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的双方得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英国广播公司BBC专访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张晓明博士,从他的著作回顾1979年邓小平发起中越战争的得失。

(注:美国空军战争学院张晓明博士撰写的《邓小平的持久战:1979年至1991年中越军事冲突》一书2015年出版发行。他在书中介绍了中国方面对当年中方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越之战的看法。)

问:在你写这本书的时候,你觉得1979 年这场战争还有什么是看不透的吗?

答:从中国这方面来说,对1979年的战争没有什么看不透的神话传言。当然,在海外没有历史学家能得到中国这方面关于这场战争的完整记录。尽管如此,历史学家们还是可以找到大量中方的资料,从中方的角度来探讨1979年的中越之战。

例如,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行动结束后的报道有很多,报道中包含了中国军队是如何准备和进行这场战争的,以及中方和越方人员伤亡情况。因为各种原因,这些报告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比如战场上的混乱状况,和因为战斗激烈导致记忆误差等。但这些资料对历史学家的益处是不可否认的。

相比较越南方面的资料而言,越方很多关于 1979 年战争的问题仍有如神话。例如,从战略上讲,为什么黎笋(Le Duan)在越南统一战争后要把中国当作头号敌人?从技术上讲,越南军方如何评估自己在中越战争中的表现?我读了一些越军部门的历史,有太多自我吹嘘,以有限的事实来塑造于己有利的历史。

问:你对中国方面的材料档案做了深入研究。1979 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邓小平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

答:我在我的书的第二章"邓小平与中国的战争的决定"里回答这个问题。促使邓小平发动这场反对越南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这场战争是邓小平当时就苏联对中国威胁做出的反应。邓小平认为,因为苏联的持续军事扩张,经济状况的恶化,其国内俄罗斯和其他少数民族矛盾加剧,莫斯科将在 1985 年发动对外战争。河内与莫斯科结盟,使得邓小平相信:苏联的威胁不仅来自北方,也来自南方。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很多场合反复说,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要采取行动。

这也是在邓小平越来越担心美国在越战后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和影响都在下降之际做出的判断。因此,邓决定和美国联手对抗苏联。因为这项政策强调对抗,北京对待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危机采取了强硬和军事的态度。中国领导人认为,对越南进行一次惩罚性的攻击,将会打击苏联的全球扩张战略。最终,中国领导人可能对苏联的威胁做出了过度反应。然而,邓小平认为当时苏联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

影响邓小平做出和越南开战决定的第二层因素包括中国国内政治和不断发展的中美关系。首先,中国人在越南多年的抗美战争中做出牺牲后,越南"挑衅"中国行为,特别是越苏结盟,让中国人深受侮辱,希望要惩罚过去盟友的背叛。

此外,中越边境冲突搅动着中国人的情感,使得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达成广泛的共识,支持邓小平和他发动战争决定。

其次,邓小平的考虑是多方面的:北京已经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与此同时还面对着苏联不断增长的威胁。中国决定对越开战主要基于邓小平对中国的战略形势判断,其焦点在于苏联的扩张对国际安全意味着什么,以及中国应该为保持世界力量的平衡承担什么责任。

邓小平认为,与西方结盟会反对苏联的扩张会证明中国的价值,以此作为回报,西方将以资金和技术帮助中国进行经济改革。

中国广西的民兵开展全面动员,支持在中越边界前线作战的部队。图为广西民兵组织的担架队。(摄于1979年2月22日)图片版权STR/AFP/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中国广西的民兵开展全面动员,支持在中越边界前线作战的部队。图为广西民兵组织的担架队。(摄于1979年2月22日)

此外,当时中国党的领导权之争,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部派系之争的存在,成为促使邓小平愿意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的催化剂。在他看来,这样做会为中国争取到国内外的支持,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建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最后,邓小平的性格和他的独断的领导风格也在中国的战争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使用武力来解决国家之间的危机始终是一个选项。战争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促使人们相信对另一个国家使用武力是必要和正当的时候,大背景起到重要作用。中国 1979 年对越南的战争也没有例外。因为当时各种复杂的因素加在一起,让邓小平相信对越南动武是必要的。因此,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问:根据您的评估,谁赢了这场短暂的战争?

答: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标。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如何定义北京在 1979 年的目标。中国公开的声称,这场战争是为了给越南一场"教训"。很多人认为"惩罚"是一个目标,然后就此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在这场短暂的战争中伤亡惨重意味着它未能"教训"越南。但我在书中表明不同意这种简单化的推理。

对邓小平来说,"教训越南"不只是给越南发出信号,也给苏联、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清楚地发出了信息。对中国武力攻入越南,越南的反应是将其北部边境森严壁垒,继续敌对中国、并严重依赖苏联的金融和经济援助的政策。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反应是,自 1979 年以来,似乎比以往更有兴趣从金融和技术上支持中国的经济改革。美国并不认为中国是个威胁,即使没有把中国当作盟友。美国也因此得以在冷战最后十年里,集中所有资源去击败苏联。

而在中国国内,邓小平不仅巩固了他的政治权力,也同时能够在国内实施他的经济改革议程。

而苏联发现自己在冷战的最后十年里陷入困境。一方面它继续在全球与美国竞争,也同时面临着来自亚洲的中国的挑战。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越南和苏联都陷入比中国困难得多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终于在80年代末意识到,它无法再继续支持越南了。越南不得不转向中国,承认其自 1978 年以来的政策错误。最终,中国从政治上和战略上打败了越南。

战争的输赢不能仅以战场上的表现来评定。即便如此,中国也是在实现了它的几个关键性战术目标后从越南撤出军队,包括攻占了越南边境三个省会城市,重创越南军队并严重破坏了越南的资产。中国军队确实在这样短的一场战争期间受到重大人员伤亡。这一结果并不理想但中国领导人容忍了这个结果。但是,我怀疑越南士兵的表现比他们的中国同行更佳。目前缺乏研究的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仍然没有从越南方面获得有关这场战争的一些确凿事实。总之,这场战争应以其全面结果评估,而不是各场战斗的结果。

问:从中国的高级官员看来, 1979 年这场战争得到什么教训?它是否还能联系到中国的未来战略吗?

1992年中国总理李鹏访问越南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1992年中国总理李鹏访问越南。中越结束了敌对政策开始发展友好关系。

1979 战争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其在战争中的表现做出全面评估,总结了几大经验教训。包括缺乏情报、因为大批越南民兵部队参战,中国军队未能发挥大部队优势,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队的协同和合作很差,过时的老式指挥、控制和后勤支援系统。所有这些经验教训证实了邓小平的担心: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未来现代战争中将暴露出无能和不足。继 1979 年的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其能力,应对一场有苏联这种敌人的更大规模战争。

从1985 年开始,北京已经不再想像与苏联的战争将必然到来。而仍在进行的(中越)边界冲突让中国领导人相信,中国军方应专注于如何打赢中国周边地区发生的高科技局部战争。到今天,这仍然是中国的战略眼光。中国将永远不会再像1979年那样,打一场只有陆军参战的战争。然而,1979 年战争的教训仍然适用于正在转变成一支真正的现代军事力量的解放军。在未来,如果中国为保卫比如台湾或有关南海的领土之际,解放军将会投入空中、 海上、 陆地、 网络和太空的所有力量。同样,我认为,中国未来也不会再像1979 年那样针对一个邻国使用武力。我们对中国1979 年入侵越南事件的理解,只有把它放在冷战的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答案。

问:现在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记住,或者说遗忘了这场中越之战?

这个问题难以得到明确的答案。1991 年,北京和河内似乎达成了默契,禁止这两个国家公开讨论这场战争。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这项禁令近年来已变得无效。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让参战老兵和他们的家人互相联络。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个人的战争故事和回忆。其中有些还在官方的媒体上发表。近年来,到了2 月 17 日和 4 月份的一些纪念日,他们成百上千人自发到广西和云南曲,举行追悼仪式,凭吊战争中牺牲的人。多年来,1979年战争老兵群体得到的社会关注很少。但去年退伍老兵组织了几场抗议后,(中国)颁发了新的国家规定,提高退伍军人津贴和扩大了津贴的发放人群。

还有一个社会现象是,许多中国人喜欢用 1979 年的战争来评论目前的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领土争议。从北京官方的角度来说,这场战争可能没有多少可纪念之处。因为它和习近平领导的中国的主旋律不合,现在的主旋律是关注政治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但只要经历战争的一代人仍然活着,这场战争的记忆就不会被中国人遗忘。

在这场持续28天的边境战争中,有关中越双方伤亡数字到底是多少,众说纷纭。不过根据史料推算,中国军队伤亡大约27000人,越军伤亡大约80000人。战争结束后,两国边界冲突仍然持续不断。1999年,经过多年谈判,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图片版权MARK RALSTON//AFP/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在这场持续28天的边境战争中,有关中越双方伤亡数字到底是多少,众说纷纭。不过根据史料推算,中国军队伤亡大约27000人,越军伤亡大约80000人。战争结束后,两国边界冲突仍然持续不断。1999年,经过多年谈判,中国和越南签署了边界条约。
刘大仁 发表评论于
张博士说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