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简介和章名目录见 第一章:哥哥弟弟(1)http://bbs.wenxuecity.com/origin/860221.html
第二章:少男少女(5)
县中很久没有开过批斗会了,初二的这次批斗会很大程度上是为同跃而开。县革委会刘副主任和文化局范局长要树立同跃为可教育好子女的典型,县中领导想利用这次批斗会贯彻上级的精神。省委扩大会议将在抚州召开,同跃表演的节目最有希望被选上参加全地区为大会准备的文艺演出,政治上的要求和把关不容忽视。
与文革初期不同,这次的批斗会比较文明,没有高帽子,也没有挂牌子。十来个挨斗者在主席台站成一排,隔离审查、问题严重的站中间,宋芷瑶站最边上,挨近主席台边缘。四个师生先后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每人结束照例伴随呼喊口号。其实这些发言只是铺垫,重头戏是同跃。
主持人宣布:“现在由五连三排肖同跃发言,他要控诉他的右派父亲和资产阶级小姐母亲是怎样用腐朽的思想毒害下一代,坚决与反动父母划清界限。”
同跃走上讲台,他低着头,目不敢前视。同跃在讲坛上摊开发言稿,双手轻轻抖动,张开嘴巴,嘴唇微微抽搐。没有声音发出。整个会场的人屏住了呼吸,尴尬的寂静。
悲剧就在这一刻发生,宋老师突然晕倒,摔下主席台。她被送往县医院,因为损伤复杂、严重,第二天就转到抚州地区医院。
宋芷瑶一个多月没有来上课,柳青惦记老师。尽管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不敢过于关心,她还是忍不住去了宋老师家,想看看老师是否已经出院。和第一次去老师家一样,屋里没人,她又绕到后院。和第一次一样,同跃也在院中,但是她仰慕的英武少年此时正蹲在地上哭。同跃还没有停止哭声就站了起来,继续练习演唱他要表演的节目,唱腔中夹带着因为哭泣特有的捯气声。但是仅仅一小会儿,他就开始剧烈地恶心、干呕,大概胃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呕吐过后,同跃又绝望地蹲下哭泣。
无论如何努力,同跃也无法像从前那样表演他的节目。距参加全区选拔汇演的日期只有十天,县里还没有挑选出满意的节目,刘副主任让学校再选一个节目替补上,到县里参加最后一轮选拔。千挑万选,多数校领导认为宋芷瑶班上的合唱水平最高,最有希望。
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共同排练,宋老师与合唱队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天见不到宋老师,同学们的心里空落落的,对老师的的思念之情相互感染。柳青对大家说:“我们再努把力,如果被选上,就可以去抚州参加选拔比赛,可以去地区医院看望宋老师。”
渴望见到宋老师的愿望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柳青带领合唱队夜以继日拼命地排练。大伙憋足了劲,结果在演出时超水平发挥,竟然被选中去地区参加汇演。
绝大多数同学从来没有走出过本县范围,这次县里派车送他们去抚州市、去大城市,孩子们甭说有多高兴,家长也为他们自豪。参加全区演出评选,他们的合唱虽然没有最后入围,评委给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演出评定后,同学们聚在一起在,刻不容缓要去地区医院看望宋老师。
一个男生说:“要不要先问问王校长?”王副校长是他们的领队,毕竟宋老师是被揪出来有问题的老师。
涂卫东说:“问个屁,管他同意不同意。我们被县里选上全亏宋老师,谁要是不去就他妈的不是人。”
同学们打听到宋老师的病房,由柳青领头,女生在前,男生随后鱼贯而入,二十一个学生一个不少围在宋老师的病床四周。每个同学一进病房都冲着病床上的宋芷瑶喊了一声“宋老师”。
"你......你们怎么来了?"宋芷瑶看见这么多远道而来的学生,惊喜万分。她的眼睛看了这个又看那个,怎么也看不够。每个学生都这么熟悉,每个学生都这么可爱,每个学生都给她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
柳青向老师汇报:“我们班的合唱被县里选上,来抚州参加选拔演出。”
“太棒了,祝贺你们!”宋芷瑶详细地询问他们选拔和比赛经过,同学们七嘴八舌向老师介绍,十分热烈。
时间太快了,宋芷瑶舍不得孩子们离去,抓住身边柳青的手,激动地说:“徐柳青,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来着我。”
“宋老师……”柳青眼圈发红,和老师一样激动。
宋芷瑶松开柳青的手,将目光转向其他学生。她再一次仔细打量每一个孩子,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曲浩,俞晓丽......万金来,安通,涂卫东”
宋芷瑶每呼一个孩子的名字,眼眶中的泪花就闪动一下,泪花越闪越大。
“宋老师。”最后一个学生涂卫东低声答道。听到老师叫自己的名字,同学都回应一个“宋老师”。涂卫东是最后一个进入病房,缩在男生们的后面。
“老师天天盼望再见到你们,今天......"宋芷瑶哽咽得说不下去。"太高兴了......”
望着这些努力为老师争光的孩子们,宋芷瑶似有千言万语。此一别可能再无机会和他们在一起,宋芷瑶的眼眶再也含不下不断变大变满泪花。
见老师哭了,女生一个个都哭得成了泪人,男生也忍不住抽泣,涂卫东抹了两次眼泪。同学们祝愿老师早日康复,重返课堂,没有人知道他们爱戴的老师再也不能站立起来。
这一个学期是涂卫东全部学生生涯中唯一的几个月,真心实意想努力听宋老师的话,不再调皮捣乱,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新的老师来后,他的老毛病重犯,所有的进步都勾销了。初三时,同跃隔壁邻居李雅红担任班主任,她是涂卫东唯一怕过的老师。李老师的凶出了名,她骂人的话比刀子还快,敢在教室拍桌子骂学生的祖宗三代。但是在李老师眼皮底下的时间总是很有限,涂卫东有的是机会我行我素,不断地捣乱,别的同学不敢告状。
高中开了英语课,除了好学生同跃外,全校恐怕没有一个学生不在英文单词下面标注中文,帮助发音。不过教英语的孔老师从来不批评这种做法,因为她也偷偷地这么做。孔老师原本教语文,可是学校没有英语专业的老师,她被迫赶鸭子上架,去同跃家向宋老师现学现用。
孔老师很快发现她的学生肖同跃的英文水平比她高多了,不仅能和宋老师流利地用英语对话,还抱着很厚的英文书籍阅读。文革刚开始,同跃父亲将家里大部分存书转移到农村,免遭“破四旧”的销毁。英语老师有了捷径,不需每次麻烦宋老师。私下里,她直接请教同跃。上同跃班的课如有疑问,她就点名同跃发言。
高二的一天下午,涂卫东放学回家,远远地将书包往床上一扔就跑出家门。父亲回家见到儿子床上的书包和撒落出来的物品,一本书掉到地下。
“短命鬼。”父亲骂道,心疼地从地下拾起那本已经没有了封面的英语课本。他用手指背掸去书上的尘土,一眼发现书页里钢笔写的中文字。他不懂英文,却认识标注在英文单词后面帮助发音的中文。涂卫东的语文没学好,注音用的词也单调有限:
yes--爷死;nice--奶死;bus--爸死;mouth--妈死;girls--哥死;mess—妹死;niece—你死;was--我死;does--都死。
老爸看后手一哆嗦,英语书又落到地上。晚饭时父亲询问涂卫东书中那些字是怎么回事,随即把他臭骂一顿:“兔崽子,你妈的再这么学下去,我们一家人都死光了。”此时的老子已经不敢动手揍比他还高大的儿子。
“这可是你说的。” 涂卫东回敬了一句,第二天就不去上学了。
辍学后,涂卫东起初在社会上闲荡,后来烦他父母唠叨,决定外出闯荡。他先后去了地区行署所在市抚州、省城南昌,然后闯荡上海、广州。1980年回到老家,打算自己干,承包小型建筑工程。有一天他忽然想起那张借条,来县中找宋老师,结果无比遗憾地获悉今生今世再也无法赎回自己的借条。
涂卫东开始做包工头子,工程由小到大,从农村包围城市逐渐发达起来。在甘坡岭公社包工时,他来到宋老师夫妇的坟堆前,默默地发誓:“宋老师,等我发了,一定给您修一座水泥坟墓,让您在阴间过得体面些、舒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