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10下马到歼20服役,中国科技创新为何几度沉浮?

历史不是封闭的城堡,沉积的墓地,不是只有一个燃灯者,几个仆役,在黑暗中出没的盗墓人。它是永不垂降幕布的舞台,生者和死者一起登场,悲剧喜剧滑稽剧同时上演。我们观看,聆听,从中辨认一切:从台前到幕后,从脸谱到人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运10下马到歼20服役,中国科技创新为何几度沉浮?

 2017-03-14 沪部尚书 历史启慧

 

潮水退去,才见谁在裸泳!

   

2017年3月9日,中国官方首次证实歼-20已经进入空军服役,这条信息连带视频很快引爆网络,人民群众喜大普奔。隐形战机是一个国家最尖端科技的结晶,它的出现既对未来战争的样式带来巨大冲击,也对国际关系与地缘战略形势带来巨大影响。

从运10下马到歼20上天,中国科技创新走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路。

 

一、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的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比比利时还小,连铁钉都要靠进口,而在毛泽东逝世的1976年,中国已经由积弱百年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六的工业强国,而远非人们传闻的“国民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

 

1959年,我国超音速歼击机试制成功;1961年,我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当时只有美、英、德、捷克能制造这种机械)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8年,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东风”号万吨级远洋货轮建成;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及导弹驱逐舰下水;1971年,我国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2年,我国试制成功第一台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

美国知名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曾经这样评论:“尽管曾经在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大力发展平民教育,实现了大众教育的精英化,虽然文革十年耽误了,但是一直到2000年左右,国家的教育基本还算公平,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翻身的机会。回望当年让无数人诟病的高考,却是当年摆在所有孩子面前最公平的机会。而现在就算是一个农村孩子再努力,也不见得有机会能后获得更好的教育,因为教育资源早已经不公平的倾斜了。

 

良好人才培养机制使得建国初期的科技创新成绩斐然。70年代末,中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独立设计生产现代工业的几乎所有门类的产品。天上有卫星、大型喷气客机,地上有汽车火车,海里有万吨轮核潜艇,计算机、微电子、家电……,应有尽有。中国在短短20余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科技先进国家,走完了日本近百年的知识和技术积累之路。

 

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

 

改革开放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占据了科技发展的主导思潮,国防科研一停就近20年,大型喷气客机、汽车、微电子等,凡是不能立即产生效益的项目纷纷下马。

 

截至1982年,中国空军总计下马项目31项,其中主要有:⑴、远程轰炸机; ⑵、对地强击机; ⑶、空中优势战斗机; ⑷、大型军用运输机; ⑸、武装专用直升机; ⑹、地空远程、中程、近程导弹。

 

截至1982年,中国海军总计下马原定项目11项,其中主要有:⑴、包括近年来才出来的“093,094”; ⑵、“092G”大型导弹SLV驱逐舰; ⑶、中国早期航母。

 

原计划的歼10战斗机,是在歼9基础上的持续研发。采用大批的当时较为先进的设计。其技术含量不低于同时期出现的美F16A,F15A。而且它是中国早期设计定型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一声春雷后,被迫搁浅。好在以色列人慧眼识珠!把它拿过去。才侥幸逃脱。

 

航天工业曾经设计并且在西昌发射了1箭多星,DF6型弹道导弹是中国研制的早期最大的3枚搭载弹头。这是中国在人造卫星出现以后,又一次叫美苏震惊的举动。它的出现将是的中国获得与美苏几乎同步的“多弹头”能力,而且它具备了“二次再入”机制,是美国在1979年才开始引入的。但是,一声春雷下,它砰然倒地,被作为“文革产物”肢解,1998年,竟然有人在废旧纸堆里面找到了它的设计原型图纸。上面占满了污秽。

 

喜欢历史的童鞋请关注公众号:历史启慧

 

三、“运10”研制及下马的历史回顾

 

1970年7月下旬,毛主席视察上海,鼓励工业基础好的上海市搞大飞机,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国家计委、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于1970年8月27日联合批复发文:原则同意上海市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并纳入国家计划。该项目定名为708工程,飞机代号为“运10”。

 

在研制“运10”飞机过程中,各参战单位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不拜孔方兄,不考虑个人和小团队的得失,一方有难、各方支援,不管是直接配套单位还是二次配套单位,都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使上飞厂机所需要的各项材料、附件能及时得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980年9月26日,运10首飞上天。运10共试制了两架,一架作静力强度试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一架从1980年9月首次试飞上天后,飞到过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七次飞到拉萨。到1985年,共飞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没有发生过问题,系列化的发展设想也曾着手考虑。

 

运10飞机上飞机本体原材料100%国产化,包括所有的高强度钢材,铝合金板材、型材、大型锻件,起落架完全国产,机载附件95%国产化。

 

运10比欧洲空客起步晚两年,成功试飞后,成为美、苏、欧之后世界第四个掌握大型飞机设计制造的国家。外电评论说,中国航空业与国外大约30年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15年。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如此一个关乎国家战略实力与地位的重大项目,竟然连一条能摆到桌面上来的理由也没有,甚至连一个决定下马的正式文件也没有,就在大功告成之后被毫无道理地终止了,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前途和希望的已经呱呱坠地的运10被活活地饿死在摇篮里。

 

这其间,发生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插曲。一个插曲是在试飞前,有国家相关部门的官员,用运10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的话说,“都是航空方面的专家”,不断追问程不时,“这么大的东西,真的能够飞起来吗”,一方面反映某些人可能对自己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队伍、工业水平的怀疑、不信任感,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人可能存在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作风,更重要的是,这种怀疑情绪会不会对后来将运10打入冷宫起了催化的作用。

 

另一个插曲是,80年代,国内的洋奴怀疑派思维已经泛起,因为运10采用了四台发动机吊置在机翼下的布局,与波音707相似,还有运10项目代号"708"(70年8月),引起了洋奴们无限的遐想,一时间,“运10仿制波音707”的谣言四起,甚嚣尘上。这些杂音引来了美国驻华使馆空军武官和波音公司的副总裁,亲自登机观察,那美国驻华使馆的空军武官,曾经是波音707的飞行员,有数千小时波音707的飞行经验,武官一登上舷梯,到机舱门口回头一望,就断言“这架飞机与波音707完全不同,因为我太熟悉波音707了”。事关知识产权和技术竞争,波音的副总裁在对运10进行了仔细考察后得出结论“这是中国人在这个领域的一次完完全全自主的实践。”

 

在1985年,美国麦道公司做成了DC-9超80在上海组装的生意。尔后在西方《财富》杂志上吹嘘自己是怎么做成10亿美元的生意的,说:“因为上海搞过运10,我们才与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运10,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大飞机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大飞机上使用的特殊钢材、高强度铝合金、非金属材料、各种复杂的机载设备不是一年二年能研制出来的,有的甚至需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研制成功。

 

在“运10”飞机研制过程中,我国一批重点企业,组成“三结合”科技攻关小组,经过艰苦而又卓越的努力,才攻克了许多难题,在原材料、加工工艺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走上了正轨。由于“运10”的夭折,航空工业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研制处于停滞状态,一批企业转产或停产,甚至被解散。现如今,制造运10发动机的915厂现在早已转产,为上汽集团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生产汽车配件。

 

运10飞机研制过程中,全国优秀人才从五湖四海汇聚上海,建立起一支政治觉悟高、技术水平好、组织纪律强的队伍。运10夭折后,他们只能为美国麦道公司打工,组装MD-82飞机。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大部分领域放弃了自主创新。企业全面置身于国际分工的底层,被迫沦为了发达国家的装配厂——美其名曰:“全球制造中心”,或曰:“世界工厂”。1997年中国与法国双边贸易中,法国对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为24架空中客车飞机,其总价(约为12亿1千万美元)竟大大超过中国向法国出口的服装、鞋帽、箱包 、玩具、塑料制品、家具及纺织纱线等前十类商品的总值(约为10亿美元)。

1993年,台湾成功大学航空研究所、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及其航空中心的教授、专家,有三批访问上海,看运10飞机及录像后表示:70年代,国内自行研制大型喷气客机的成功,表明了中国在大飞机研制方面的巨大潜力。在此基础上,如进一步改进,有可能成为中国的A300系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以运10为代表的科技工业项目下马的损失最重要是在人才方面,运10的总设计师马凤山因气郁而过早逝世。科研战线积累了丰富的系统实践经验的研制队伍白白的浪费消磨,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拥有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面临着转产民品、自身难保、没有出路、下岗分流、发不出工资的空前严峻的困难局面,年轻人才大量流失。小编曾经遇到过一位国防工业的老师傅,他自嘲的对我说,要感谢陈水扁啊,否则我们这些人连裤子都穿不上。

 

喜欢历史的童鞋请关注公众号:历史启慧

四、转折与改变

 

这种情况一直到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在之后的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上,江泽民主席说了一句话:“有些东西,是我们花钱也买不来的。”改革开放,美其名曰:市场换技术。到头来,市场失去了,技术也没有换回来。

随着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大,近年来也逐渐开花结果,陆军如解放99式坦克,海军如辽宁号,空军如歼11、歼20。神舟飞船、天宫一号更是赚足了国人的眼球。

 

可改变又是何等艰难?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西方国家遏制中国,限制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国的瓦森纳协议依然生效。而在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中,集成芯片是必需品,只能通过”你懂的”渠道获得,一旦西方国家限制,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军迷都好奇中国为什么造神舟飞船而不研发航天飞机?经济成本仅仅是一方面原因,而更多原因的是技术和研发成本实在太高。航天飞机的核心组件是可重复使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还是分级燃烧循环的,这种外星产品我们写科幻小说都不知道怎么写,别说制造了。

 

在这种困局里面,表面上是技术的落后,是创新能力的不足,实际上最核心的是人才培养和基础学科研究的断层与落后。其次是为短期一时的经济发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了对付危机,有人建议教育的产业化,从此中国的教育实际上走上了激进的产业化道路,更有甚者出现了所谓的自主招生,从而打破了教育公平。

 

在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鼓吹下,高等学府里面的考试题目难度逐年降低,学生的基础知识越来越差,从而在中国高等学府里面制造出大量废品。唯利是图的社会导向使得大批高校毕业生去从事来钱快的行业,比如金融、贸易。在素质教育的旗号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江河日下!

 

航空发动机是很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据说“太行”发动机可能取代L-31,成为歼10和歼15的动力,但是还因为质量问题,造成发动机可靠性的不足,致使中国战机依然严重依赖俄罗斯进口发动机。

目前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院士至今只有五人,而且年龄偏大,大师级尖子人才奇缺和后继乏人的局面。位曾经参加过珠海航展的业内人士曾经感慨,现在的年轻人考大学,谁喜欢报考基础数学、基础化学、基础物理、机械设计?由于传统理科和基础工科早已丧失了对理科生的吸引力,中国顶尖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短期内无法缓解。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任正非代表华为汇报发言。任正非直言不讳其迷茫,“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打破这一困境,走出前途茫茫,任正非给出的药方是: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

 

新一轮的全球科技创新,如何应对,这是摆在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曾经的教训让我们痛心疾首,把责任推在“改革初期没有经验”尚且不能自圆其说,如果还要重演昨日悲剧,那就是民族罪人。

 

核心还是加强教育基础,夯实技术基础、培养基础人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这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国家在体制上出台政策,重视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而不能再让砖家、官僚和无良学者的铁三角为一些组织和团体代言利益。搞国防工业和基础研究的要活的比卖茶蛋的有尊严!

 

歼20服役,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针强心剂,虽然它目前可能还用的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但只要国家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扶持,相信有一天它一定可以装上“中国心”。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歼-20总设计师杨伟谈及中国航空工业的成就时提及,歼20是一个“伟大的成功”,同时中国航空装备的发展肯定要不断向前,"不能歇脚",不仅奔着"中国制造2025",还要向着2050!

 

歼20服役标志着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也同时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从沉溺于低端经济活动开始奋起向高端爬升。中国的科技创新项目是许多人、几代人争取来的,其中包括“运10”那一代人的牺牲。因此,虽然歼20的成功的和国际最先进武器装备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它所承担的是一个民族的托付。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支持国防工业继续做下去。就算是我们现在与先进水平有50年的差距,但如果坚持做200年,那这50年的差距就不算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