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万里一孤城,独守50年,尽是白发兵! 【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一、大风狂飙、席卷万里,马蹄踏处、即为大唐
唐太宗贞观年间,随着国力的恢复,东突厥、吐谷浑等威胁相继被消灭,大唐的目光开始转向已经脱离中原王朝控制上百年之久的西域之地。唐朝利用投降的突厥军队作为先锋,先后征服伊吾(哈密)、鄯善等国,大唐势力成功进入西域。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大将侯君集灭高昌,设安西都护府和西州。此后唐朝征服西突厥又连续剿灭了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二十多个西域国家,于其城邦故地置都督府,遂有安西四镇,统辖天山南北。
势力范围最盛时,称安西大都护府,辖西域全境、中亚,西至波斯、咸海,下辖蒙池、昆陵两都护府和大宛、波斯、条支等九大都督府,并及安息、休循数州。唐朝对西域的统治以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四座军镇为核心,安西都护府则位于龟兹镇。
后来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增设北庭大都护府,统辖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下辖十六个羁縻州。自此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以天山为界,以安西都护府为主,分治西域南北。
相对于汉朝对西域的简单控制,唐朝对于西域的治理则非常严密。效仿内地大量设立朝廷直辖的郡县,迁徙内地人口充实西域,力图将西域变为真正的中国疆域。同时,大唐在西域长期驻扎重兵,在那个时代,安西都护府麾下的数万唐军,于西域、中亚诸国而言,犹如天兵天将,有无上不可侵犯之威,因惧而降之城邦部族不计其数,因敬而投之城邦部族数不胜数。自贞观年间,大唐初建安西都护府,至元和年间,最后一任安西都护郭昕战死,安西都护府存在了近两个世纪。
(唐朝疆域最大时的版图,由日本出版)
随着大唐帝国的兴起,同时代也有两个强国正在悄悄崛起,、一个就是青藏高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吐蕃帝国,还有就是中东崛起的阿拉伯帝国(白衣大食与黑衣大食)。这两个国家同大唐成为了该时期西域历史的主角,三国以及一些游牧民族在西域展开了上百年的拉锯战。“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上百年鏖战中,安西军中涌现出了无数忠烈豪杰,郭孝恪、苏定方、裴行俭、黑齿常之、王孝杰、薛仁贵、夫蒙灵察、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 在这些热血男儿的带领下,唐军战士挥舞着陌刀、带着强弩、伴随着无畏的铁骑,以弱势兵力力抗两大帝国,不断开疆拓土,让大唐的威名传遍世界。
开元盛世,四面边疆有强军,西域无数都护府,正是大唐帝国强盛的顶点。但是此后随着大唐内部的剧烈变化,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开始衰退,由高峰逐步跌入了低谷。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为争夺中亚,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蕃汉军三万与黑衣大食十余万军队决战于怛罗斯城下。对战五日、未见胜负,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人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参战安西军仅千余人生还,西域唐军元气大伤。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蛮族将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东北边疆叛军长驱南下,攻陷洛阳长安,唐玄宗怆惶出逃,南下成都。
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后,调集西北边军勤王平叛,据记载,有三支西域唐军被调回内地,其中李嗣业、段秀实率精兵五千,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率兵七千,马璘率精兵三千,三支军队共一万五千人返回中原,在此基础上组成了平叛军的核心力量镇西、北庭行营。
(回首西顾,未想此去竟是永别)
二、百战金刀血未干,卫我华夏好河山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李嗣业的率领下西域唐军万里勤王,当他们抵达关中,大诗人杜甫见到安西唐军,当即盛赞,写下了著名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安西精锐的到来,让唐肃宗吃了一颗定心丸,感到十分安慰,唐肃宗对李嗣业说“今日得卿,胜数万众。事之济否,实在卿也”。随即安西军奉命出征。757年九月,李嗣业率领三千安西陌刀军作为前锋,在郭子仪的指挥下与叛军主力在长安城外香积寺展开决战。开战后,敌骁将安守忠、李归仁率精锐骑兵发起强悍冲锋,大唐军阵陷入混乱、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李嗣业脱上衣、执陌刀,奋力突前,《旧唐书》详细记载这一场面:“乃肉袒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于是嗣业率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是役斩首六万,收复长安。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唐军围困河北邺城,“经月余,城不拔”。李嗣业亲自“被坚冲突,履锋冒刃”,被弓箭所伤。他在帐中养伤时,突然听到军帐外金鼓齐鸣,以外叛军前来袭营。他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叫杀贼,箭疮破裂,流血数升,一代名将,就此而逝。李嗣业去世后,安西唐军仍在为大唐无悔地战斗着。马璘于公元777年出征时在军中去世,时年五十六岁;段秀实于783年为保护唐德宗被叛军杀害,时年六十五岁;荔非元礼随李光弼攻击洛阳时,战死……
安史之乱爆后,西域驻军大部内调平叛,同时河西、陇右等地驻军也相继被调走。吐蕃人趁势发难,攻占河西、陇右。随着河西走廊被切断,安西四镇与朝廷的通道被隔绝,成为了一块飞地,此时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大唐在西域的疆土被敌人一块块的蚕食,滞留在西域的数十万唐民处在回纥人、吐蕃人、阿拉伯人的虎视眈眈包围之下。
三、残兵死守五十载,陌刀永卫大唐魂
西域军民被隔绝后,他们并没有屈服,而是竭尽全力与敌人周旋,同时借道回鹘希望能与朝廷恢复联系。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西域守军与朝廷恢复联系,这时唐朝君臣才发现西域尚未沦陷,唐军将士仍在死守都护府,与十倍百倍之敌浴血拼杀。朝野上下对他们忘生报国的精神高度评价,唐代宗下诏赞扬他们:“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以威以怀,张我右掖,凌振于绝域,烈切于昔贤。
微三臣(指河西节度使周鼎、安西、北庭都护曹令忠、尔朱某)之力,则度隍逾陇,不复汉有矣”(摘自《唐大诏令集》)。然而以当时的情形,唐朝已无法派遣援军,只得遣密使,宣慰西域将士。但即便是密使,也多是一去杳无音讯。
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西域军民再次与朝廷取得联系,朝廷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郭昕为郭子仪之侄)。然而使者带来的只有任命和慰问,并无一兵一卒,西域的将士,在母国之音面前痛哭之后,还得独自迎敌。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有僧人自天竺归国,途径西域,见安西都护府将士还在郭昕带领下血战守疆,深为震动,于是在安西四镇宣扬佛法、超度亡灵达两年之久。
此后,朝廷与安西将士再也没有取得联系。他们只知道,一年又一年,大唐将士仍在倔强的血战。北庭沦陷、天山沦陷、西州沦陷,茫茫西域万千里,在吐蕃、回鹘无数异族兵马的包围中,安西都护府,最终成为一座孤岛。
当代学者根据各种史料推算,安西都护府应该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陷落。那一年,已是西域与内地隔绝的第四十五年,也是西域唐军孤军血战的第四十五年。吐蕃大军围攻孤城龟兹,展开了对安西都护府的最后一战。那一年,西域万里疆土上只有龟兹这座孤城上还飘扬着大唐的旗帜,孤城之上的战士早已白发苍苍,明光重铠早已破裂,锋利的横刀早已经缺口连连,所有的唐人都走上城头,开始安西军的最后一战。
公元808年冬天,安西大都护、武威郡王郭昕,与其部所有唐军将士,历经血战,皆战死城头。
百年后,当宋朝君臣签订澶渊之盟,自以为天下太平之时,他们忘记了万里之外无数华夏英烈浴血奋战过的西域尚未收复;一千年后,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攻占西域,乾隆皇帝高兴地将西域赐名为“新疆”,意为新获得的疆土。
他可能忘记了千年之前西域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那时它就有自己的名字:安西和北庭;公元二十一世纪的某一天,许多中国人突然哀叹,李白竟然是外国人,他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他们可能不了解,李白出身的地方叫做碎叶城,那片土地上有无数中华英烈的传奇、洒下过无数汉唐热血……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大唐在西域的辉煌也随着盛唐的崩溃而随风消逝,我们只能从那些不朽的诗篇中去感受那个梦幻般的时代:冲锋的铁骑、如林的陌刀、强劲的箭簇、无畏的铁血战士,还有民族遗失多年的大唐精神与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