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高考ZT

高中的一千零九十几个日日夜夜,好像只是为了高三那年七月中旬的三天而设定的。尽管从进小学门到高中毕业,经过的考试没有一千也有好几百,但高中生们还是视这三天的高考为人生一道最大的坎,在一定意义上将决定他们的人生命运。有人盼望它的到来,有人惧怕它的到来。无论盼也好,怕也好,它都会如期而至。

高中二年级令人难忘,是因为这一年我遇到了太多难忘的事。这一年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最难熬的一年,这一年学校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次洪水的冲击,这一年我最敬爱的祖母与世长辞,这一年我以高二学生的身份当选校学生会主席,这一年我认识了一位新同学杜微,这一年我以全优学习成绩获得进樟中后的第二枚甲等优秀生奖章。就这样我升入高三,成了樟中新一届毕业班学生,进入了向高考冲刺的学习阶段。

高三开学不久,校学生会改选,我连任学生会主席,成为樟中历史上唯一连续担任两届学生会主席的学生,这使我感到很荣耀。在推荐学生会各部部长侯选人时,杜微成了文娱部长的最佳人选。学生代表们。。。。。。

到了高三的下学期,学校对毕业班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当时高三年级有8个班,其中甲乙两班是樟中的集体保送班,这两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平衡,从高一到高三基本没有减员。而其它各班,由于相继退学,留级,减员不少,因此编入四个班。

按照高校招生要求,考生将分为理工,医农和文史三类报考。所以毕业考试一结束,学校就要求我们填报分类意向表。当时的社会导向是高中生普遍重视理工,认为学好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次是学医农,最不愿学的是文科,认为靠嘴皮子和笔杆子干不成什么大事。因此,我们这一届毕业生与往年一样,百分之五十多的学生报了理工类,百分之三十的报医农类,百分之二十左右报文科。这样,毕业班又重新打乱,以类别组织高考总复习。

高考前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填报升学志愿。这时候学校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大学的招生广告,有的贴在办公楼前的告示栏,有的则发到班上供我们传阅。我们的志愿分两档:一档全国重点院校,二档一般院校。每档又可以填十几个系或专业。

清华大学的广告最大气,金光闪闪,鲜艳夺目--工程师的摇篮;北大的广告则内容丰富,凸显它--学科多,专业多,留学生多,知名度大。最令我入神的是:北京航空学院。因为我认为航空科学应该是理工科学中的尖端的尖端。工业之花。这样北航就成为我的第一志愿。

1963年7月的高考终于来到了,第一天的第一场考试是语文,作文是重点。试卷给出两道作文题:“唱国际歌所想起的”和“五一日记”。看过题目,思考片刻,决定写第二题。写这种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是我的长项。于是我不慌不忙,大约用五分钟作了一番构思,腹稿一定,也不打草稿,而直接在试卷上一挥而就。

下午考俄语,半小时就答完所有考题,核查半小时,确信无误后,交卷出场。正巧遇见俄语姜老师,立马与我核对几道难题,结果我全部轻松回答。晚上,回到宿舍,绝不与同学对答案,千万不要让前场考试的失误,而影响下场考试,始终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后面的数理化考试绝对是我的强项,全是一挥而就。三天的考试实在是太紧张,太疲劳。清江中学某女生就当场晕倒在考场上,足见脑力劳动一点也不比体力劳动轻松。考后,我仔细核对了一下考试成绩,应该不低于90分。

那就北航追梦吧?

物华天宝 发表评论于
那是63年高考.之后还有64,65年高考.某些省(湖南省)还有66年高考.
安雅云 发表评论于
天宝兄您的高考是不是就是文化大革命前的最后一届高考?
不好意思,俺应问杜姐姐好,先前打胡乱说了,抱歉!
喜欢听您们过去的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