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我人生中一段灰暗的日子,看书和追剧是主要的打发日子的手段。前段时间追了最近红火的“人民的名义”,觉得此剧虽然对坏人揭露的很深刻,但对好人则表现得太假,离社会现实还是太远。偶然打开以前存的老电视剧,竟被2004年藤文骥导演的电视剧“血色浪漫”给吸引住了。
该剧的背景是文革到90年代的一段历史,主人公的经历与本人的类似,有点感同身受,虽然我所处的时代在开始时间上要晚那么几年。该剧总体上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文革期间当顽主,第二段是下乡和当兵,第三段是下海混社会。
这使我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人和事。在中学时代,我也当过一段时间的顽主。那时的中学门口,每天都有几场架。同学们津津乐道的不是谁成绩好,而是打架大王们的英勇事迹。而在打架时总有一些女孩在旁观,又为战事平舔了几分火候和血色。那时候的友谊,似乎是建立在现在看来一文不值的面子,拔份上的。为了所谓的份,可以以命相搏,为了义气,可以不顾一切。以后我也当过兵,剧中描写的军中生活很真实。转业后我也下过海经过商,经历过商海生涯。剧里的人物,如街头混混时代的小混蛋,李奎勇;部队里的张海洋,吴满囤;商海里的黎援朝,在我的记忆里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人物。
黎援朝戏份不多,但令人印像深刻,也是现代职场人的鲜明写照。他道貌岸然,见利忘义。面对小混蛋抢票时的嚣张气焰,把票奉上的同时只能仗着人多咬牙切齿一番;面对小混蛋要求单打独斗的挑战宣言,将早就想好的给自己台阶下的说辞说的冠冕堂皇;面对钟跃民的五十万事件,立即与之划清界限,之后远走高飞。现代社会这类人多如牛毛,自私自利,什么坏事总是有这般那般的借口和托辞。最令人叹惜的是,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教育子女的: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要忍气吞声,朋友有难时千万别把自己搭进去,做任何事都给自己留一手。随时出卖朋友,见机行事。
剧里以钟跃民为主线,展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女性,以及她们与钟相处的不同经历。当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总会不免地在脑海里回放一张张前女(男)友的脸。从这个角度讲,只谈过一次恋爱的人的人士不免单调。周晓白,秦岭,高玥很典型地代表了男人生命中可能遇到的不同的女人。
钟跃民追求的是“在路上”的状态,这种生活态度是不适合感情发展的,但他又是个十分讨女人喜欢的人,所以他的情感经历肯定颇有看头。就最主要的三段来讲,对周晓白是源自年少对爱的好奇和冲动,对秦岭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真挚的爱情,而高玥是可以放心停靠的港湾。郑桐说钟跃民其实最爱的事他自己,我很赞成这个观点,他在每一段感情里都是占主导地位,仿佛随时都可全身而退,让每个女人都觉得自己不能完全留住他,在感情上他不能给人任何安全感。
周晓白是个感情执着的女人,一旦爱上一个人,她的心就被完全占有了,也企图完全占有对方。她将自己一生最热烈的感情都投入到钟身上,很长时间对自己的丈夫若即若离,但最终他还是得不到钟的心,最终也只得成为他生活永远的旁观者。秦岭在个性上和钟很相似,很深刻很理智,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她吸引钟的除了她专业的信天游,就是她同样特立独行的个性。钟在她不在时到处找她,时刻惦记着,而一旦找到了鸳梦重温时,又觉得人事已非没劲了。高玥是个年轻得多的女孩,钟更多地把她当妹妹,不会象爱秦那样地爱她,也不用担心她会像周那样企图控制他,当然高也无法控制他。高玥似乎也清楚留不住钟的心,她不留他的心,而是跟着他的心一起走。
剧中的安排是,周最后完全回归了家庭,只做钟的朋友和旁观者。秦为了救钟,和富商达成了再不与钟来往以换取对方出一笔赎金,从此走出了钟的生活。而高还在和钟一起飘荡江湖。
剧中还有两对的爱情故事也很出彩。一是宁伟在逃忘期间和一位小姐的故事,当女孩最后在宁伟死时也以身殉情时,令人不禁唏嘘。如果说宁伟的故事不算典型,只是用来吸引眼球的类似警匪爱情故事的话,郑桐和蒋碧云的爱情则是很典型的普通人的故事。郑桐是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能力不强,嘴贫时不时还透露出一股酸劲儿,蒋碧云也是个一般的女孩。他们在插队时由相怜到相爱,相依为命。郑桐的生活轨迹也具有普遍性,尤其对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家里没有太多权势,靠学知识学文化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那一代经历过的,如上调,为分个筒字楼绞尽脑汁,在宿舍走廊烧菜和邻里的矛盾,在剧中都有体现。但这样的贫贱夫妻,爱情平淡也好似注定会携手一生。无可否认,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该剧中很多剧情是和生活很贴切的。部队转业时转业办的牛哄哄的嘴脸,为找个工作必须要找关系。监狱里的黑规矩,开餐馆和黑社会要打交道,城管和讨生活的小贩的猫捉老鼠的情景,官倒公司的生意经,欢场的灯红酒绿。。。
电视剧讲述了二十年的光阴。二十年对于人的区区百年来说不算短了,尤其对于人生最黄金的青春年华。还年轻的时候即在哀叹自己衰老,等到真的不再年轻的那一天,回忆起来,结果全是由一个个哀叹组成的惊叹号。还好,总还有一些在哀叹之余实实在在的生活,总还有人生难得的惊鸿一瞥,总还有我们一个串一个的支离破碎的梦想。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呢?是否话在嘴边却难以表达?是否朦朦胧胧没有具象?是否根本算不上梦想,只是偶尔浮现于脑际的画面,反反复复,冥冥中的味道?
用钟跃民泡周晓白时即兴发挥的一段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的解说词为本文的结尾吧,这也反映了我在当下情景下的心情!
一个幽静的湖泊,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
秋风轻轻掠过,白桦树瑟瑟作响。
小船在静静地划动,浆声轻柔,水波荡漾。
林中的夜莺在婉转的歌唱。
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有的只是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
你的眼眶里贮满了泪水,它自己不会掉落下来,它会慢慢地被你的眼球所吸收,会自己干涸。
在如此氛围下,你的心里只有感动,只有柔情,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
小船渐渐远去,桨声在消逝,涟漪在水面消失,带走了感动,带走了柔情,
还剩下什么呢?
剩下的只是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
在心里久久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