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后的波涛汹涌 民意的反抗



由于喜欢那些传下来的经典歌曲,我唱了这首泉水叮咚响,从网友们的回帖里我才知道了这首歌是当年民意选出的15首动听歌曲之一。感谢藕花提供的背景故事,我在这和大家分享。感叹压抑后的人一定是会反抗的。



从网络资料ZT及简编:

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设了一档名为“中国音乐信箱”的栏目。由27岁的王炬担任节目的责任编辑及主持人。这是一档听众点播节目,王炬每天都会读到数百封听众来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统计出听众点播最集中的几首歌曲,然后在每周一的点播时段播放。

王炬后来回忆:“这个节目非常受欢迎。当时有听众工作部,每天负责收信、拆信,然后给我电话。我就下去拿,扛一袋上来,我的办公室永远都是塞满了听众来信。”

电台的听众工作部当时做了一个听众调查,显示中国音乐信箱栏目极受好评;统计数据同时还显示:观众的点播喜好,明显集中在抒情歌曲上。听众的这种自发的选择倾向引起了时任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康普的注意。在康普的指导下,优秀广播歌曲的群众评选活动就此出炉,评选方案很快拟了出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从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创作歌曲中,评选出10首最受欢迎的歌曲,以听众的投票多少来评选。

评选活动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批准,但经费的申请落了空。稍后,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杂志愿意出资5000元(主要用于统计选票的劳务)协助举办这次评选活动,《歌曲》编辑部成为联合举办单位。应《歌曲》杂志排版需要,原定选出10首最受欢迎歌曲,改作了选出15首最受欢迎歌曲。

活动启动后,群众的参与热情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料。从1980年1月3日收到第一批选票,到1月24日投票截止,十五首的评选过程只有短短20天的时间,收到了25万封来信投票。王惊涛赶紧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警卫部队联系,请部队协助统计。《歌曲》杂志方面则由从部队转业的冯世全负责,联系他的老部队北京卫戍区部队,几个团拆了近一个礼拜。

当时,《歌曲》杂志还发布了将要出售入选歌曲歌篇的消息。所谓歌篇,就是刊印入选歌曲的彩色折页,售价为2角一份。结果,许多投票信里面都夹着皱巴巴的毛票。据《歌曲》编辑部舒小模回忆,听众订购总额达39.8万元,歌片销量超过200万份。

评选统计结果显示,得票前15首歌曲几乎清一色全是抒情歌曲,依次如下:

1)祝酒歌
2)妹妹找哥泪花流
3)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4)再见吧,妈妈
5)泉水叮咚响
6)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7)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
8)大海一样的深情
9)青春啊青春
10)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11)太阳岛上
12)绒花
13)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14)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15)永远和你在一道

第16至20首依次是:《周总理,你在哪里》38645票;《红杉树》34338票;《西沙,我可爱的家乡》33156票;《草原之夜》32561票;《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32224票。

原来是《妹妹找哥泪花流》排第一。祝酒歌第二。后来补报选票,两者换了位置。这一数据补报背后,有主办方的谨慎考虑。《祝酒歌》的创作背景是歌颂“四人帮”的垮台,歌中饱含着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美好期望。其政治正确性显然要远远优于《妹妹找哥泪花流》,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主办方选择以“部队补票”的方式,完成二者排名位置的互调,使《祝酒歌》以微弱优势胜过《妹妹找哥泪花流》。

补票同日下午,还安排了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和总政歌舞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审听入选歌曲。期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

王惊涛按照得票顺序,将入选的15首歌曲一首一首放给大家听。会议室气氛很严肃,15首抒情歌曲集中在一起播放,那个抒情的气氛与1980年早春的严寒有些不协调。专家们开始发表意见,对本次评选大多数是肯定的,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提出做一些调整,例如,有人提出是否选20首,这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和《周总理,你在哪里》就都选上了。马上有人反对,《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不能排在最后,要选必须排到第一。选20首的提议遭到《歌曲》编辑部的坚决反对,20首歌篇要浪费印张,而当时纸张极为匮乏。正在激烈争论时,站在大录音机那里放歌的王惊涛,用浑厚的男低音说:这是强奸民意!王惊涛的话整个会议室还是能清晰地听到。会议室里立刻变得静悄悄的,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民意如铁不可篡改。1980年2月15日和16日,“15首最受群众欢迎广播歌曲”音乐会先后在首都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举行,李谷一、李双江、郑绪岚等原唱到场,上万观众把场馆挤得水泄不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歌曲》杂志,也因为这场评选而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同,据主持杂志的冯世全说:15首之后,《歌曲》的发行量直线上升,发行量从几万份涨到1983年的37万多份。

15首评选出炉后,曾长期占据主流乃至垄断地位的战斗色彩浓厚的歌曲也不甘示弱。1980年4月,来自十三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的131名歌手在北京参加了为期十三天的民族、民间唱法、独唱、二重唱会演。4月23日,参加会演的全体歌唱演员向全国歌唱家、人民的歌手们公开发出了一份《高唱革命歌曲的倡议书》。

倡议书中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外来的某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在某些人们中间传播,它同我国人民的革命精神面貌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受党长期培养的文艺工作者,人民的歌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用革命的、前进的、健康的歌声去抵制那些靡靡之音。我们殷切希望词、曲作家们多创作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内容,鲜明的战斗风格,浓郁的时代气息的歌曲去教育人民、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演员们发出倡议:在演出舞台上,大唱革命的健康的歌曲,并且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部队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去,教唱革命歌曲。

随后,针对十五首,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也向全军推荐十二首歌曲,要求在全军掀起一个大唱革命歌曲的热潮。这十二首歌曲是:《向国防现代化进军》、《战士的回答》、《四化建设是鲜花》、《我当上解放军》、《人民是靠山》、《走上练兵场》、《杀敌立功歌》、《我爱我的称呼美》、《战友之歌》、《连队的歌声》、《像雷锋那样》、《跟着共产党走》。

音乐界为消除15首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谓不遗余力。1980年5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六个部门向全国推荐了12首具有战斗精神、时代意义的歌曲。15首中,仅有《再见吧,妈妈》一首入选。

12月,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又联合举办了一次优秀群众歌曲评奖活动,此项活动的评选方式不再由群众说了算,而换作专家说了算,由各省市词曲作家、音协负责人,各省市文艺团体推荐组成的专家评委会,投票选出了31首优秀群众歌曲。排在最前面的是:《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人民战士的母亲》、《打桩机在歌唱》等。15首中的《祝酒歌》、《再见吧,妈妈》、《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只出现在名单的尾部。但广大的群众对这选出来的没多大反映。这些告诉我们什么?当一种形式要强加于人们的头脑的时候,可能适得其反,得来的就是沉默的反抗。

yuanyuan8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明海蓝天' 的评论 :
祝酒歌确实好听,很正气。
明海蓝天 发表评论于
当时最喜欢的是祝酒歌,是民心所向。
yuanyuan8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rgi' 的评论 :

GCD是什么简称?觉得政治正确性有点可笑。谁服你。
corgi 发表评论于
GCD 现在还这样,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