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马老师经历了60年代人人过关的政治运动,那个时代的烙印在他日后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中显而易见。
马老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师,该课属大三课程。大三学生成熟了许多,马老师也很热心,互动频繁,对马老师的观察机会就多些。
马老师有一副魁梧身材,寸发平头,应该说外表更像一个军人。据说他年轻时性情率直,敢说敢言,还多才多艺,拉一手好二胡。60年代运动初期,怀着知识分子对国家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和出生牛犊不怕虎的天性,针砭时弊,大胆抒发己见,不料形势骤变,右派帽子漫天飞,人人面对政治关,马老师遭遇滑铁卢。
检查,批斗,再检查,再批斗,昔日的教学楼变成了一间间政治批斗战场。马老师被关在楼中被整的详细经历不得而知,恐怕知情者也出于明哲保身,不愿透露,以免引火烧身。马老师还算幸运,最终没被戴帽划为右派,但自从那场运动之后,他如脱胎换骨似的变了,昔日的爽快不见了,说话变得唯唯诺诺,吞吞吐吐,唯恐得罪别人。当然,我们日后见到的马老师,已是谨小慎微的马老师。真乃,时势造英雄,也会毁英雄。
作为老师,马老师备课绝对认真一丝不苟,教案工整,课本内容无一漏下,他曾坦言,课本是由专业领域的泰斗编著而成,是国内最高水平,老师完全可以照本宣科,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而已。他的黑板书写详细完整,对所用推导公式一步一步对整列出,虽显刻板,学生倒也接受,课堂笔记照全单记下,目标明确。
与马老师交谈,明显感觉他时刻保持政治警惕性,几乎不发表个人意见。别人一旦触及小道消息,他微笑并沉默,滴水不漏,好像那根弦一直绷的紧紧,唯恐说出偏离路线的话。
马老师对学生也挺关心,问寒问暖,但在学生心里,与他总有一种说不清的隔膜,感觉他的关心似乎是例行公事,缺乏真诚,犹如政治发言。甚至觉得他的微笑也不暖心,只是多年养成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对他尊重有加,信任不足。
现实会开玩笑,甚至给马老师开了个大玩笑。那年,一名硕士毕业生来校成为马老师的助教。这位年轻教师风流倜傥,行为超前,喜跳舞,善歌唱,甚至穿吊带裤,随随便便到学生中,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这些举动在那年代过于风头,属于另类,尤其在知识分子中间,很少能够接受。
如果这些尚属个人生活,那助教上课迟到,课堂上随意谈论题外话,则非小事。依照惯例,老教师对助手的培养负有直接责任,马老师不辞劳苦甚至到学生班监督这位助手上课,但也无可奈何,常面带难色,也难怪,他谨小慎微的性格确实难以担当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学生们也知道他的难处,有人讥笑他,但更多人对马老师甚是同情。
马老师是一位勤勤恳恳的教师,也努力去帮助学生,值得尊敬。但他的遭遇改变了他的性格,为人处世显得刻板,缺乏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