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班,家长焦虑的解药?劣质教学的补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海外文轩教育微信群里,有历时半天的讨论,围绕的主题是-是否有必要送孩子去补习班?

 

按理说,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有需要,有的孩子不必要,这本没有太多的好争论的,可是,这里面有办补习班的人,有孩子长大大学毕业的家长,有孩子目前读不好成绩不理想的焦虑的父母,也有道听途说加上自家弄不清楚的“吃瓜群众”,这场讨论就很明显的成了两种论调的争论。

 

第一种论调:美国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数学教学质量普遍差,老师教不明白,孩子当然要送去补习班。

 

第二种论调:美国教学质量挺好,数学教学也不错,自己的孩子就学的很好,都进了很好的大学,补习班真的没有必要。

 

在华人中,觉得中国基础教育比美国好的其实人数不少,尤其我们这一辈留学人,当年出来基本上在数学方面都有一种“通吃”的感觉,别说理工科留学生,就我这在国内读英文专业的,在美国大学里补基础课时,读微积分,我在班上也是分数最高的,我也沾沾自喜了很久,也曾持这种论调很久。

 

今天,我已改变了这种观念,原因好几点,首先当年出来的这批留学生,虽说在做题考试上比美国学生强,到了工作实践中,大部分还是在美国人手下做事情,当然这里面有语言的问题,但是,追究下去也能看到在数学方面,中国式的教学多为题海战和应试技巧。而美国教学侧重在应用。除非你像陈景润似的搞尖端数学研究,否则一走出校园,那些学过的解题数学用处就有限了。

 

其次,看今天在美国生长大的ABC依然给大多数美国人的感觉还是数学好实际能力弱,因为他们父母重视数学,或者说最可能辅导孩子的就是数学,以他们学过的方式辅导,所以很多孩子继承了父母的数学能力。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否还想把孩子培养成海一代这样?只是做个工程师,有个工作即可?我相信这答案是矛盾的,一方面有人会说那有什么不好?一方面又把孩子往名校推,其实绝大多数的第一代留学生并不是美国名校留学出来的,那许多工程师做的也不错,是不是?

 

因为相信我们的基础教育坚实,所以用我们固有的观念来看美国的教育,便多指责。正如我当年对美国大学生的批评,数学这么差,连我学外语专业的都比你们强!哈哈哈,多自豪啊,真实的情况是,我一直到高中毕业,都在中学的理科班里,一个年级八个班级,一个班五六十人,理科班是尖子班,那是四五百人中挑出来的顶尖五十人。再说这些美国州立大学的大学生,慢慢的才知道是美国高中毕业生被所有的名校私校筛选下来的那些除去顶尖至少百分之四十的剩余人,用咱们的尖子跟人家垫底的人比,当然你比人家强!我相信当年若把我放进哈佛的课堂,我也会惊奇地发现,人家微积分做的比我溜。

 

把话题扯回到补习班上来,家长的焦虑症不可否认是送子女进补习班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担心孩子跟不上,输在起跑线上,考不进好的大学等等,在硅谷时,我的朋友中就有一个平常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的人,在孩子进补习班上,多少钱都眼睛不眨一下,我们都笑她自己穿十块钱一件的衣服,给儿子补习一千块眉头都不皱。她的儿子其实成绩已很好了,可是在竞争激烈的Cupertino学区,别人都补,她不让自己的孩子补,睡不着觉,焦虑啊!

 

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也焦虑过,我的两个孩子小学读的是圣河西北谷的一普通的小学,属于中等偏上吧,我的华裔邻居纷纷搬家搬去了顶尖好学区,我开始还能淡定,坚决不搬家,我要住新房子,享受型的人嘛。可等孩子要读初中了,我也不淡定了,最终也搬到了Palo Alto学区,孩子进好学校,也担心,怕赶不上啊,送补习班吧?加上当时看儿子在好学区的初中功课也有限,每天回家半个小时不到,家庭作业就做完了,看他读小说玩游戏,更不淡定了,送去数学补习班让他有事情做,这样他在那个Kumar数学班里一级级上升,做完一级的题目,考个试,考过了就升一级,最后成为整个北美八百多位顶尖竞级的孩子之一,我也很骄傲,孩子却无所谓,只对我说补习班的老师说等他进了高中凭现在的成绩,可以去做助理补习班老师,有工资拿。

 

可也没等到他拿工资,我们搬去了美东,Again,重视教育的我们去安家买房的首要条件就是好学区,只是,这个东部的好学区与硅谷不同的是,华裔的孩子很少,这是一个基本上白色居民主导的小镇。加州那种竞争的环境一下子被甩到了身后,加上适应环境等,补习班再没出现在儿子的日程上。他高中三年级,要考SAT了,问他要不要报个SAT补习班,他那会儿读书已经十分自信了,自我目标高,虽是我们建议的,他可有可没有的说随便,这样,我们又为他报了个韩国人办的SAT暑假集训班,进去第一天测试考了两千分左右,集训完再测2200分左右,离满分还差两百分呢!我说这补习班这么贵,就提高两百分啊!他耸耸肩,说不是他自己要上的,补习班老师就会让他们做题目,枯燥极了,还不如自己复习呢!他自己复习了两个月,考出了2310分,他后来自己说真正的提高还是靠自己学习来的。当然当时对他这样的分数我还觉得不够,最终促使他又考了一次拿到了后来的满分成绩,可见那会儿我这做母亲的确实不淡定!虽说他进了他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可是如今十分成熟的他几次对我说我当年送他补习班是浪费钱,没有意义,他自己说即便当年我们没有搬家,他一直在圣河西的高中念完书,他相信他也能进很好的大学,我今天也觉得他的话有理。像他这样听话自律的孩子,自始自终会让自己处在金字塔的尖端部分,不论在哪里,美国的教育体制对这样的孩子是十分合适的,所谓的精英教育也是指对这样的人。

 

所以我也是属于前面说的不赞成送孩子进补习班的第二种论调的家长,作为过来人的身份,把儿子对我说的话再说一遍:不要浪费你的钱!有这个闲钱,不如送孩子去参加一些他喜欢的能调动他的兴趣爱好的活动,或者带孩子旅行都好。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这么说是因为我幸运,有个这样省心的孩子,如果我也有个书读不好的孩子,看我送不送进补习班去?

 

你别说,我还真有个书读不好的孩子。我女儿从小就不容易管教,最不听指挥的那种孩子,小学时还问题不大,在加州,我们两个双职工,孩子放学便托给After School Care, 他们帮着去学校接孩子,还帮着管孩子做家庭作业。升了初中,一般这种课后班就不管了,女儿就开始了不做家庭作业,初中还只是常被投诉,成绩下滑,到了高中就混不过去了,我们为她请了家教,家教是一对一的,到家里来上课,那位家庭老师也是我们这一代华裔,以前是学电脑的工程师,教的不错,女儿也很喜欢她,可是,即使家教也有作业和练习啊,她依旧不做,有时家教马上就要来了,女儿让我们取消,她不想上课,几次一来,我们也觉得挺难为情的,人家老师为你预留了时间的,你取消了势必影响人家的收入,可孩子不管啊,到了学校要考试了,她又会主动要求家教来,我们又急忙致电家教,好在那时我们与老师成了朋友,一般都是随叫随到。家教说过很多次:你女儿聪明,一教就会。我知道啊,可她的问题不在聪明还是愚钝,而是不做作业不听讲课啊。成绩和学业的压力是一座最主要的压在她心里的大山,可家教帮到搬去大山了吗?没有,因为她始终没有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慢慢的却把家教变成了一种依赖和解决考试的方法,现在在艺术学院里读书的她,也承认,那些家教就是她应付学校考试的一种工具,为了她这个工具,我说我花了多少冤枉钱,现在的女儿到也会笑着说“sorry”。

 

当然,当初不为她请私教,可能她那门课就考砸了,可是现在想想当年她学校的指导就说过一句话:考砸了是她自己的事,她慢慢就会学到该怎样做了。但那会儿我们做父母怎么会听得进这样的话,觉得学校不可思议,考砸了我孩子毕不了业,你不急我急啊!可是,她从来没学会应该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作业,准时交project,即使今天学的是她最喜欢的艺术,在大学这第一年的兴奋过后,又一次面临学业的压力,还是作业不能准时交,什么事都拖延到最后一分钟,她还在挣扎中…… 前两天打电话回来说想家、想回家,让我们给她订机票春假回来,至少有一点我觉得庆幸:孩子与我们的关系很亲密。

 

我现在回头看很清楚,当年为女儿请的私教,帮了一时,却没有能够帮的长久,学习方法没学到是她最大的失败。那不是老师的错,我不赞成孩子一学不好,就怪老师,当然有不称职的老师,但是我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种孩子能怎样钻空子就怎样钻空子,不是每个孩子都爱学习读书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即使把你放在你的兴趣中,像我女儿这样,在一堆这方面都出彩的人群里,你没有很好的更出彩的热情和努力,你依然会有挫败感和压力感。这不是任何补习班能帮到的。

 

和我的美国邻居-她曾经是小镇中学的老师聊这个问题,她说孩子的成熟度不一样,给她时间,有一天她mature enough,会明白的。但愿如此。

 

一个孩子不完美不够好,我不觉得是美国教育质量的问题,因为另一个孩子是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却好很多,我始终觉得还是个体差异。父母们别太焦虑了,给孩子时间成长。

 

我美国邻居说的她的儿子和女儿也是两个极端,与我家很相似,但是今天,她和她女儿一家住隔壁,前不久,老太太忽然晕过去摔倒在地上,醒过来,立马电话女儿女婿,女儿立刻赶到送母亲去医院......老太太对我说:几十年前她再也想不到那总与她对着干的女儿今天成了她的靠山,儿子远在波士顿,很优秀,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可是不可能指望儿子赶来救她。当我说起女儿如今考试成绩的压力,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与你的亲密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考一百分还是五十分,以后看都是小事一桩,何苦纠缠不清?!

 

我也想对为人父母者说,我理解你们焦虑的心态,我也曾经那样过,但是,还是重视你和孩子的关系吧,那个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送补习班还是不送,你自己决定,别听信补习班的广告,他当然会鼓动你送,否则你让他怎么赚钱?也别只听我的一面之辞,所有的经验之谈都只能作参考,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美国的教育质量到底好还是不好?我相信太不好就不会有这么多父母要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了。海二代将来的前途不会比海一代差的,因为他们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眼界和胸襟,这一点,我坚信。

 

(若想加入教育微信群,请联系微信号:haiy256) 

 

郁二光 发表评论于
说了半天还真说到点子上了。说得好。中国父母愿意揠苗助长。但是孩子的个体生命体验是无法,因此也就是不能代替的。那种什么过来人的经验等似理非理的废话对孩子一点益处都没有。我很庆幸自己的两个孩子没有费劲上补习班。我们所在的城市华人不多。也就没有补习学校。其它的补习学校也不去。而且孩子也不愿意再花时间学习课外的东西。后来他们从初中,不对,从有记分的四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成绩都是A。自然高中毕业的时候两个都是当年veldictarian。还都进了藤校。我们书读的不怎么样,家里也辅导不上去。想来想去,我还是很lucky

HUDIEMI 发表评论于
说了半天没说到点子上,补课补数学是因为数学是最容易补出成绩的,相对而言英文讲天赋,再怎么补也不一定有效,补课的原因是老师不布置回家作业,原因也是因为老师懒,布置作业后他就要改作业,老师是不会用自己的时间去考虑什么学生成绩的,而数学却是一个靠大量练习来提高的
梧轩主人 发表评论于
其实,因为不是每个父母都会有象你儿子那样”听话自律的孩子,自始自终会让自己处在金字塔的尖端部分“的孩子。你的女儿也不是。所以,好像一跟曲线,golfstick形状,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处于线性区域,补多一点,好一点。最上面,光靠补是不行的,还需要天份。
大号蚂蚁 发表评论于
首先要搞清楚补习班的概念。说的是哪个补习班。
泛泛而言,只要是校外的,都算补习班。从这个角度看,白裔家长也不少下功夫的。但是更侧重于学习学校不教育的,不那么普通基础的东西。而这恰恰是小中先强后弱的一个原因。把时间花在当下考试出成绩的方面,当下是显得强了。但是其实也是窄了。有些不考试的东西其实是拉下了。而后果很久以后才显露出来。
窄一点的补习班概念,是针对学校项目的再加强。又分三类。一是落后了要赶上的。二是想跳级超前的。三是SATACT的磨刀的。前两者是长期的战略行为。第三个是短期的战术行为。
指望SATACT班大幅度提高成绩,本身就是投机取巧的心理。主体成绩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很难突击的。而且就算突击上去,也是害人害己。人贵有自知之明,滥竽充数只能蒙一时,但是会坑自己一世的。SATACT班主要是适应性训练,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正常发挥。
落后要赶上的才是真正的补习班。赶上了,也就可以了。但这不是大多老中思维里的概念。
多数老中圈子里的补习班的概念是,要跳级超前的。是所谓背后受罪,人前显贵的思维。不努力没成绩是对的。但是是否挖东补西,是否得了面子失了里子,是一个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是否干扰学校学习的正常规律,导致重叠浪费也是一个应该严肃考虑的问题。是否适合自己的特长喜好,十个学生里面有一个对数学有意思还不错的,十个里面有九个,那么一定至少有八个是扭曲的。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楼主说的很好。羡慕你的自推儿子。你女儿大概才更典型。我们多数人都有惰性,能歇着就不想辛苦。可是动力主要还是要来自内心,同时与外界反馈相结合。如果来自家长的动力大大超过自己内在动力,这种努力就不是持久的,一旦离了家长的督促就难免迷失或松懈。更可能之后心生怨恨,觉得自己过得好不好都要赖到父母身上。
mamacao 发表评论于
句句在理,句句是金句!
说谁谁 发表评论于
亲子关系最重要。那些老莫老穆们一个妈妈养很多孩子,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亲子关系。父母老了,有儿孙绕膝,才是人生赢家。
沉鱼 发表评论于
这些并不是重点。

父母的社会环境不一样,父母的成功无法复制给孩子。孩子的成功,无法复制给孙子。仅仅只看学校,什么都没有意义。学校要求和社会要求是脱节的。

但是,就事论事的讲学校,讲老师。基础差就是基础差。有些孩子不过是根本不需要老师而已。拿着一部分孩子说事,等于根本不考虑学校功能。但是有些孩子是需要学校引导教育规范的,这时候才能看出一个学校是不是真正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了。对比中国以前教育和现在欧美教育,拿那些并不是天生就可以学好的孩子作比较,显然中国过去的学校远比当今欧洲教育了孩子。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件事,而是整个做人做事的习惯,精神。当然,当今的中国也是没有了。彻底走上欧美淡化学校功能,让爹妈有能力的自己教,没能力的请人教 ,直接把社会从学校开始分层。

补习班有没有用,该不该,全看怎么补习,靠做题的,那不叫补习。能应付考试,那是应试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明白该怎么做人做事,习惯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怎么样才能做好。

为什么讲好不过三代,因为人的天性很少有积极向上努力的,都是懒散的。第一代哪怕天性就是要强要好的,第二代也未必是这个天性。在一个没有人生教育的环境,第一代会逼着第二代读书,第二代不会是垮掉的一代,但没有明白努力的意义的第二代不会再逼着第三代读书。第三代才是垮掉的一代。

沉迷于电脑的80后自己不会失败,因为上有父母天天都在制止唠叨。但是80后的下一代才是真正沉迷电脑的一代,因为父母就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对自己的下一代连制止都没有,甚至是鼓励,觉得益智。

任何一个观念,社会情况的结果,都不会在短时间内让人看到结果,等人真正意识到的时候,往往是too late

今天你写这样的文章,是你儿子女儿最终都好。但你没有反问过自己,假如自己当初,既不追求好学期,也没有在报各种补习班的过程中让儿子明白你的期望和压力,也没有给自己女儿家教,随她自己成绩波动。你有几成机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有些事,不是说做了一定有效果,而是即使没有用,在自己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也一定得做。做和不做的区别,是态度的区别。有没有效果,是能力的区别。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有能力的未必做的好事,有态度的不管什么样的社会,一定最后都不会太差。

你看似自己在做无用功,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态度教育。至于亲子关系,远比读好书要复杂。也跟有没有逼过孩子没有半点关系。亲子关系,验证的只是父母的爱和为人。
磨不开 发表评论于
在保持人性和人情的基础上尽量做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