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系列十一:安史之乱之二十:李辅国强迫太上皇迁居与刘展宋州起兵反叛

本人是喜欢历史的机械工程师,有点风马牛不相及。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闰四月十九(己卯),因为天象变异,唐肃宗李亨大赦天下,改乾元三年为上元元年。同一天,史思明进入东京洛阳。这期间,三钱并行的制度导致物价膨胀,甚至出现吃人现象。


太上皇李隆基喜爱兴庆宫,自从蜀郡归来后,就一直住在那里。唐肃宗时常从夹城前往兴庆宫问候他的起居,太上皇间或也到大明宫去看望唐肃宗。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和内侍监高力士长久侍奉和保卫太上皇。唐肃宗又让玉真公主、如仙媛、内侍王承恩、魏悦,以及梨园弟子常常到太上皇身边娱乐和侍奉他。太上皇也经常登上长庆楼,过往的京师父老经常到那里瞻仰下拜,高呼万岁,太上皇也常在楼下设宴招待他们。他又曾召将军郭英义等人上楼赐宴。每有剑南奏事官到长庆楼下跪拜舞蹈时,太上皇总要让玉真公主和如仙媛当东道主招待他们。


李辅国出身低微贫贱,虽然后来暴发尊贵,并专权用事,太上皇身边的人都看不起他。李辅国因此心怀怨恨,便想建立奇功好巩固自己的恩宠。于是他跟唐肃宗说:“太上皇住在兴庆宫,每天都和外人交往。陈玄礼和高力士总是密谋,做些不利于陛下的事。如今六军将士都是灵武的功臣,因此辗转不安。臣尽力劝解也无济于事,所以不敢不奏闻陛下。”唐肃宗哭着说:“圣皇仁慈,岂能容忍这样的事!”李辅国说:“太上皇当然没有这样的意思,但对那帮小人也无可奈何!陛下是天下的主人,应当为社稷着想,在祸乱萌芽之前消除它,岂能光想着匹夫那般的孝顺!况且兴庆宫和街坊混杂,宫墙低矮,也不是至尊应该居住的地方。皇宫大内戒备森严,陛下如果奉迎太上皇来居住,和兴庆宫没什么两样,又得以杜绝小人蛊惑太上皇的圣听。这样一来,太上皇得以享受长寿的安宁,陛下也有一日三朝的快乐,不是很好吗!”但唐肃宗不听。兴庆宫先有三百匹御马,李辅国伪造敕令将御马取走。才留下十匹。太上皇跟高力士说:“我儿子被李辅国蛊惑,对我不能终孝了。”


李辅国又命令六军将士,号哭叩头,请求唐肃宗将太上皇迎接到西内(长安太极宫称为“西内”;大明宫称为“东内”;兴庆宫称为“南内”;合称为“三内”)居住。唐肃宗哭着没有回应。李辅国有点害怕。刚好唐肃宗身体不适,李辅国便于秋七月十九(丁未)谎称根据唐肃宗的交待,迎接太上皇来游览西内。太上皇到了睿武门时,李辅国带领五百射生骑兵,露着刀刃拦在道上,奏请说:“皇帝觉得兴庆宫低洼狭小,让臣迎接太上皇迁居大内。”太上皇大吃一惊,几乎坠下马来。高力士说:“李辅国休得无礼!”叱令他下马。李辅国不得已下了马。高力士趁机宣布太上皇诰命说:“诸位将士各好自为之!”将士们于是把剑插入剑鞘,两次下拜,高呼万岁。高力士又叱喝李辅国和他一道为太上皇牵马,护送他到西内,居住在甘露殿。李辅国然后率领部众退下,才派给太上皇几十名年老的侍卫兵。陈玄礼和高力士以及旧的宫女都不让留在太上皇身边。太上皇说:“兴庆宫是我的王地,我多次将它让给皇帝,但皇帝不肯接受。今日的迁徙,也是我的本意。”当天,李辅国和六军大将身穿素服去见唐肃宗请罪。唐肃宗迫于诸将,只好慰劳他们说:“南宫和西内,哪有什么区别!爱卿等恐怕太上皇被小人迷惑,防微杜渐,也都是为了安定社稷。不用害怕!”刑部尚书颜真卿首先率领朝廷百官上表,请求问候太上皇的起居。李辅国嫉恶他,上奏将颜真卿贬为蓬州长史。


七月二十五(癸丑),唐肃宗下敕令,让全国的重轮钱都降低到以一当三十,就像先前在京畿实行的一样。


七月二十八(丙辰),御史大夫崔器去世。同一天,朝廷依照李辅国的意思将开府高力士流放到巫州,内侍王承恩流放到播州,魏悦流放到溱州;并勒令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退休致仕;还将如仙媛送到归州安置,强迫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唐肃宗另选了后宫一百多人,安置在西内,为太上皇洒扫庭院。唐肃宗还让万安和咸宜二公主去照顾太上皇的膳食和服用;全国各地进献的奇珍异宝,他也先送给太上皇。然而太上皇心情总是不好,又因不吃荤,也不吃五谷,所以开始生病。唐肃宗起初还前往问安,后来自己也生病,所以只能派人去问候起居。唐肃宗逐渐后悔,开始醒悟,十分厌恶李辅国,想杀了他;但害怕他手握兵权,所以犹豫不决。


当初,哥舒翰在临洮西关的磨环川打败吐蕃,在那里设置神策军。当安禄山反叛时,军使成如璆派他部将卫伯玉带领一千人勤王。后来神策军的地盘沦入吐蕃,卫伯玉只好留驻在陕郡,经累迁官至右羽林大将军。八月十三(庚午),唐肃宗任命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


八月十四(辛未),吏部尚书韦陟去世。韦陟字殷卿,世代都是关中的大姓,衣冠士族,累世荣盛。他父亲韦安石晚年才有儿子,当他成为并州司马时,才生了韦陟和他弟弟韦斌。兄弟俩小时就聪敏,和平常的儿童很不一样。韦陟自幼风流俊秀,独立不群,韦安石特别喜爱他。神龙二年(706),韦安石任中书令时,韦陟才十岁。后来他官拜温王府东阁祭酒,加朝散大夫,经累迁后出任秘书太堂丞。他很有文彩,善于隶书。很多文人秀士都到他的门第和他交游。开元初年,韦安石去世,韦陟居丧超过礼数。此后他闭门不出长达八年,和弟弟韦斌相互劝励,探讨古籍,不舍昼夜。他们的文华超绝当代,都很有盛名。那时诸如王维、崔颢、卢象等名士,经常和韦陟唱和游处。广平宋公见到韦陟后叹道:“盛德遗范,尽在是矣。”他历任洛阳令,后转为吏部郎中。张九龄算是一代辞宗。他任中书令时,聘请韦陟为中书舍人,与孙逖和梁涉一同掌管文诰,当时人们将此当作美谈。


韦陟后来成为礼部侍郎。他喜好引导后辈,尤其懂得欣赏好文章;即使那些文人后生,他也无不熟悉。以前主管部门负责选才时,都只凭某项的好成绩,登科当官,往往没有充分发挥才气。韦陟对原来的规矩提出疑问。他让举人们应用自己熟悉的诗笔,先试一天。知道他们的长处后,他才依照平常的规定考核,对他们的其他长处也都了解得很清楚,因此获得一片赞美之声。后来他成为吏部侍郎,感觉到选官过程中冒名顶替的弊病。空缺的职位本来就少,所以任用人才很难;而应当被选用的又被挤走,平庸的却得到冒进。韦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风彩严正。在选官时如果怀疑候选人有瑕疵,他当场多方责问,无不令人信服。他每年都淘汰官员,腾出数百员空缺,用以填补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他经常跟亲友们说:“如果让我负责铨衡官员一两年,那么就没什么人可选了。”意思是真正的人才都将得到录用。


韦陟出身豪门,很早就身居高位,侍候他的阉割仆人光在身边的就有十多人。他穿衣看书,用药进食,都很讲究,也有规章。他使用的车马和僮奴,可以跟诸王和公主相比。他自认为才气和门第都超人一等,可以坐着出任三公,颇以简慢高贵自居,但也善于诱导和接纳后进。不过对同列的朝廷权要,他往往看不起他们。而只要道义相投,他则不论贵贱;对出身贫寒的人士,也总是虚心谦逊地接待他们,所以当时人们以此很看重他。李林甫很嫉妒他,将他支出朝廷去担任襄阳太守,兼本道采访使,后又改任陈留采访使,再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天宝中年他袭封郇国公,后来又被累次贬斥,出任钟离太守,又再次贬为义阳太守。不久他又改任河东太守,兼任本道采访使。天宝十二年他入京考绩,到了华清宫。右相杨国忠嫉恶他的才干和名望,怕他入相,便召来河东人吴象之,问他说:“你能指使人去告韦陟吗?事成后我将封你为御史。”吴象之说:“能。”于是诬告韦陟与御史中丞吉温勾结请托,阴谋颠覆朝廷。他们又诱使韦陟的侄儿韦元志作证。韦陟因此被贬为桂州桂岭尉;在上任前又被贬为昭州平乐尉。


刚好遇上安禄山造反,攻陷洛阳,韦陟和爱弟韦斌都沦落到叛军手里。杨国忠想诬陷韦陟和叛军勾结作内应,暗中让吏卒到他的住宅,想找机会威胁他,让韦陟忧虑而死。有士人和豪绅劝韦陟说:“张燕公(开元年间的宰相张说)被放逐时,为了避免危难藏在陈氏家族。如果诏命真的来了,谁敢要求覆审?不如轻舟千里,前往南方的溪洞避难。等到事情弄清了再慢慢出来,那不很好吗!”韦陟慨然地回答道:“我的家族积累诚信于朝代,已不是一代了。何况我历来扪心自问,从未对不起神祗天理。如果命该如此,又怎能逃得过去?张燕公的办法,谢谢你们的厚意,但实在不能听从。”因而谢了后送他们走了,自己照样躺在家里不动。


一年多后,潼关失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起用韦陟为吴郡太守,兼江南东道采访使。还未到郡时,唐肃宗又派宦官贾游严用手诏追他回来。他还没到凤翔时,遇上江东的永王擅自起兵。唐肃宗于是任命韦陟为御史大夫兼江东节度使,前去招安劝谕。韦陟觉得季广琛当时跟从永王下江南,并非出自他的本意。后来害怕朝廷责罪才出逃,无所适从,因此上表请求任命季广琛为丹阳太守、兼御史中丞、沿江防御使,好让他放心。韦陟于是与淮南节度使高适和淮西节度使来瑱等人一同来到安州。韦陟跟高适和来瑱说:“如今中原尚未匡复,江淮又发生动乱,人心的安危,实在就在今日。如果一不道结盟,取信四方,让人们知道我们三位主帅同心协力,万里与共,那就难以成事。”韦陟因此推举来瑱为盟主,书写了盟约,然后登坛誓众说:“淮西节度使兼御史大夫来瑱,江东节度使兼御史大夫韦陟,淮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高适等,奉朝廷之命,各自镇守藩宇,纠合东西南方三垂部众,翦除凶恶狡猾的敌寇,休戚与共,绝没有异志。如果违背这一盟誓,我们将丧命亡族。皇天后士,祖宗神明,可以鉴明我们的誓言。”韦陟等人言辞慷慨,血泪俱下,三军感动,无不哭泣。后来江南人立碑纪念他们的忠烈。


没多久,有诏令让韦陟赶赴唐肃宗的行宫。韦陟觉得季广琛虽然接承了朝廷的恩命,但还迟迟未回,恐怕以后有变,祸患将株连到自己,便想前往招安抚慰,然后去赴征。于是他派使者上表,恳切地陈述了这事的紧急。韦陟飞马前往历阳,见了季广琛,并且宣读朝廷恩旨,慰劳并行赏。韦陟还给了好几匹私人的马匹,好让他放下心中的疑惑和恐惧。当天他便赶赴行宫去谒见唐肃宗。唐肃宗非常器重,拜他为御史大夫。拾遗杜甫上表,议论说房琯有大臣的度量,是真正的宰相材器,但却被圣朝所不容。杜甫的言辞迂腐荒诞,唐肃宗下令崔光远与韦陟以及宪部尚书颜真卿一同审讯杜甫。韦陟因而入宫上奏说:“杜甫提到房琯的事情,虽已被贬黜,但也不失谏臣的大体。”唐肃宗很不高兴,因此疏远了他。当时朝臣列立在殿下时,大多不很整肃,甚至有领班的大臣互相吊唁悼哭。唐肃宗为此罢免了韦陟的御史大夫,让颜真卿取代他,改任他为吏部尚书。此后唐肃宗任用的宠臣,都是后来提拔上来的。他们总是看风使舵,害怕得罪,因此纲纪开始混乱。又因为宗族里的人砍了坟墓的柏树,韦陟遭指责不能禁止,所以被贬出朝廷去担任绛州刺史。乾元二年(759),他入朝出任太常卿。吕諲再次入相,推荐他为礼部尚书和东京留守,负责尚书省事务,兼东京畿观察处置等使。叛军首领史思明入寇并进逼河洛一带时,副元帅李光弼建议移守河阳,让韦陟率领东京官属入关回避,并让他带兵守卫陕州。这时唐肃宗下诏升迁他为吏部尚书,仍然担任东京留守;但让他留在永乐,不要前往京师,等到李光弼收复了河洛地区再说,还命令韦陟照样坚守陕郡。


韦陟很早就有担任宰相的希望,中间被李林甫和杨国忠所排挤。当中原动乱兴起时,天下事情繁多,韦陟常觉得自己身负经纬天下的材器,却遭到后生的折腾和诽谤,还受到明主的猜疑,因此经常郁郁不乐,感觉很不得志。他叹道:“我落魄到如此地步,有大志却无法伸展。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因此开始患病。这时他在虢州病逝,终年六十五岁。唐肃宗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


八月二十(丁丑),唐肃宗任命太子宾客吕諲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荆、澧、朗、硖、忠五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两天,他任命将作监王昂为河中尹兼本府晋、绛等州节度使。


八月三十(丁亥),唐肃宗追谥兴王李佋为恭懿太子。他是唐肃宗第十二子,至德二载封兴王。两个月前去世。他是皇后张氏所生,唐肃宗特别钟爱他。张皇后屡次想危害太子,让兴王成为储君,直到他早夭后才停止。


九月初七(甲午),朝廷根据节度使吕諲的请求,在荆州设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还设置永平军团练兵三千人,用以控制吴、蜀的要冲。江陵府官吏的设制如同京兆府。原先蜀郡被改为南京,此时恢复为蜀郡。


有人上言说:“天下尚未平定,不应当将郭子仪放在闲散的位置。”九月初八(乙未),唐肃宗命令郭子仪出镇邠州。党项人得知后,急忙退去。九月二十一(戊申),唐肃宗下制:“现命令郭子仪统领诸道兵马,自朔方直取范阳,然后回师平定河北。射生英武等禁军以及朔方、鄜坊、邠宁、泾原诸道的蕃人和汉人兵马共七万人,全都接受郭子仪的节度。”制令下达十天后,再次被鱼朝恩所阻扰,郭子仪的任命也就不了了之。


十月十五(壬申),唐肃宗任命庐州刺史赵良弼为越州刺史,出任浙江东道节度使;任命青州刺史殷仲卿为淄州刺史,兼淄、沂、沧、德、棣等州节度使。十月二十七(甲申),唐肃宗任命兵部侍郎尚衡为青州刺史,兼青、登等州节度使(通鉴说,十月十九丙子,朝廷设置青、沂等五州节度使)。


十一月初六(壬辰),泾州官军打败党项人。


御史中丞李铣和宋州刺史刘展都担任淮西节度副使。李铣贪婪残暴,行为不法;刘展则刚愎自用,所以他们的上司都很讨厌他俩。淮西节度使王仲升首先上奏李铣的罪行而杀了他。当时有谣言流传说:“手执金刀起东方。”王仲升派监军使和内左常侍邢延恩入朝上奏说:“刘展倔强,不接受命令,姓名又对应谣谶。臣请求除掉他。”


刑延恩趁机劝唐肃宗说:“刘展与李铣是一伙。如今李铣伏诛,刘展心里肯定不安。如果不除掉他,恐怕会导致祸乱。然而刘展正手握强兵,应该用计谋去掉他。请陛下先任命刘展为江淮都统,取代李峘。等到他释下兵权赴任时,在路上派人拿下他。那时只需要一个匹夫的勇力就够了。“唐肃宗同意了,于是任命刘展为都统淮南东、江南西、浙西三道节度使;同时秘密敕令原都统李峘和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暗中对付他。


邢延恩将唐肃宗的制令交给刘展,刘展很怀疑,说:“我自从在陈留从军以来,经过数年官至刺史,可算是升得很快了。江、淮地区是国家租赋的来源,节度使是异乎寻常的重任。我并无什么功劳,又非皇亲国贤,突然间得到如此提携和恩宠,难道不是什么人进谗挑拨的结果吗?”说着说着开始流泪。邢延恩怕了,说:“明公历来很有才望,主上为江、淮地区感到担忧,所以越次擢用明公。明公反而感到怀疑,这是什么原因?”刘展问:“如果真的不是一场骗局,我能先得到节度使的大印和杖节吗?”邢延恩说:“可以。” 于是急忙赶到广陵,和李峘商量,然后解下李峘的大印和杖节授予刘展。刘展得到大印和杖节,当即上表谢恩,然后写信给他在江、淮的亲友故旧,将他们当作心腹肱股。于是三道的地方官属纷纷派人前来迎接庆贺,还送上各道的地图和户籍,前来宋州的人络绎不绝。刘展于是率领宋州的七千兵马前往广陵。


邢延恩知道刘展已经得知内情,急忙赶回广陵,与李峘和邓景山发兵抗拒他,同时移送檄文给各个州县,声言刘展反叛。刘展也移送檄文声称李峘反叛,各个州县都不知何去何从。李峘带兵渡过长江,与节度副使润州刺史韦儇和浙西节度使侯令仪进驻京口(今江苏扬州),邓景山也带兵一万进驻徐城。刘展历来很有威名,治军严整;江、淮地区的民众望风披靡。刘展倍道兼行,在预期日子之前赶到广陵,然后派人责问邓景山道:“我奉诏奔赴镇所,你出兵抗拒,用心何在?”邓景山没有回应。刘展派人在邓景山军队阵前喊话说:“你们都是我的民众,千万不要阻拦我的旗鼓。”然后派部将孙待封和张法雷出击。邓景山的部众全面溃散,他只好和邢延恩逃到寿州。刘展率军进入广陵,派部将屈突孝标带兵三千征服濠、楚二州,派王恒带兵四千征服淮西。


要想知道刘展后来的情况,请看下篇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