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教理形成简史 (18):两个教皇时代

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4世纪欧洲有点麻烦:高通胀让穷人饿着肚子;黑死病夺去1/3的人口;英法进入长时间的战争;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教皇的地位也越来越弱。教会和政府合作完成良好社会道德的使命受到民众的不欢迎。唯名论(nominalism)哲学思想兴起,唯名论相信世界次序是由于人类自己的选择,不是什么神设计和安排的。显然这个理论否定了救恩必须通过耶稣或教会的理论。简单理解长期以来的唯实论(realism)就是我们看到窗外有三朵白云,形状都不同,但是我们都叫它们:云彩。三个不同东西,为什么我们都称它们一个名称云彩?唯实论(realism)者,象柏拉图,奥古斯丁等等,会说世界以某种形式存在,在上帝心理它们都是相同的。唯名论者否定形式的不同存在,认为形式不是真实存在,是人们称它这个名字。白云我们称它为云彩;黑云我们称它为乌云,但是它们就是云彩。我们将事物分成不同的categories是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便,没有对和错。唯实论一直占据教会理论,就象阿奎那说的“singulars have acts of existence more truly than universals do;because the latter subsist only in sigulars"也就是说没有公认的云彩单独存在,只有特除的云彩。上帝认为不同云彩属于一类。当我们统称它们为一个名时,我们是按上帝的旨意行事。
  1309年一位法国主教当上教皇,可能他对法国南部独有情忠,他干脆把教廷从罗马搬到法国南部的Avignon. 还有一个原因是罗马人对教廷有点反感。这种搬家行为无形消弱了教皇的崇高地位,其它国家也担心教会受到法国的影响。1378年教皇贵高利十一世去罗马时去世,红衣主教们举行会议选举下一任教皇,罗马民众把会议地址围住,让他们选出一位罗马主教。在这种情况下,主教们选出乌班六世(Urban VI)。但是后来主教们又声称他们是在民众压力下迫使这样,推翻以前的决议,重新选举法国主教为教皇,返回Avignon。历史上出现两个教皇, 罗马的教皇不承认法国的教皇,法国的教皇也不承认罗马的教皇。“一主,一信,一洗, 一神”[以弗所書4:5 ]好象两位教皇不能再象征天堂里独一上帝的次序。唯名论似乎有点道理。这种混乱也促使教皇的腐败产生,初期的至高无上的皇权似乎是清除腐败的解决方案。但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又需要庞大的官僚体系,教皇就需要不断的金钱来维持庞大的官僚体系。1410年在意大利的比萨教皇理事会推翻两个教皇,决心选出一位教皇。1415年教皇理事会选出马丁五世(Martin V)为教皇,但是这时教皇不再是最高领导,领导有集体担任,即教皇理事会是最高决策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