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落映,实为伤痕时代的终结

芳华落映,实为伤痕时代的终结

 

芳华落映,看似遗憾,其实,它是“伤痕”时代终结的标志。

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性的时代特征。而文艺是反应时代特征的重要形式和工具。

文艺作品,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最为直接,也最为强烈。文艺作品表达的是时代的思想,时代的情绪,时代的认知,时代的气质。将这些元素综合到一起,文艺作品反应的就是那个时代的内核。

只有那些准确表达了时代的思想、情绪、认知和气质的作品,才会流传于世,才会贴上时代作品的标签。

文艺作品应以对时代更替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发挥出文艺作品应有的时代建设作用。这需要文艺工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更需要文艺工作者对时代的脉动具有极强的敏感度。

然而,在中国现今的文艺市场上,大部分作品的表达仍是落后的,过时的,甚至是反向的,相当一部分人仍沉浸在“伤痕”时代的氛围里自怨自艾。当这样的作品遇到时代更替,它只会被时代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箱。

如今,我们正处在两个不同气质的时代更替的交接点。文艺作品理应对新时代的气质有所反应,以开放和前瞻的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时代。

归根到底一句话,文艺不是文艺工作者炫技的工具,它是为时代服务的工具。

注:本文不针对《芳华》作品本身。望读者不要对号入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