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陈治平老师
2018年3月30日
我在纽约惊悉陈治平老师去世,非常悲痛!
春节期间,与詹炳椿、汪学莲两位老师微信视频时,还特地请他们二位回学校见到耄耋之年的陈老师时,一定代我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
我在母校读书六年,无缘聆听陈老师的教诲,却在回母校当老师十年期间,与陈老师在语文组朝夕相处,有缘更有幸随时随地得到他的教诲。他是我们语文组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更是学识渊博、造诣精深、功底深厚的语文教育家,中国首批语文特级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从1982年到1988年,我在母校执教全国重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班,袁校长指定老教师刘友三、汪厚铎为我的指导老师,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支部书记陈治平老师负责督导实验班的工作。
为了保证华师一附中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校性大型公开课的成功,语文组决定让我先在刘老师的班上试讲,陈老师、吴老师、刘老师和汪老师听课后,肯定优点,指出问题,四位老师一致强调,教案可行,教法很好,控制时间,沉着应对。第二天,临上讲台前,陈老师和吴老师再三嘱咐我,不要紧张!那天,全校各部门的负责人、各学科的老师都来听课,公开课上完后,华师教育系的肖宗六教授及时点评,给予高度评价。如果没有老教师们的精心指导是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效果的。
当年,语文组承担了湖北省教育出版社编写全套语文课本的《语文备课辅导》,我刚好分到陈老师负责的高一年级组。每完成一篇文稿后,陈老师都认真审阅,不仅审核文章内容,而且还要纠正错别字、更正用错了的标点符号。后来,我每年写的试教总结、参加省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年会的论文以及在年会上的发言稿,陈老师都要在我动笔前一起商讨、确定纲要,文稿完成后再仔细审阅。我回母校十年在教学上的成长,写作能力的提高,凝聚着老一辈教师的心血!感谢语文组全体老教师!难忘恩师!感谢陈老师!
还记得,语文组长吴六林老师为了提高年轻老师的业务素质,指定书法家汪厚铎老师每周教大家练习写大字,每天写一张,交给汪老师批改。所需笔墨纸张都是吴老师自费购买,汪老师戏说这是“吴六林奖学金”,勉励大家认真学习。陈老师在大家练书法时,回忆了他的中学物理老师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特别爱整洁,教室黑板不干净,他是不板书的。还说他的语文老师不仅能用各种文体批改作文,而且写的字工整漂亮。由此给我们讲了“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勉励大家一定要练好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那些年,陈老师几乎年年暑假都去华师大参加高考阅卷,而且是作文阅卷组的负责人。陈老师做任何事情都是严谨认真的,哪怕是只负责十天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他在审阅考生作文评分过程中,发现评卷老师都不敢给考生的优秀作文打满分,于是,他找阅卷组领导和专家组商量,是不是要认真研究一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考生的作文如果完全达到了评分标准规定的条件,能不能给满分。经过大家认真讨论、研究,一致同意陈老师的提议,只要考生的作文完全符合评分标准,可以打满分。于是,高考满分作文率先在湖北出现!
陈老师还在审阅考生作文试卷中发现,湖北一个农村的重点中学考场的作文试卷,几乎每一本内的三十份试卷都是书写非常整洁、字体特别工整。因此,这个学校的考生作文平均分比其他学校都高几分。于是,他在校长召开的参加高考阅卷老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学校各科老师都要学习这个学校的好作风,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我在母校那些年,经常与陈治平老师和刘友三老师一起去参加湖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年会,陈老师要作年会工作报告,刘老师要上示范课,我要在大会上汇报教改实验工作。白天各人都有任务,晚上才有时间聚在一起,与两老在一起聊天非常有趣,陈老师不苟言笑,刘老师幽默风趣,两老都是湖南人,都是华师一的老人,都是党员,都是名师,跟着他们不进步不提高都难!
1987年第一次评高级职称,我成了学校“有争议”的人,陈老师与我的一席谈话,让我终生难忘。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是要做事的,总是要说话的。那么,该怎么说,该怎么做呢?该怎么处理好说与做的关系呢?他说,世界上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说与做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有的事情要做了再说,有的要说了再做;有的事情做了也不说,有的说了也不做;有的事情要边做边说,有的要边说边做;总而言之,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就不至于引起矛盾。
当年,我虽然已是“不惑”之年,但是,如果不是陈老师这样推心置腹的耳提面命,也许要懵懂一生!
春节与詹老师、汪老师微信视频约定,今年回去要到母校看望他老人家,真是世事难料啊!愿陈老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