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上海迁居苏州后住在官太尉桥, 一年后由于经济上的原因, 妈妈当机立断移居我外婆家。当时还在解放前,我大约5-6岁左右。 外公早早去世, 外婆家的房屋很大,前门在凤凰街, 后门在孔府司巷,是外公的祖上传下来的前清老屋。 整个住房 一共有5进, 每一进房有一大厅,两边有数间厢房,还有楼层, 后面还有一栋西洋式的平房,一个大厅带上6-7间房屋, 还有一个西洋式的花园。 在一群住房的侧面, 有一个诺大的院子,有好几亩地, 荒废的 ,我们称它为“后院”,园中有乱砖和杂草,是我儿时的乐园。 夏季,我经常在后院捉蟋蟀。 外婆家总共约有好几十间房, 但只住三家人,两个表哥家和我家, 总共不过十多个人。外婆当时住在我家, 一直到她87岁过世。
当时住进去时我们占有一进住房, 但没有全用。下层有一个大厅隔成两间, 每间的傍边有三间厢房。面对大厅是一个很大的天井,夏季的晚上可在天井中纳凉, 冬季可以坐在天井中晒太阳, 取暖。 楼上是同样的格局, 楼下的大厅, 在楼上就成了两间住房。我记得我们只住楼下一侧, 楼上有一间给我们放箱子物品的储藏室。楼上中间的两间中,有一间永远是关闭的, 我从来没有进去过。 有一次外婆胃痛, 吃了止痛片毫无效果。 我大表哥说给她抽点鸦片, 外婆上楼到那间房间, 出来后果然胃痛缓解。 我才知道那房间是专门用来抽鸦片的, 我也第一次闻到鸦片的特殊香味。那时好像刚刚解放, 政府严厉禁烟,这次违法抽烟后, 表哥把所有的鸦片和烟具统统处理掉了。大表哥原来抽鸦片, 解放后随着禁烟他自动把鸦片戒掉了。
在我们住房的一侧, 是一个院子, 中间有一条走廊, 把院子分隔成左右两半, 走廊一直通到另一进住房, 靠凤凰街的一侧。 右边院子靠近住房的一面,有一个厨房,厨房的对面是一排破旧的房子, 窗格上连玻璃都没有, 并排三小间, 我们用作柴房。 前面有一口水井, 供我们一家用水。 平时水质清凉, 只有暴雨季节, 井水变浑浊。 妈妈常常用明矾将浑浊的水沉清后使用。 这一侧的院子内种满了竹子, 是一片竹林,无论冬夏竹林一片翠绿。 竹林十分茂密, 中间筑有许多鸟窝。 早上空气清新,竹林翠翠,鸟语啾啾, 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每到开春季节, 竹园满地都是竹笋。 到竹笋生长到合适的时候,妈妈把竹笋收起, 除了自家享用外, 每年总要分给两个表哥家。 妈妈用竹笋做两种食品, 一种是油焖笋, 一种是笋豆。油焖笋临时作为下饭菜,油焖笋的做法在我的博客中有详细记载;笋豆是用笋子切成条状和大豆放在一起, 加糖,酱油和甜面酱煮熟,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就成笋豆。 笋豆晒干之后可以放较长一段时间, 当零食吃。 两种食品我都喜欢。
左边的院子种有一株天竺, 一株枇杷,一株柿子树, 还有几株香椿树。每当秋季, 枇杷成熟, 但是我们很少能够享用到新鲜枇杷, 给鸟吃了。 柿子每年都能吃到, 妈妈在柿子还没有熟透就采下, 放在米缸里捂熟。 我很喜欢柿子,真甜, 尤其是那软核。 这半边院子, 妈妈每年种点东西, 常常栽有南瓜和丝瓜, 偶尔种点玉米。 南瓜和玉米是用来吃的。 尤其妈妈做的南瓜糯米粥,印象很深。 丝瓜要等到枯黄才收获,丝瓜筋常常用作洗碗的材料。
香椿又是一种应时食品,每到收获季节, 总可以收到大把大把的香椿。 香椿有多种吃法,香椿炒鸡蛋是最常见的吃法。 妈妈常用香椿切碎和虾米放在一起, 油炸装瓶, 用它来冷伴豆腐或拌面。也可整根香椿用开水烫熟, 用盐腌制后, 晒干, 可当零食吃, 太咸, 我不太喜欢。
在这老屋中最最开心的事是过年。 一旦准备过年, 妈妈早早做好预算。 那时哥哥姐姐都已工作, 经济情况有所改善。 妈妈提前一月就要准备, 首先要买一只大蹄膀, 洗净后用甜面酱涂在蹄膀表面, 放在风口吹干, 用作酱蹄。一周前就要买好鸡鸭, 素菜, 鸡蛋等等。 还要请妈妈的奶妈来帮忙做年糕, 妈妈的奶妈年龄已近80岁, 身体健壮, 就住在凤凰街上, 每年必来帮忙做年糕。每次年糕要用十几斤糯米粉加上适当的梗米粉,做成年糕,上面还撒着桂花, 就叫桂花糖年糕。 年糕一半自己吃的, 一半是用来送人的。 自己没有吃完, 哥哥姐姐就带走一些。每年如此。还有一种猪油年糕,自家做不来, 早早请人到观前街黄天源糕团店去买,猪油年糕我最爱吃,有多种颜色, 粉红的, 淡绿的, 白色的, 一口咬上去软软的, 甜甜的, 中间还夹着糖猪油块, 透明透亮的, 吃得满嘴流油。 来美国后再也享受不到了!有时梦中还做到猪油年糕。 呵呵!
过年, 热闹啊!除了大姐在广州不能回来, 三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也不能回来。 其他哥哥姐姐都会回来。年夜饭总有一只大砂锅,里面有两只蹄膀, 一只新鲜白蹄膀, 另一只就是一月前准备的酱蹄, 颜色棕红, 所谓金银蹄。 八宝鸭也是年年都有的, 鸭的肚子破开, 取出内脏, 用糯米, 火腿, 笋丁放入肚内, 用针线缝合。 放好佐料, 蒸熟。 哈哈! 鸭子肚中的火腿糯米真好吃 (口水来了!)。年年有余, 鱼在过年时必上的菜肴,妈妈喜欢做一条清蒸桂鱼。 此外, 还有清炒虾仁, 干切牛肉,素菜,花生米等等。
妈妈高兴, 每次都要喝一盅自己制备的烧酒,用高度数的烧酒,在里面加上玫瑰花叶再加蜂蜜, 还有一种中药材(我记不清了),泡制一个月后才饮用。 冬天的每个晚上都要喝一小盅。 我哥哥姐姐都不喝酒,没有人陪妈妈喝酒,只有我嚷嚷着也要喝酒, 妈妈用一只筷子沾一点酒放在我嘴里, 也算陪妈妈喝酒了。
初二常规吃火锅。 那时的火锅和现在不同。是黄铜制成的,圆盘形,中间空心,烧木炭,四周有宽大的槽, 里面放入汤水,一般用鸡汤, 烧开, 放入火腿,香菇,蛋饺, 肉圆,粉丝,豆腐, 黄芽菜等等。 江浙一带的人不太喜欢吃辣的,火锅清亮,所有的菜肴都是淡色的,符合苏州上海人的淡雅。
妈妈看着一群自己的孩子吃的高兴, 她脸上含着微笑,吐露她含辛茹苦把这群孩子带大, 除了我还小之外, 个个都已成材 。 没有靠她丈夫的帮助, 完全由她一人把持全局, 从十分艰难中走出困境,这时妈妈心中的喜悦心情,有谁和她分享?
除了年夜饭高兴之余,我嚷嚷着要买炮仗和烟火, 买来了炮仗我自己不敢放, 一定要哥哥姐姐帮我放。烟火要在晚上放,我更没有胆量放烟火了。 当时我年幼,胆小,想来真没有出息!
初三一过, 哥哥姐姐有各自上班去了, 剩下就我和妈妈。 新年忙过一阵之后, 妈妈总有一场大病, 卧床不起。 我就忙前忙后给她递烟倒茶, 妈妈一般休息三天也就好了。 这三天里不用做菜,过年剩下的菜够我和妈妈吃一周。 那时没有冰箱,冬天剩菜放在镂空的碗厨里放一周不会坏。
妈妈的病痊愈后又眼睁睁地盼望着明年的除夕。 就好像美国的老人盼望儿女子孙或来过感恩节(Thanksgiving)一样, 早早准备好了火鸡, 红酒, 一顿晚饭过后, 儿孙们开车走了, 老两口又等下一年的感恩节。由此看来,在60 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美国也差不多。 要想养儿防老? 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