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

,写我真情,写我本意。没有别的念头,只想留下一点痕迹供后代们借鉴,让他们了解,原来我们这一代是怎样地生活,怎样地思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过桥米线            穆迅

 

 

来云南之前没有吃过过桥米线。听旁人描述也仅留在盖满碗中那一层厚汪汪即使在冬天也见不着腾腾蒸气的高热油恐怖印象。这在健康饮食为先的当下,瘦身者们必定敬而远之。

这次到云南,刚出昆明长水机场,接我们的小吴妈妈就亟不可待地说:“带你们去吃过桥米线如何?这是云南的招牌美食,我知道有一家专卖过桥米线的店,那里的味道最好。”

主人的盛情我们不好拒绝,况且除了那汪汪的厚油,任何叙述人也不得不承认过桥米线还是美味诱人的。

这家店位于市中心。高傲霸气的“沃尔玛”超市用它那庞大高耸身躯将这家小店挤得畏畏缩缩,就剩下一扇门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

进得门内却是别有洞天,立显宽阔许多,而且居然楼上楼下。小吴妈引我们上楼,挑了个雅座便坐了下来。

店内的装潢颇具云南特色,皆以木竹为主。竹节围栏,隔断。雅座靠木窗,比厅堂高出一阶 ,全木桌凳酷似毫无加工的原始粗木。深痕委曲的木纹宛如小溪流水。桌凳通身罩上一层清漆,经长年抚摩,幽亮幽亮的,十分干净。

不一会儿一位服务员大妈像耍杂技般单臂托一大盘,上面堆满十几个大小不一菜料各异的碟子来到我们面前,利索地将那十几碟小菜一股脑地堆在我的面前。

我刚要将小碟传递给大家,小吴妈慌忙阻止:“这是你一人的,我们都有同一份。”果然另一服务员单臂托来一样的十几碟小菜堆在妻子面前。须臾每人面前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碟子。整条桌子顿时成了摆摊的大卖场琳琅满目。小吴妈看我两眼发呆不知所措,笑道:“这就是过桥米线的魅力,过一会儿汤来了我教你如何烫料下米线。”

正说着只见刚才的大妈端上一巨碗(自然是用托盘托着),白瓷五彩花鸟绘显得古老,象打坐的老道稳稳地墩在你的眼前。瞧这尺寸,在上海恐怕不是饭碗而是汤盆了。不过这巨碗确实也盛的是汤,白白的无任何调料装饰。

“小心,不要碰它,很烫!”小吴妈指着巨碗急忙关照。我好奇地盯着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油汪汪的厚油汤吗?有点儿不象,有油但不汪汪,薄薄的与通常的高汤无异。我像顽皮的孩童不听话地用手指偷偷点了一下碗边。哦!烫的很!再迟点儿手指肯定会起泡的。

小吴妈眼睛带着责备的微笑,继续她的关照:“看见碟子里的肉片吗?有猪肉、鸡肉、鱼片。”我忙从拥挤的碟子们里寻找。果然有几碟整齐排列的肉片,碟碟肉片切得薄如蝉翼。“先把它们倒入碗内。”小吴妈命令道:“此时汤温最高,容易烫熟。”

我急忙听话,将肉片迅速拨入汤内。“吃过桥米线放料是有先后的。”小吴妈解释道:“肉是头道,烫久了才会熟。然后放笋片、蘑菇、梅菜,想吃辣子不?再……”我木头木脑地按小吴妈的指令将我面前十几碟东西依次往碗里倒。“好了。”小吴妈继续指挥:。“最后把绿菜烫进,对,米粉可以放进去了。哎……吃吧。”

巨碗中顿时热闹起来,红的绿的粉的黄的白的齐聚一堂煞是好看。我用筷子上下搅拌,五彩食料时隐时现,恰似一轮快乐的旋转舞在碗内翻滚。随即一股令人垂涎欲滴的热香从碗内溢出,我试探挑起几丝米线,吹了吹,小心送入嘴内。不烫,但香,鲜,伴着醇厚的调酱味,还略带一点麻辣顷刻随舌尖的味蕾渗入我的全身。哇!我惊诧,愕然,米线的美味超乎我的预料!它浓烈,却不刺激,醇和却含着一股野芳。五味浑然一体,香得大气,鲜得回味。米线属面食类,通常这类食品近似快餐,食味简单直白。可过桥米线却将它精细起来,一碟碟荤素将米线的美味编织得有厚度,有层次,香不散,味无穷,不似正餐,胜似正餐。当然在我的心目中过桥米线虽然有正堂的身价,但它仍不失野性的亲和力。各地的名菜无不以华贵为美讲究色香味,端出来个个像国宝珍品,有的精致剔透得令你不忍下箸。而过桥米线的鲜香却包裹在朴素的市井中。有一种家母亲烹的亲切感。看似简单的由食者自做加工的过桥米线口味演绎得如此神奇!这是过桥米线倾倒我的秘诀。一巨碗米线连汤带料,让我吝惜到无一物遗留碗内。

此后在我游历的云南各地大饭店中,早点均有米线专柜。有了初尝过桥米线的美好经历,我顿顿不舍。

过桥米线的美味是我所料不及的,它给我带来的快乐、惊喜、享受已刻骨难忘,不觉连带着对云南的印象也似乎好感起来。

过桥米线称得上是云南的亲善大使。

                             2015/1/24 于奥克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