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商埠邮票

介绍邮票,明信片和其它藏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约于1877年前后,已开办十多年并发行了多种邮票的上海工部书信馆,为便于上海与汉口两地英租界内各国人士的书信往来,在汉口英租界内设立了1处邮政代办所,专司收发汉口与上海以及厦门、镇江、福州、烟台、南京等我国沿海、沿江各大商埠(即通商口岸)之间的往来邮件。后来,由于汉口本地商务的日益发达,该代办所的业务也随之逐渐发展,寄出信件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上海方面常常不能及时、充分地供应所需要的邮票。虽曾改用邮资登记册的记帐办法,但因其使用不便而引起了汉口外商们的不满。

经过与上海工部书信馆协商,从1893年1月1日起,其汉口代办所脱离与上海方面的代理关系,并停用上海工部书信馆提供的邮票,在上海工部书信馆设于沿海、沿江各大商埠的许多代办所中首先独立,改为完全由本地自办的“汉口书信馆”(Hankow Local Post Office,简称Hankow L.P.O.,即汉口商埠邮局或地方邮局),隶属于英租界内各国商民代表及英国领事官员组成的“汉口工部局”(Hankow Municipal Council ,即汉口市政理事会)。该馆在设于汉口江边的英租界工部局楼内(旧址在今江汉关大楼处)营业,由当时受聘担任该工部局执行秘书一职的英国人亨利·米勒(Mr.Henry Miller)兼任邮务长,成为该工部局在汉口英租界范围内主管的公共事务的一部分。

汉口书信馆成立之初,曾沿用在邮资登记册上记帐并预付年金制度,继续收寄和投递汉口与各大商埠之间来往的各种邮件,然后再循惯例于年终时统一结算资费。但后来因其不便,该馆又决定改为交寄邮件时当场预付邮资并贴用邮票,不过在自行设计的专用邮票未印好以前,只得使用一种刻有英文大写“PAID”(付讫)字样的长方形双线双边邮戳,加盖在所收邮件上表示该件邮资已付清。

1893年5月汉口书信馆的自用邮票在本地印制完成,1893年5月20日,发行了第一套厚纸凸版邮票。面值有,

二分洋钱,青莲色,(淡紫色纸)

五分洋钱,绿色,(黄色纸)

十分洋钱,深红色,(玫红色光纸)

线齿x无齿

套价$600

1893年5月25日,汉口书信馆,发行了第二套厚纸凸版邮票。面值有,

二分洋钱,青莲色,(淡紫色纸)

五分洋银,绿色,(黄色纸)

一角洋钱,玫红色,(洋红色光纸)

二角洋钱,深蓝色 (浅黄色纸)

三角洋钱,红色 (浅黄色纸)

线齿x无齿

套价$200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版和二版有一个明显区别就是一版的名称是"汉口书信馆","口汉"两字并列。而二版之后,均为"汉书信馆"。根据当地当时所发行的邮票来看,当时成立的书信馆名称应为"汉书信馆"而非"汉口书信馆"。因此,个人以为第一套邮票"汉口"并列的写法之说,不能成立,是一个"汉"字的错字写法。

1894年6月,汉口书信馆,发行了第三套厚纸凸版邮票。

图同二版,纸张不同

二分洋钱,紫色,(米色纸)

五分洋钱,黄绿色,(浅黄色纸)

套价$50

1894年9月,汉口书信馆,发行了第四套厚纸代"小心"水印白纸,凸版邮票。面值有,

洋钱二分,绿色,

洋钱五分,红棕色,

洋钱一角,蓝色,

洋钱二角,棕红色

洋钱三角,深紫色

齿度15x14.5

套价$100

1896年8月,汉口书信馆,发行了第五套无水印白纸,平版邮票。图同第四套。面值有,

洋钱二分,绿色,

洋钱五分,红棕色,

洋钱一角,蓝色,

洋钱二角,棕红色

洋钱三角,深紫色

齿度11.5x12

套价$100

1896年8月,汉口书信馆将第五套普票仅30分加盖。

1分黑字盖于30分(深紫色,横盖)市价$20

1分黑字盖于30分(深紫色,直盖)市价$100

注意目录价各有不同,或相反。

1894年-1895年,汉口书信馆曾将第二,三次发行的邮票,分三次加盖欠资使用。

 

鉴于清政府在海关试办邮政的基础上,于1896年3月批准开办大清国家邮政,并于1897年2月起在各地陆续正式开办,各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商埠邮局同时奉令停办撤销。汉口书信馆也最后于1897年1月在第5版邮票上,以法文(万国邮联公用语文)加印了“P.P.C.”字样(即Pour Prendre Conge的缩写,“告别”、“再见”之意)并再次发行后,当年2月初与其他各地的商埠邮局一起被迫全部关闭。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时该馆仍剩余邮票总面值折合达68000余美元,以后上交给英租界工部局向各地的集邮者或邮商们继续出售,又大约收入了10000美元,可谓物尽其用,皆大欢喜。

 

在当时小有名气的汉口书信馆,实际上只独立开办了4年,在中国近代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式的产物。但由该书信馆所先后发售的各种邮票,以及由它所收寄或投送、如今仅少量存世的实寄邮件,不仅成为表明它在历史上曾经短期存在的重要物证,而且更是一些中外资深集邮家们所乐于收藏和研究的早期邮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