到海边后越过英吉利海峡,达到英格兰。面对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广袤大地上的众多游牧民族的武装袭扰,罗马人的对策是沿河途不断修建据点,以此为衬托来抵挡。公元五世纪后随着帝国的衰落,罗马人无力在支撑这些据点,逐渐回撤,那些长达上千年的要塞和城市被各日耳曼部落占领,摧毁或改建。经过之后近一千五百年的发展建设,古罗马人的历史痕迹在地面上几乎都消失殆尽。近代以来的考古活动主要是针对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遗迹。克桑滕城边发现的这处古罗马遗址,规模宏大,估计驻扎的罗马军士超过一万人,连同其家属及一些归附的当地蛮人,这个据点当时的总人口因该超过今天的居民人数。这个据点在公元110年被罗马皇帝Marcus Ulpius Traianus命名为Colonia Ulpia Traiana。据点里设施完备,不仅建有一座斗兽场,还有两座罗马神殿,可见当时的规模和气势。
该遗迹的考古工作是从一战时期开始的,直到今天仍未结束,估计永远也不可能结束。考古结果除了想再现古罗马人的居住生活状况,如军营,旅馆,浴室等,比较显眼的就是重建的角斗场和一个神庙。
Colonia Ulpia Traiana的概况图,下面是斗兽场的位置。
斗兽场的上层建筑全部是重建的,但下面的支撑柱根保存玩好,在众多支撑柱里只有三根无法使用,其余在重建时全部均被用。
欧州有一帮复古爱好者,没事喜欢扮古人,重演古代的习俗以及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拿破仑滑铁卢之役,逢纪念日他们会在原地给你复原一遍,那可是上万人,古装古具的演出,完全是民间自导自演。
另一个重建的建筑是一处神殿,其名称已无法考证。这个神殿遗留下来的除了破残的砖石碎片外,就是一个相对完好的地基。
地基,水泥碎石的混合体,两千年也不破碎。
考古人员根据地基的大小,地基上支柱底部印记的尺寸,就能基本确定神殿的外型尺寸(长宽和支柱数目及其分布)。然后根据现场残留的部分碎片,对比古罗马神殿的档案资料,基本能确定神殿的外貌。例如基于那些罗马柱是批量机器加工的知识,只要有少量表面碎片,就可推知石柱的外观。
神殿复修的示意图,图中红圈部是所用的残留碎片。根据所有确凿信息,考古人员复建了这个神殿的一角。
一些其它物件:
引水渠(原物)
石磨
经历了一千年,到了公元5世纪,罗马人最终放弃了这个据点。罗马人走了,基督教却留了下来。日耳曼人,做为一个没有文字的蛮族,在灭了西罗马帝国后依附于基督教,开始了自己的新纪元。在克桑滕,日耳曼人开始建自己的城市,而城的名字,就取自于前罗马驻军中的基督圣人维克多-克桑滕。随着基督教势力的日趋强大,各种教堂如雨后春笋,在广袤的欧州大地上建了起来。公元1263年,克桑滕在罗马人的遗址上开始修建圣维克多大教堂,在教堂下面,据称埋着这位圣人的尸骨,但至今未被证实。该教堂是双尖塔哥德式建筑风格,双塔高为72和74米,一共建了281年才完工。
教堂内部:
教堂两端的彩窗是原物。二战时为防盟军轰炸事前拆了下来而得以保全。1945年在盟军的一次轰炸中该教堂被毁,一个尖塔坍塌。战后的城市重建计划中,一开始是计划拆掉这座教堂,建一个新的。但这一计划遭到一个考古学家瓦尔特-巴得尔(Walter Bader,生于1902年,比梁思成小一岁)的强烈反对。这个巴得尔曾领导过该教堂的考古活动,深知该教堂是克桑滕的标志性建筑,不能轻易毁掉。最后市政府和教会均被他说服,由巴特尔为主导进行修复工作,直到1966年,除少数地方有偏差外,教堂恢复了战前的原样。巴得尔卒于1986年在克桑滕,他的名字与该城该教堂永远连在一起了。
克桑滕的老城不大,步行半小时就可绕一圈。其它一些特色建筑和街景:
哥德风格的老房子
凤磨坊
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