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音乐之路(就业准备篇)

每天记一点儿,省得忘记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之四:就业准备篇

第一个问题:华人孩子上音乐学院的多不多?据我知道的,不少。比如Eastman现在打击乐专业共22个学生,16个本科生,6个硕士博士毕业生里面,其中2个从姓上看都应该是华人。比例是9%,不算少。

第二个问题:华人音乐家在音乐学院里可否谋到职位?可以。有名的Ying 四重奏成员自1992年开始就在Eastman任职,他们其中之一的Ying 家庭成员后来离开,又选了一位Robin Scott小提琴手加入,我在油管上看过视频,他可是很荣幸地觉得被接纳呢。

华人音乐家能不能拿到奖?能。Ying四重奏至少两次以上获得格莱美奖或者葛莱美奖提名。

那么我们这些高中音乐生的就业要怎样去准备?

这个是我在儿子身上学会的。

首先要感谢他对GPA没有那么执著。我们学区有一门课叫ISM (Independent Study & Mentorship),是专门为就业培训作准备的。这门课的缺点是学分不高,正常的荣誉课和AP课都是6分,普通课5分,而ISM是5.5分,光是选这门课就凭空损失0.5。

损失半分在一些竞争激烈的学校简直就是灾难,因为有些学校学生的排名要在小数点后6-7位数字才分得出来啊。

ISM课最大的益处就是让学生了解很多专业的就业前景。学生们要发电子邮件给各位专业人士,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某,我目前在学校的ISM项目里,我对您的领域感兴趣,您可否有30分钟时间让我跟您面试了解一下?

要发不少邮件最后才能找到合适的人。

通常选ISM的比较多医科和商科,我很奇怪为什么STEM反倒很少,这个我没去研究。

儿子从11年级开始选ISM,第一年面试了6-7个人,第二年他学乖了,更大撒网,把周边的学校以及乐队成员都联络了遍。11年级他只找到了另一个高中给他上私教课的老师当了导师(Mentor),12年级则找了本地乐团的principal percussionist当了导师。

在这个过程里,他得知学音乐的主要靠两个收入:一个是在本地乐团里谋到职位,一年四季演出。演出机会多吗?答案是不少。比如我们村乐队平均每周都有3-4次演出。第二个是教书,可以在大学里教(全职或兼职),也可以做私教,或者在初中高中谋教职。

在乐队里谋职容易吗?不容易。

打击乐手在乐队里收入算高的,50刀一小时算不错吧(有名的乐队就更高),但椅子有限,而且一旦受聘,很多人会一直做到打不动为止,空出一个位置很不易。

儿子在11年级时了解到就业前景之后,根据情况决定选择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双专业。他希望可以在学校谋到职位,同时在乐队里也谋到职位,两个加一起,养太太养孩子不会是问题。

儿子并没有跟我具体讲过他的就业计划,我是从他的安排中猜到的。

今年他去参加全州乐队表演时,学区给了每人120块伙食补助,他花掉60大元,用另外的60 大元买了一本定音鼓的书。他说定音鼓是他比较薄弱的项目,但如果想在大乐队里谋到principal职位,定音鼓一定得强。另外,他准备跟现在的导师上私教课,也计算着硕士学位回到本地某大学的可能性,因为本地乐团的成员基本都在那所大学里兼职。他的导师年岁已高,等到导师退休,他可以通过自己跟所有成员的connection找到职位。

我看过一个学音乐女孩儿跟大家分享她的经历,她说那些拿到很多机会的,都不是表演上最牛最牛的大牛,而是那些人缘比较好,跟很多人有connection的人,要多多去audition,见的越多,机会也越多。

另外我发现打击乐本身还有另外的机会。

学打击乐的老师和学生很多都是PAS(Percussive Arts Society)的成员,每年他们都会办一场盛大的活动叫PASIC (Percussive Arts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界内很多人都会参加,有show case, 有比赛,有产品卖,等等等等。

去年年底我带儿子参加了PASIC高中生木琴组比赛(儿子拿了第一名),到了那儿真是开了眼界。

你在那里能看到各种各样打击乐的表演,真的是,各,种,各,样。包括什么呢? 撕纸,吹纸,吹气,把节奏加上,然后是各种奇怪的声音。他们可以拿一条毛巾一点点把水挤到大盆里制造小瀑布的声音,可以拿各种道具把你在电影里听到的声音都模仿出来。

还有,45分钟一场演出,可以靠各种鼓没有一点旋律只靠节奏演绎外星球慢慢接近地球的情景,全场布景全黑,4-5个人在各个角落此起彼伏演一部电影一样。

我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商机。

电影的配音很多时候都是在录音棚里做的,打击乐是完全不可或缺的部分,只要你够特别,就会有商业机会。

也就是说,古典音乐有古典音乐的出路,现代音乐有现代音乐的前景。

这一切,对于我们都是全新的。

早在20多年前,编程是新兴行业。1995年我来美国,连打字都不会,视窗95的发明让大家看到的不再是天书界面,之后是互联网的发明,之后是人工智能的发明。

而音乐,在美国并没有科技业的兴起而没落。

我看过罗切斯特大乐团某一年的财务报告。乐团一年总收入960多万(包括演出和捐赠),支出980多万,虽然最后看起来是入不敷出,但那是一年一千来万的收入支出啊。

柯达伊斯曼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一生捐款超过一亿,其中一半捐给了罗切斯特大学。有名的Eastman Theatre 1922年成立,捐赠者就是柯达伊斯曼公司。2004年花费5百万翻新,2009年又续花1千万将剧院扩展至现在的规模,3000人的座位,现改名Kodak Hall.

有需求才有投资,不是吗?

儿子说,妈妈有一天我会教书,我的朋友们会把他们的孩子送来让我教,我要教下一代孩子爱音乐。

他还问我,妈妈那些得格莱美奖的都是怎么得的呢?

有梦想,有爱,有激情,再加上切实可行的计划,我觉得真的挺好的。

不是非得让孩子学STEM。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可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羽衣飞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upin' 的评论 : 又找到一位同道,快乐之级!
fupin 发表评论于
羽衣飞飞,你的“儿子的音乐之路”系列写的真好。我女儿现在在读小提琴演奏专业的博士学位。读博士也是为就业做准备。万一乐团工作找不到,还可以申请大学教学职位。
羽衣飞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hagerty' 的评论 : 是,学音乐需要极强的自律性。
hagerty 发表评论于
法学院医学院里本科学音乐的不少。很多医生律师都继续业余训练音乐
羽衣飞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花飘' 的评论 : 子女坛STEM都出来说话发表意见啦,哈哈哈。
雪花飘 发表评论于
太同意您说的“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可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华人二代不应该像我们第一代一样,只是建设经济基础,只在stem里混饭吃。你的儿子很优秀和独立!会有一个光明前景!
羽衣飞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uoduoxue' 的评论 : 写了,当作插曲篇。
羽衣飞飞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oldanella' 的评论 : 你去music supply store 去看,都有的,软软的塞在耳朵里,价钱不贵。
翩翩叶子 发表评论于
赞理性聪明智慧的妈妈还有有出息的与众不同的儿子。
soldanella 发表评论于
想请教一下,你们选择戴什么装置保护耳朵的?
duoduoxue 发表评论于
期待后续分享,你是如何转变,支持儿子走音乐专业这条路的,谢谢!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很多音乐家,也有数学学位。反之亦然。我一个朋友的女儿Yale 物理毕业,又去Harvard 拿到物理博士。毕业后,直接去做雕刻艺术家了。
纽约大元帅 发表评论于
赞有理想有魄力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我小孩的很好的高中同学在Eastman,, 还有其他很好的音乐学院。音乐学院毕业除了做音乐,还可以读理科博士。我知道一个小孩音乐和物理博士,研究音乐中的声学,并且有自己相关的,成功的busines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