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歌猛进的楼市,人民日报指责新房奴“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

对高歌猛进的楼市,人民日报真的急了。两周前发文《“高烧”不会成为楼市常态》(见《中国房市疯牛让政府十分紧张》),今天再发文,题为《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有所不同的是,人民日报这次既不担忧金融风险,也不呼吁主管部门踩踩刹车,更不责问楼市高企的原因和症结。这次人民日报担忧的是大家如果楼市发了财,都不工作,没人奋斗了。并指责新房奴是“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

首先人民日报陈述“现实的痛点”:

    “早在深圳房价上涨时,网上就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商人10年前卖房创业,经过10年的艰辛奋斗,又用赚来的钱把当年卖掉的房子买了回来。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用一种近乎寓言的方式戳到了现实的痛点:在快速上涨的房价面前,奋斗者最终又回到了起点。于是,有企业主关厂炒房,直言“开工厂不如买几套房”;而有房一族则从房价涨幅与工资收入的对比中发现,“房子升值秒杀努力工作”。这些社会现象潜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即快速上涨的房价,会令奋斗的价值贬值,解构奋斗的意义。这或许是高房价对社会心态的最大影响。”

这个痛点实在是老生长谈,不是什么新生事物。笔者在《中国房价疯牛还能坚持多久?》回顾了中国房市近十年的发展史。这个痛点在08年四万亿财政刺激时就大规模爆发了。这个痛点的真正推手大家心知肚明。土地财政的滚滚车轮岂是几个自不量力的螳螂能够阻挡的。

人民日报接着抱怨价值观扭曲:

    “而当努力奋斗还不如投机房产,就可能树立一种错误的导向和价值观。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近9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企业新增信贷为负增长。 ”

这段话有点儿令人费解,听起来像是在指责最近借钱买房的新房奴。人民日报似乎在说,你们这些借了约4636亿元买房的新房奴是接受了“错误的导向”,没有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如果没有你们这些新房奴挤爆银行,银行的钱肯定会借给更多企业,发展经济。其实人民日报完全误解了这些新房奴的情操。这些新房奴都在积极相应政府去杠杆去库存的号召,主动献身,心甘情愿把杠杆加在自己身上。试想如果没有他们的献身,去库存的任务谁来完成啊?

最后,人民日报呼吁:

    “相比于房子,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双手;相比于炒房,我们更应该激发努力奋斗的士气。否则,失去奋斗,拥有再多的房产,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通篇文章,人民日报都在纠结价值观这种道德问题。人民日报也知道这个价值观问题是现实逼出来了。不解决现实的痛点,只批判价值观问题,能有什么用哪?事实上,真正问题不是什么“拥有再多的房产,我们也将无家可归”,而是居民日益升高的杠杆及其相关的金融风险(见《中国老百姓还能加杠杆吗?》)。这个杠杆会让很多人今天有房,明天无房。这个悲剧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反复重演过。

作者:藿香子
时间:2016年9月27日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