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我监护的两个可爱的香港女孩子将考完GCSE (相当于中考),迎接她们的是一个近三个月的漫长假期,他们会有什么安排呢?按我以往的经验,中考完的孩子,大多要出去旅游,或者在家放松,以补偿三年里用于学习的辛苦日子。
英国孩子做什么呢?撵出去打工!
比如说我住的小镇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超市,常年的,我都能看到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周末去上班,按小时挣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钱,(我刚到英国时是5镑左右,现在7镑多一点。)于是我有时候也想介绍我监护的中国孩子去。但他们一般都不愿意,说功课好忙,说学校也有很多社会活动要参加,比如说爱丁堡公爵计划,比如说义工,这些好像听起来都比去超市每小时挣7镑钱的活儿有意义地多,写在大学申请单上也体面地多。
其实这些也没有错。唯一让我担心的是:现在不接地气的孩子太多。孩子的这种单一思维,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和阻碍他们做一个普通人,拿一份薄酬的思想培养和心理准备。他们在学校里由老师组织起来,带着家长花许多钱买的野营装备,到野外去进行思想和精神的历练,自然是一种方式;他们以一种以上对下的心态同情帮助弱者,不计成本地按升学要求计划做着义工,也无可厚非。然而,人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谁能保证一辈子平步青云,总过高大上的生活呢?占据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之事,一地鸡毛之忧,往往都不在学校教育规划的大纲里。优异的学术成绩,半夜被叫起来急行军5英里的体能,关心帮助残疾儿童的善心,也许都无法真正培养出一个能用恰当方式表达感激和歉意的,处事恰如其分的,有信誉,有责任的年轻人来。有生活阅历的人大概都知道:一个人的社会历练还是需要在社会中和各种人打交道后,磨练出来的。而越早让他们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真味,他们将来的生活就越接地气。
我曾听到过一件事,一个15岁的英国女孩,中考过后在一家鞋店打零工,在给一个五岁的孩子试鞋的时候,被不懂事的孩子拿鞋打在脸上,更糟糕的是,傍边的母亲居然笑了起来。一个15岁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处理?这是在教科书上没有教过的。这个孩子想了想,辞去了工作,因为她觉得为了每小时几磅钱受这样的委屈不值得。我们无法给这样的选择一个标准答案,但我觉得孩子在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判断思维真是难能可贵,如果没有打工的经历,尤其是给工资的打工历程,这个孩子就可能没有这样的历练,而这样的经历在她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取舍之间,要的就是经验和勇气并存的判断。
另一个让我倾向于让中学生出去打零工的原因在于:一份拿工钱的工作,工作单位必然有着严格的时间管理和纪律,这就逐渐培养孩子如何有效率地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对于时间的管理是许多学生直到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开始得到训练的一种能力。在学校的时候,尽管也提时间管理,但学生要是真交不上作业,迟到了,病休了也就罢了,尤其在英国学校,老师是非常‘仁慈’的。但到了单位上班就不一样了,工作没做完,迟到,和同事处不来等是和工资紧紧挂钩的,在这种关系中,一种对学生最直接的教育在于报酬和责任是相连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偿的劳动,让孩子们懂得劳动的真正价值,对劳动成果会更加珍惜,学会如何花钱并为此承担责任。现在的小孩子,花父母的钱总是很大方的,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挣钱的辛苦,自己开始挣钱,便对钱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态度。
孩子去打工,和用功学习,尽情娱乐并不冲突矛盾。在我们小镇上打工的孩子,我认识的里面就有学生会主席,每科成绩照样得A,仍然有时间去打网球…与此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识别轻重缓急,因为别人给付了钱的,所以他们知道责任重大。
也许我应该给我这两个即将初中毕业的孩子在超市找个卖面包蛋糕的活,她们每次到我这里都会做些烘培,想来这个活儿起码不会让她们太反感。再说了,奥巴马的小女儿15岁的时候也去餐馆当收银员,贝克汉姆的大儿子去咖啡店打工,这就更没有什么觉得丢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