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历经民国,北伐战争,抗战,解放战争,建国后一系列运动百年滄桑至今
逐渐挤生于世界百强那个太学是以淸华园为基础的。就是
校园景点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把近春园也给捎带上了。不知为何,相隔不远的熙春园幸免。1909前后,大清外务部为游美学务处上奏,获清华园建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于1911年开学。1913年清华学校将近春园等地并入。在之后的一百年里,清华的校园内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但清华园附近的古建筑和地貌仍被完好的保留着。
怡春院内的假山和小鱼池
在与荷花池相邻,工字厅最靠北的一幢平房上有一横匾,上写着“水木清华”四个字。 据历史记载它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出于晋朝谢琨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横匾两旁有一副对联 :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万泉河从图书馆前流过。
清华园两湖一河水系的另一个湖,指的是近春园的荷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指的就是里。
近春园荷塘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摘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时过境迁,荷塘边早已有了一条宽畅的柏油马路。这条南北走向,横穿近春园遗址的路被命名为近春路。
近春路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摘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学的时候,在听语文老师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也曾试图想象过那月光下的美景。可惜 月光下的荷塘,是做清华主人才能拥有的奢华享受。幸好,春天的荷塘,即便不是在荷花盛开的夏天,也是风景如画。
荷塘的四面,依旧高高低低都是树。杨柳之间,交植着桃花、迎春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木。荷塘 中间有一个被称为“荒岛”的小岛。
荷塘石桥
日晷
清华校友为母校捐赠的不计其数纪念品中,最多的可能是石头。最大的可能也是石头。最重的可能还是石头。这块为百年校庆捐赠的石头,是到目前为止我在清华园里到看到的最大最重的纪念物。从石制日晷到这块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石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过这个不可道破的天机,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猜吧。
与其它不断翻新的国内大学校门相比,清华除了东校门因校区扩建而向南移了,过去的南校门和西校门几十年没变。过去从南校门通往校区的路两边种着穿天白杨。清华校庆游(上)贴出后,有朋友问为什么没看到,我说会在(下)中看到。后来另一位朋友说:“白杨……陈希同当市长时砍了,说种什么市树(槐树)”。我仔细一看照片,果然如此。再见白杨,再见南校门,再见了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