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 少油,少盐,少骑车吧

故乡远,西风长,中文最难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于2016年8月24日不幸去世,享年64岁。钱永健任职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确认了他的死讯,说他是在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独自骑车时去世的,但具体原因不明。也就是说不知是否因病(据说他在2013年时曾患中风)或其他原因。无论如何,这是条令人震惊和惋惜的消息。

钱永健的成就,家世使他备受华人瞩目。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尤其能刺激华人的敏感神经。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树大招风”。老祖宗太厉害,什么都给您算到了。笔者跟钱先生当然不熟,又不惯于人云亦云,“一叶知秋”般地给人盖棺定论。唯独三点事实十分明确:诺贝尔化学奖得主,64岁英年早逝,去世时在独自骑车。

顺便提一下,本文讲的“骑车”,就是中文里的自行车,脚踏车,单车一类。现在这类“车”的花样,结构,价钱都跟笔者年轻时骑过的“飞鸽,永久,凤凰”,不可同日而语了。

(照片来自网络)

说到“骑车”去世,笔者总会想到当年的邻居Joe。

若干年前,我们搬进东湾一个很好的学区。完成“过户”,全家进驻的第一个周末,门铃响起。一个白人妇女,年约五十,手捧一盆小点心站在门口。说是隔壁邻居,自己烘焙了点心(Cookie)送来,欢迎我们搬新家。她叫Amy,先生Joe,小儿子高中毕业还和他们同住,其他子女已各自成家。

Amy仍在一间小学校工作,Joe应该不到六十,说是刚从GE退休。总在前院后院,房子内外忙活。每隔两年,就会亲自把房子油漆一遍。后来,我也自己油漆房子,所用工具和一些窍门,都是Joe教的。一天出门上班,见到Joe骑车回来。一问才知,他每天或早或晚,至少一次骑车锻炼。金色的阳光映衬出Joe身上的热气蒸腾,越发显得身材和精神的矍铄,令我十分羡慕。

斗转星移,我儿子也从小学上了初中。那年的圣诞节(Christmas),未见Joe家一惯的灯饰,虽觉得奇怪,但想他们可能去了儿女家。新年过后的一个周末,我在前院剪草。见到Amy,未料她带给我的,竟新年的第一大震撼:Joe去世了!什么时候?怎么回事?Amy说圣诞节前约一周的一个晚上,Joe出去骑车锻炼,一去再未回家。不知是白天下雨地上湿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Joe摔倒就未能再爬起来。被人发现送到医院已经不行了。Amy的语调平静,但仍能感受她的悲伤。大约半年后,Amy买掉了房子,搬去了女儿家。

Joe和钱先生一样,同属英年早逝;他们最爱的“骑车”,送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Joe虽没有比肩钱先生的科学成就,但在Amy及其子女那里,又何尝不曾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笔者特地查了联邦交通部的网站。上面有2014年关于“骑车”人士按不同年龄段,在路上的伤亡统计数据。伤亡率最高的年龄段竟是50至59,次高的则是60至69。

上述数据显示,Joe和钱先生的“英年早逝”与“骑车”间的“偶然”,有着某种统计学的“必然”。细想缘由。其一,他们“骑车”大约几十年了,自觉车已成了自身的一部份,对车的掌控和平衡早已是自然而然的条件反射,自信一切皆在掌控之中。其二,身体变老的缓慢“量变”,使他们放松了对某些突发疾病,失调机能“质变”的警惕。其三,“做事持之以恒”,“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让他们无法放下那心爱的“骑车”。其四,“骑车”这项运动可以结队,但多是独自。一旦有事,可能延误施救。

年过五十的朋友们,孩子大了,“巢”空了。有了大把的时间放在健康锻炼上面;上网搜索阅览的多是“四季养生”,“食补药补”,“三高排毒”之类;下馆子点菜时必说“少油少盐”。笔者冒昧妄言,提议加上“少骑车”吧。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最后仿照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作为本文的结尾,对Joe,钱先生及众多精英表示唏嘘悼念。

 

滚滚车轮凶似鬼,送走多少英雄。

科学精英退休翁,

人生才过半,依旧夕阳红。

少油少盐多锻炼,只为常驭春风。

一部单车喜相逢。

豪情千万丈,无奈一脚空。

(END)

硅谷遭遇: Pokémon

硅谷人与事: 睡不睡?怎么睡?

硅谷人与事: 因为厕所,可以叛党

Costco --- 纠结的“好市多”

从马英九不敢再碰「桃花源记」想到的

super-7 发表评论于
他是吴越钱王的后人。
他们家族的基因,真当是强大。

光是杭嘉湖平原上,就有比如:
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正英,钱壮飞,钱其琛;
钱均夫,钱学榘,钱玄同、钱君匋、钱境塘、钱之光,钱基博、钱穆,钱钟韩等等;
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后人有100多位,分布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

可惜,素质越好的人,生的越少;后代在总人口的比例中,越来越小。
蘸墨水 发表评论于
说得很对,人上了年纪各方面都开始退化,不但是反应,还有味觉,消化系统,眼神等等,老年人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享受生活99 发表评论于
想当年在北京骑车上下班,现在回去不敢骑了!
宁要中文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锦西' 的评论 : 谢谢。过奖。从小在北京骑车,现在真不敢了。您真行,保重。
宁要中文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清漪园的关注。
锦西 发表评论于
这文笔,真好。拜读后,我要注意了,我最爱骑自行车。一回到北京,我都是以骑自行车为主,阳光,小风,吹的爽,所以,买菜,游泳,什么的,都骑,不怕雾霾,不带口罩。尤其是森林公园附近,没多少人,有点像美国。这人啊,不知不觉的也上了年纪,哈哈,谢啦,朋友。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提醒得对呀,人上了岁数就是逐渐失去骑车需要的平衡感和敏锐。
宁要中文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間的盒子' 的评论 :上了年纪却要小心,最好结伴而行。谢谢。
人間的盒子 发表评论于
不要飙车,骑车代步或锻炼还行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