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大学人称“南方哈佛”,与哈佛同在美国东海岸,一南一北,武功各有千秋却实力相当,恰如金庸先生笔下齐名的“北乔峰南慕容”。
造访杜克,当然并不用象拜谒燕子坞的参合庄一般,需要划一叶小舟,游过一碧万顷的荷田,而是可以穿过绵延的杜克森林。杜克大学方圆8470英亩,其森林覆盖约占其五分之四,西校区的大部分建筑在森林的东北部。这些森林原为南方的种植园,主要生产棉花,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经营,土壤的天然养分渐渐耗竭。1929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农场被废弃,火炬松、黄杨树、枫香、橡树和山胡桃木等渐渐统治了这片土地,使其慢慢恢复到接近殖民前的自然风光。
12月,我们的小车在烟雨迷蒙中慢慢行驶,略带阴沉的天空,愈显两侧树林的葱茏。美国南方的冬天,并不十分寒冷,洒在绿叶上的水珠清晰可见,朦胧中似乎到了江南。可这分明又不是江南,没有太湖,也没有琴韵小筑、听香水榭。迎接我们既不是擅长易容、妙语如珠的阿朱,也不是体贴温柔、淡雅可人的阿碧,而是别有风情、古色古香的本科招生办公楼。
在办公楼的前台拿了学校的地图,驱车向前在前方交通圆环的第一个出口右转便到了Chapel drive的道上,一路往前,便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杜克教堂了。这一耗时五年,建成于1935年的新哥特式建筑,高210英尺,可容1600人,由美国首位著名的非裔设计师朱利安.阿贝勒设计。整个西校区都是这种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由17种不同色彩的石头建成,整体呈现庄重的灰色,非常典雅。
教堂的前面是詹姆斯.杜克的雕像。杜克大学的前身三一学院,由于受杜克家族捐助得以建立新校区,为感谢其善心,1924年征得詹姆斯.杜克的同意改名为杜克大学。
教堂的东侧是Perkins图书馆,是杜克11个图书馆之一。杜克的图书馆拥有超过500万卷的藏书,规模在全美私立大学中位于前三。Perkins图书馆与北卡的其他大学的图书馆都联网,这里的学生可以享受整个北卡的大学图书馆资源。
图书馆的东北侧,是杜克大学医学中心。1925年詹姆斯.杜克捐赠400万美元以建立杜克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医院。1956年杜克外科医生首先使用全身低温心脏手术,到目前仍是世界的标准。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在全美医疗机构一直排名前十,每年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得到两亿多美元的研究资助。
排名美国前十的还有杜克法学院。从教堂沿着Science Drive往西南行,便可以看见据称美国最难录取的法学院之一,录取率低达13.2%。但其毕业学生即时就业率高达95%,中位年薪16万美元。第一位访华,打开中美友好大门的尼克松就毕业于此。
再沿路往西南是杜克商学院,据彭博商业周刊公布的2014年商学院最佳全日制MBA项目排名,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超过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等,位居全美首位。
最能将杜克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并不是这些顶尖的学院,而是杜克的大学篮球队“Blue Devil”。在著名的教练克里斯泽维斯基执教期间,杜克大学一共3次获得美国大学体育总会冠军,10次打入四强,21次获得联盟冠军,其中1999-2003赛季曾连续5年获得大西洋沿岸联盟锦标赛冠军。每次比赛期间,杜克师生身着蓝色T恤,手握白蓝相间的彩带,甚至将全身涂成蓝色,为自己的球队欢呼助战,激情澎拜。
这种团队支持、协作精神被带入到学习、学术研究中。杜克的学生不管有多么离奇的想法,都会得到其导师和学校各个平台的支持。学校鼓励学生作跨学科的研究:用脑电波操纵机器人,通过电影缔造和平,再生和平息秘鲁亚马逊的传染病的肌肉工程。这些跨学科研究使得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员、教授、工程师和普通员工在一起密切合作。进化人类学的学生、政治科学的学生和他们的支持团队可以一起研究埃及和泥泊尔难民的精神健康,艺术院的学生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一起策划虚拟现实的高级展览......
杜克的学生可以跨学科学习,主修政治科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学生可以是辅修人类文化学的摄影师;有机化学的教学助理可以是卫生预防经济学学生。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他独特的学习之路,有五千万种不同的方式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每个人都做最优秀的自己,估量其武功,应不在慕容复之下。然后者因其念念不忘燕国之复兴,执着于家族之私,一身文韬武最终皆付流水,成世人笑柄。幸而杜克并未单纯将培养聪明有才的毕业生列为第一要素,而是引导学生首先要有服务精神,鼓励学生超越束缚,共同合作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难题。超过四分之三的杜克学生都会选择社会服务这项学习,参加到有组织的社会服务行动之中。他们在秘鲁安装清洁焚烧炉,支持约旦外交,帮助解决底特律的经济不稳定问题,在都柏林和非政府组织一起做难民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南慕容”杜克来到了姑苏慕容家,与武汉大学在昆山合建昆山杜克大学。该校已于2014年8月25日正式开学,首期开设管理学,全球健康与医学物理三个硕士学位项目和第二校园项目。但愿其培养的人才水准并不输于在北卡的校区,那便是你我后代之福。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的公众号:生活在华盛顿
下期:别有风情的各国驻美使馆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