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上关花
据考证,上关花起源于上关的“十里香奇树”。这种树原生长在离上关十余里的沙坪街的和山寺内。
据《大理府志》记载:和山花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遇润月则多一瓣,应仙人遗载与民间传说。
此花系优昙一类花卉,花状如牡丹,大若拳头,色白而微黄。
此树不光花奇,结出的果实外壳坚硬而黑亮,可作朝珠(官员品阶象征的佩戴物),故该花又尊称为“朝珠花”,声名显赫。
在元朝至正(公元1341)年间,花开得很好,每年数百朵,浓郁的香味散溢百步之外,花开的时间也比较长,从春初至春末,有时延至夏初,才开始凋谢。
由于花开放时,观者云集,特别是一些豪门显贵、纨绔子弟,经常带着仆从打手,借看花而骚扰地方民众,敲榨勒索百姓,结果好端端的赏花聚会经常闹得怨声载道。于是就有人转恨于花树,用麝香忿而施死。致此花从此绝迹,再没有萌芽滋生,只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可能是沧海桑田的原因,对于上关花的庐山真面目,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的落笔也语焉不详,更有现代游客这样描述上关花:隐隐绰绰的容颜宛如一幅印象派油画,朦胧中透着神秘的美......它似乎是洱海中摇曳的月亮,又好像是苍山雨后缥缈的霓裳......既清晰又虚幻,看得见却摸不着。
前些年,据说有人在苍山的森林中又找到了它,新世纪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说,有一位大理园林局退休的高工,已经培育出了划时代的上关花,具有红、黄、白三种颜色,在今天的上关花公园中可以观赏。
一位慕名多次到大理赏花的游客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查证究竟什么是上关花已经不重要了,上关花已经成为大理地域的代名词,是所有大理鲜花的总称,包括路边那一株株不知名的野花。所以,当我看到地里一大片一大片金光灿烂的油菜花时,我也会认为它就是上关花。
不过说实在的,除那棵上关花以外,我觉得能称之为上关花的,第一是茶花,第二是杜鹃。这两种花遍布大理,以至云南。茶花和杜鹃,有其相似之处。一是有野生和栽培之分,满山遍野都有野生的茶花和杜鹃。再是品种多,颜色多,花样多,栽培的名贵品种多。第三是寿命长,植枝高大,在云南各处都有“茶花王”和“杜鹃王”。
对于1987年入选中国十大名花的茶花,不但普通老百姓喜欢,就连名人雅士也多赋诗填词赞之:
辛弃疾在《与客赏山茶》中这样赞颂茶花:酒面低迷以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
陆游在《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着花不已》写到: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明代诗人杨升庵这样赞美茶花: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
现代诗人邓拓将自己对山茶花的喜爱倾注在《山茶花口占》中:红粉凝脂碧玉丛,淡妆浅笑对东风。此生愿伴长春在,断骨留魂证苦衷。
杜鹃花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它多为灌木或小乔木,最小的植株只有几厘米高,最大的高达数丈,高矮参差,蔚为壮观。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杜鹃花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白居易曾赞杜鹃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
其实,游完大理之后,觉得能称上关花的最应该是白族姑娘:看,他们的服饰,其基调就是白色或红色,就像茶花和杜鹃花一样,既素雅,又清丽,美不胜收。
这位朋友的心声,也许能代表所有关心上关花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