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奖级科学家,你就吹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不要过分,诺奖级科学家是吹的。

两天前,网上出现一篇文章“河北诺奖级科学家 成名前每年经费仅3万”。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5月19日报道,在十多年的学术生涯里,这位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一共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获得30万元。这相当于每年三万元,还不如一个衬衫厂工人的年收入。

报道称,尽管缺乏支持,韩春雨突然成为全球瞩目的人物。他和同事在石家庄那间朴素的实验室里开发出一项新技术,以史无前例的效率和精准编辑人类基因组,这项发现可能带来非传统性的方法以应对癌症和衰老。

http://news.creaders.net/china/2016/05/23/1678010.html#sthash.q4yy5NYh.dpuf


看了此文,感到事情有些走样。此种情况网络文章其实屡见不鲜。目前网络文章往往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党不可避免。由于是谈科学不是政治和时事,也不是花边新闻。大家伙应该有个科学态度,因此我还是把所谓“诺奖级科学家”韩春雨的论文真实份量公诸于世,否则咱们普通百姓真的高兴过头,到时候会失望的。

笔者关注基因的编缉技术的发展,因此对韩春雨的工作比较了解。并追踪了韩春雨论文发表之后国内外的反应。国内是舆论导向的关系,几天后网络传开。尤其在“知识分子”专题介绍后,韩春雨似乎是中国人的骄傲,又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人才脱颖而出。此消息在各个网络,报纸杂志等等宣传工具上广泛流传,影响确实很大。

但是,大部分人对这方面的工作一知半解,谬种流传。过分夸大了此工作的贡献。当年CRISPR-CAS9的发现初期根本没有什么反响,真正传开是在专家们辛勤工作3个月之后投稿,半年之后发表文章,才奠定CRISPR-Cas9基因编缉的真正潜能,此后一发不可收。成了当之无愧的基因编缉大王。因此,目前舆论趋势是CRISPR-CAS9的发现者(Jennifer DOUDNA,and Emmanuelle CHARPENTIER)可能会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僧多粥少,究竟有哪些人得奖目前还不敢猜测准确。两位热门货我已经几天前做了介绍 (漂亮洋妞在亚裔堆里日子不好过;草根科学家艰难的诺贝尔之路)。

众所周知,一个领域有人发奖,那么基本上不可能近期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再发慈悲给同类研究颁奖,即使工作不错也不会。基因编缉效率革命是基本上没有停过。但是CRISPR-CAS9的效率和应用之广泛,看样子近期内不会超过。去年发现的CPF1也是呼声甚高,而且是由本专业的华裔牛人张锋抄刀劈开的。但是实际上CPF1发表早已过了半年,基本没有取代CRISPR-CAS9的可能。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忽悠,不要过分冲动。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作出真正诺贝尔奖成果之后再吹牛还来得及。韩春雨的工作相对于国内的原创性研究确实另辟蹊径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与目前世界前沿CAS9可能有一点距离。

那么中国科学家韩春雨的发现是什么?简单地说,他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适合在人类细胞中基因组编辑,不同于已有最时兴的技术(CRISPR-Cas9)。后者通过RNA寻找替换序列,而新技术通过DNA作为介导寻找替换目标。

NgAgo是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这一短语的简称。韩春雨团队就是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实现了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并发现NgAgo作为一种DNA介导的核酸内切酶,适合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

此技术发现后在中国反响极大。与之相反,在国际大家庭反响不大。因为人们已经视觉疲劳,好东西实在太多。目前并没有发现韩春雨的NgAgo比CRISPR-Cas9效率高。原因是CAS9有别于普通的核酸内切酶,就像爱因斯坦几千年遇到一个一样。同时必需使用磷酸化修饰后的DNA是一个主要缺陷,因为这种DNA可能被当作损伤物质消化破坏而不能达到基因编辑的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韩春雨研究的潜在商业和科技意义。

Further reading:

漂亮洋妞在亚裔堆里日子不好过

草根科学家艰难的诺贝尔之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