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看彼得的信仰经历

“彼得說: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马太福音26:33-34)
 
  
2016年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把日本作家远藤周作1966年的小说《沉默》搬上了荧幕。这是他计划了25年的一个项目。这部电影成了2017评奖季节的大热门,进了很多影评人的年终10大名单。现在终于可以在Amazon Prime Video上看到。
影片以17世纪江户幕府对日本天主教徒的大逼迫为背景,讲述了两名年轻的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在残酷的试炼中检验自己的信仰的经历。熟悉圣经的人,不难看出这部电影是对圣徒彼得所代表的信仰经历的一个解读。
彼得原是加利利湖畔的一个渔夫,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让他“得人如得鱼”的耶稣,他放下了渔网跟随耶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传道,行神迹奇事,成了他的十二门徒之一。他热忱,忠心,在客西马尼园耶稣被捕之时,彼得为了保护耶稣甚至挥刀抗击大祭司的兵丁。可是耶稣早在最后的晚餐桌上就曾预言彼得会三次背叛他。果然黑夜来临,在耶稣被大祭司审讯的时候,彼得在人前三次否认认识耶稣,甚至于发咒起誓。
我一直奇怪,这位十二门徒之首的彼得为什么会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他的信仰。难道他的信仰是缺乏根基的吗?他的同伴马太记载了耶稣在进入耶路撒冷之前,询问门徒们对他的认识,只有彼得明确地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他目睹和参与了耶稣所行的许多神迹奇事,不单有第一手的经历,更有来自神的启示,可见他知道他所信的是谁。
《沉默》中的两名耶稣会教士也有像彼得一样的信心根基。他们不惜违背教会长老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长崎,试图寻找失落的教会和教士。他们在旷野里,暗室里事奉“隐藏的基督徒”。他们在被出卖,面临难以想象的磨难和逼迫时,必须选择是牺牲自己而殉道还是否认耶稣,背叛自己的信仰而存活。
我常常为殉道者的高洁所感动和吸引,历史上正是他们所流的血成了教会的种子。《沉默》里日本天主徒殉教的惨烈和义无反顾令人唏嘘。作为他们的牧者Rodrigues更面临着三重的挑战,他不光要在他个人和基督之间的关系中做出选择,还要为他所牧养的羊群负责。对于一个来自耶稣会这样一个有注重灵修传统的教士来说,在苦难中与神的隔绝无疑是最大的属灵的挑战。他在祷告中反复寻求神的话语,然而他所感受到的只是神的“沉默”。好似彼得故事的映像,Rodrigues的经历从另外一个角度细腻地诠释了个人在信仰幽谷和峰岭之间的盘桓。最终在这令人绝望的“沉默”中,Rodrigues听到了基督的声音,对耶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流血受死的意义有了最真切直接的了解。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彼得在背叛耶稣之后,重见耶稣时曾为自己的背叛痛哭。耶稣复活显现时,三次问他“你爱我吗?”彼得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 你知道我爱你。”(约21:17)耶稣把牧养教会的使命交给他。此后彼得在罗马帝国各地建立教会,就如他的老师耶稣所应许的,“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他最终也在尼禄皇帝对基督徒的大逼迫中为主殉道。尽管三度背弃耶稣基督,基督的爱还是扶持他,坚固他,他也籍此得了荣耀的冠冕。今天在梵蒂冈和世界各地,以圣彼得命名的教堂比比皆是。

        在浮生嘈杂中,这部献给日本天主教徒和他们的教士的电影让我难得在接近3小时的时间里思考信仰,勇气和选择,回味“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的奇异恩典(约3:16)。



tiantianlu0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分享。读了这位博主的文章,非常受教。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去年一位“两者之间”博主写过这部电影的影评,印象深刻,搬过来与你分享,觉得也许你会有兴趣。如有冒犯,还请原谅。这是链接: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1822/201702/13474.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