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共鸣的破冰问题

陌生人临时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为使参加者放松发言,组织人常常在开始时问一些简单的题外话题,这些话题应该普通常见,目的是打开每个人的口,疏散紧张情绪,也活跃一下气氛,即所谓的破冰(icebreaking),顾名思义,就是缓冲开头沉默尴尬的的局面,使众人的大脑由关(Off)转到开(On)的状态。

破冰的话题多是的生活小事,人人熟悉,不用思考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开心一笑,就像两人见面问下天气,吃饭等,无关紧要,不疼不痒。尽管简单,凡是交流总离不开文化背景,卓别林的笑话,有人捧腹大笑,但也有人不知所然,因为没有共鸣。

说这个话题,是因为对破冰经历的感慨。参加本地BSF学习圣经,老师讲解后分组讨论,小组共有12 人,除我这个老中外其余全是老美,组长的破冰问题自然是美国方式,没想到我遇到了冰山,破得如此艰难。

“你开第一部车的感觉如何?”

容易而有趣的问题,老美滔滔不绝分享十几岁时的趣闻,如何从父母手中接过一辆高里程数的老牌车,如何逃避父母的限制而寻找刺激,如何有惊无险等等。

对车的感觉也与年龄有关,十几岁与三十几岁第一次开车的感受不同。如果问第一次骑自行车的感受,咱们可以眉色飞舞一番,说说在自行车王国的感受。但开车是出国后做的事,两轮换四轮,坐在方向盘后就像摸老虎屁股一样胆战心惊,一家人的性命系在一起,哪敢寻找刺激。

再说,买车的经历也是啼笑皆非,自娱自乐,很难与老美共鸣。去旧车市场买下第一部车时,驾照还没拿到,只得请卖主帮助把车开到家,再请朋友指点。后来儿子长大学开车,在大停车场练习两天就上路了,他对车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才是老美的感受。

“你出生的医院如何?“

听到这个问题后脑中一片空白,想不起医院,因为不是在医院出生,也没有任何出生记录,出生证是三十多岁出国前才匆匆办理的,与医院毫无关系,也没听父母讲过任何关于本人出生的趣闻。感觉要破冰,遇到的不是冰,而是空气,对着空气打拳,没有目标内容。

再听老美们津津乐道,有军队医院,有教会医院,有大使馆医院,各种各样,甚至有一位和太太出生在同一个医院,只差一天,如果再加上指腹为婚,可以成为小说情节了。

 “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糖果是什么?“

老美对糖果点心的的描述总是详细丰富,说得天花乱坠,从形状,包装,到添加料,细微味道差异等,人人眉飞色舞。

我的答案最简单,所有甜味的糖果。不是吗?那年代买白糖要有票证,有糖块就好,只要甜就高兴,掉到地上用嘴吹后接住吃,谁管什么品牌,唯一能记得的品牌是大白兔糖,不过说了他们也理解困难。

总而言之,十二块冰中的十一块快速融化了,留下一块也可自由漂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