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自由精神,超脱了世间的羁绊 zt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自由精神,超脱了世间的羁绊

[转载]六部书读懂人生六种境界

已有 112 次阅读 2017-3-6 07:4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推荐到群组

六部书读懂人生六种境界

“六才子书”是由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所评定。此人的一大嗜好就是评书,而且评得特别精彩、非常有名。才子评才子,自然别具慧眼,他们的书,自然也是顶级的才子书。

细琢磨这六部书,你会发现从境界的高度讲,它们有层次之分,而且直接指向人生,阐释着人生的六重境界。

一、“市井”境界

读《西厢记》,做深情的人

人,首先是活在市井的。市井中,最容易入利益的井,成市侩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持得住一份深情,比如西厢中那份。

王实甫《西厢记》面世以来,便有“天下夺魁”的美誉,金圣叹更是赞誉其为“天下之妙文”。《西厢记》中的才子佳人,有灵有性、有血有肉,追求自己的爱情。那是人的青春追求,对幸福的追求,有着热烈的生命力。

《西厢记》只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便是它的纯粹与深情。薄情自古以来是寻常,追求金榜题名也从来不稀奇,难的,是做一个深情的人。

二、“江湖”境界

读《水浒传》,做仗义的人

市井之外,是江湖。江湖之中,从来少不了刀光剑影、明争暗斗。江湖中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仗义,比如梁山一干好汉。

《水浒传》之所以有着无穷魅力,流芳千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梁山好汉的“仗义”。这种仗义,是梁山好汉所特有的侠士风范。他们勇武无比,豪气凌云,丝毫没有世俗之气。吉凶相救、患难相扶,是《水浒传》着力表现的一种文化。

三、“家国”境界

读《杜工部集》,做爱国的人

江湖之上,是家国。家国意识,或许人人都有一些;家国情怀,却不是谁都能有的。因为,这样的人,都是悲天悯人之人,比如杜甫。

中老年的杜甫一直心系国家。安史之乱他被叛军俘虏并被带到沦陷的长安。他偷偷一个人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就是这样睹物思人,哀恸欲绝。而听到官军打胜仗时,他又高兴得“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妻子愁何在”“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的诗,饱含着他的家国情怀。他时刻心系国家命运,对人类苦难产生不可抑制的同情,令人感叹、感动。

四、“古今”境界

读《史记》,做敢与命运抗争的人

市井,江湖,家国,只要肯走,是可以趟出这条向着远方的路的。可是命运,往往让人无奈,仿佛不可撼动。可还是有人能,比如司马迁。

宫刑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如果没有宫刑,《史记》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司马迁由于自身的遭遇,很早就看出了人类的悲壮、不平与伤感。他的《史记》以及他本人的遭遇,也最好地阐释了生死、成败、人性、命运、苦难等最重大的人生课题。

司马迁的痛苦通过《史记》,流进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汉武帝能决定司马迁以及当时那个时代人的命运,而司马迁却影响了无数时代人的精神历程。

五、“天下”境界

读《离骚》,做崇高的人

有的人,不能逃脱命运,可是却能在宿命的悲剧和幻灭中,浴火重生,完成自己的涅槃,将生命的质地永恒地定格在崇高上,比如屈原。

2000多年前,屈原因国破而投江。他身上体现出鲜明的传统士大夫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屈原的眼中,没有委曲求全,更没有首鼠两端。参政本不是他的本职,但他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在国家危亡、现实黑暗时,毅然站了出来;当不能成功时,他又选择了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人生。

屈原曾说“举世皆浊我独清”,这并不是说整个世界都是坏的,只有自己是好的,而是要保持一种情怀,一种内在的崇高感。

六、“天地”境界

读《庄子》,做逍遥的人

无论是深情、仗义、悲天悯人、战胜命运还是活出崇高,在道家和佛家看来,都还是执念。唯有放下执念,破除我执,人才能融化于天地,得大逍遥。这就是庄子的主张,庄子的追求,庄子的境界。

庄子主张泯是非、齐万物、逍遥游,表面上看无用,其实是最有用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是一种精神的自由,超脱了世间的羁绊。

庄子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不仅有现实的世界,还有想象的世界;不仅有现实的生活,还有想象的生活。而且,想象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生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