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不成事

我们一起去寻找美!

微信ID: appledehuadian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开场的这首《留守》是由一位在中国义务支教超过十年的德国人卢安克和他的学生一起创作,他亲自演唱的歌曲。MV里的场面就是卢安克这些年在广西东兰县的大山里陪伴孩子们的状态,一起玩、一起感受。那个戏水的大池子也是有一年干旱的厉害,他跟孩子们顺山溪流一起修筑起的一个蓄水池。

 

apple文章的题目用的是卢安克对于教育的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急急不成事。关于他的故事我想可能很多人听说过,我们也可以在下面贴的柴静2009年和2011年的2个采访他纪录片里,做个大致了解。


柴静节目里的最后一段话: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不停止, 我们就不会告别卢安克”——引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这位教育研究爱好者(卢安克对自己的界定)十几年的研究和实践,留下了很多在我看来很有意义的东西。我不想去探寻他何去何从,只是想把那些能打动我和引起我共鸣的一些片段和文字摘录出来。就像他在片子里说的:“这些都是缘分”。和李宗盛之前的广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一样,卢安克说:“人生遇到的问题都不会白白碰到”。

 

曾经看过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的诗,原诗的头两句是: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认识太阳/和高天的蓝辉。 我来到这世上/是为了认识太阳/和群山的巍巍。我想卢安克就是那个来到这世上带着我们一起去认识太阳的人。

 

这第一段摘自百度介绍他的工作情况的一段,表明了他的支教主旨:

 

为了怕老乡们误会,开课前,卢安克曾给学生家长写了几条事项:

开展教育活动不是办学,参加活动的小孩不能拿到任何毕业证书;老师不接受任何费用,需要的只是给卢安克吃饭(不吃肉)。另外,活动也不能直接给参加活动的小孩带来任何经济上的好处;开展的教育活动不是老师讲课,也不是学生听课,更不是分开上不同的课。开展的活动是要大家一起实践的项目,项目就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梦;学习的目的是让小孩发现自己的才能,让小孩在生活中找到根据自己的个性的做法和生活任务,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发现的需要做事…

 

他只说:“别人对我佩服的地方其实是我的无能,我无能争取利益,无能作判断,无能去策划目的,无能去要求别人,无法建立期待。也许有人以为那是超能,这个误会就造成了我现在的结果。还可以用另一种表达:人类大部分的苦都是因为期待的存在。其实,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须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没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为这样,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心。”

 

卢安克说,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真正的教育是“自己教育自己”,“知道”和“体会到”是两码事。


他说他的处境,就跟他和孩子们一起创作和拍摄的电视剧《心镜》中的主角容承一样。容承的意思,大约便是“容忍和承受”。这个主人公没有任何超能力,他的能力就在于能够接受一切的压力、攻击、羞辱、困境,没有所求,没有目的,他的心灵干净到无法被敌人持有的“心镜”识破,无法被反射和看穿,也无法被击倒。他的力量,不来自于征服,而来自于承受。

 

卢安克关于教育的核心词汇是“归属”,下面是卢安克#关于归属#的两条微博

因为找不到归属,中国人就会去寻找安慰并说自己缺少安全感。因为无法从自己的感受来出发,也会说自己缺少创造性。虽然他们说想改变这些。但这仅仅是给自己说的一个理想,一种永远不要变成现实的借口。以这个借口,追求去更大的学校,更大的城市,而在更大的地方,就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归属感

在这个找不回归属的时代,人都往大地方,往网络里跑,寻找安慰。面对这所带来的挑战,人都在照搬西方文化的规范程序化的管理。其实我们都已感到自己的心在枯萎。能让我们的心获得活力的方式却不一样,是创建各种有规律的有重复性的生活节奏。节奏还能给我们带来稳定和归属感。

下文摘自卢安克的博文:

“别村的小学老师觉得我非常奇怪,有一次见到我,他们在地上写道:不喝酒、不抽烟、不吃肉、不赌博、不恋爱。然后看着这些字问我:你还为了什么生活?我说:别人不干什么,我就想干什么。他们又说:如果没了这5种享受,我一切的生活目的就没有了。我说:如果我没有比这5种享受更有意思的追求,我早就没有兴趣活下去了。他们又问:你会不会签名一辈子不要这些?我说:不,因为我不是给自己定下不要这些,只是我现在对这些没有兴趣。”

我问卢安克:“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

“做到别人不能做或不愿意做的事,我就有了价值。”他答。

“做了这些事后,你自己有什么收获吗?”

“收获蛮多的。发现了很多问题,而且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有了结果又会怎样?”我接着问。

“我就写在书上,发表到我的网页上,让别人知道,别人能利用。”每隔10天,卢安克离开屯里两天,去县城的网吧上网,他有自己的网页和邮箱。

 

他说自己的书,主要是想让老师们看。“综合实践课,这个课的名字起得很好,但老师们都不知道该怎么上,我想帮中国发展教育。”卢安克还说每隔半年,他都往有关的教育部门寄一次他的研究成果,但没人理他。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卢安克的《农村支教指南》

 

嘉嘉的花店微信ID: appledehuadia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