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什么是幸福?
(附视频)
几乎所有人都思索过“幸福”的命题,但结论却殊途同归:即因经历不同、认识不同、理解不同、感受不同,每个人衡量自己是否幸福的标准大相径庭。
应该说,幸福是一个精灵,需要用心去捕捉,用心去感受。不管我们拥有多少,也不论所处的环境如何,只要自己感觉到了幸福的存在,那就是与幸福不期而遇。所以,自己开心是幸福,让别人高兴也是幸福;贡献是幸福,索取也是幸福。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幸福无时不在,无处不存。
因为“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和与协调;它不是藏在满足之中,而是藏在渴望和感受的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范围和概念,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是人心对周围事物的反映,是人的感觉。所以,它可以是一种心情,可以是一种氛围,可以是一种奋斗,可以是一种拥有,可以是一种追求,可以是一种苦尽甘来的喜悦,还可以是一种对生活的审视和发现。
人世间,无人不向往幸福,无人不追求幸福。亲朋好友之间互致问候时,也往往喜欢道一声:“祝您幸福!”无疑,“幸福”是人生孜孜以求的神圣目标。
人有七情六欲,当他最渴求的欲望得到满足时,当他面临某种美好事物时,内心所产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兴奋激情和甜蜜心境,便是幸福。所以,幸福是人的最美好的心境,是人生最美妙的心灵享受。
尽管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是相似的,但所追求的“幸福”的途径却各不相同:得到温饱,可以使饥寒交迫者感到幸福;重新拥有健康,可以使疾病缠身者感到幸福;而有志者的幸福莫过于事业有成......可见,时势不同,地位不同,心境不同,“福”也就因势因时因人而异。
人之追求“幸福”,其实是追求欲望的永不满足,因而,“幸福”的期望值会随着人的欲望“水涨船高”。
我们的祖宗在造字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告诉了幸福的答案:“福”就是左“衣”和右“一口田”的结合,即有衣穿有饭吃就是幸福。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现代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幸福,就是欲望太多,满足太少。
普希金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描述的那位一贫如洗的老妇人,最初企盼的幸福只不过是得到温饱、获取一个新木盆、拥有一座小木屋。但一次次如愿以偿后却要当贵妇人、要当国王,真可谓得寸进尺、喜新厌旧,这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天性。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人所追求的“幸福”也永无尽头。所以,永远幸福者在人间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许多人往往殚精竭虑地去追求幸福,却偏偏没有想过,福与祸原本就与自己的人生相伴相随。
当灾祸与自己无缘时,你也许觉得自己的人生缺少幸福。而一旦体验过灾祸临头的苦难之后,我们才终有所悟:没灾没祸的日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有位老太太说的很直率:“医院里没住我的亲人,监狱里没关我的骨肉,这就是幸福。”所以,“幸福”也是与苦难比对后产生的心灵体验。从未经历过痛楚的人,往往对幸福缺少判断力。有了痛苦作对比,才显出幸福的可贵。一位古人就曾这样说过:“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有位朋友说得好:幸福随着追求而来,随着创造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需要而来。但幸福又像一个匆匆的过客,在哪里也不会久留。有奋斗,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满足。一个准备吃苦的人,往往比企图享乐的人拥有更多的幸福。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满足后就悄然而至。
幸福无价,它是不可以用金钱买取的人生体验!幸福无形,它不会像彩云挂在天空!
求取幸福没有现成的公式;证明幸福不需要任何定理。
并不是所有追求幸福的人都能领略到幸福。
真正幸福的人,未必拥有万贯家财,但一定应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