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根斯坦与他的师傅罗素及师爷怀特海(这爷仨据说谁也不服谁)是上世纪最积极有成效的一支哲学大师。今天被称为欧美的所谓分析哲学(顺便提一下,这个名词本身是对哲学的分析特性的一个极大误导)主要是延续维根斯坦的所谓语言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虽然维根斯坦关于语言哲学的理论对世界哲学以及上世纪的所谓后现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的片面性也对主流哲学界产生了目前仍然明显可见的负面影响。
与维罗怀爷仨大约同期对专业哲学界乃至主流社会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的的另外两支哲学为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及萨特尔的存在主义这一支,以及尊崇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支。从人类哲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哲学除了给不论是专业的还非专业的哲学人员带来哲学上的虚幻以及对黑格尔及之前的哲学误解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成果。当人们提及他们的哲学时,似乎除了曾经因他们在哲学界的名望而产生的光环之外,没有任何可以在哲学发展的逻辑链上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标记,人们用来称谓他们的只有那些喜欢皇帝新衣的人才热衷使用的“很难懂”三个字;而萨特尔的存在主义不但对专业哲学而且对人类文明来说都具有灾难性的影响,及负面影响之深远超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比较形象的表现是,上世纪中叶发生在法国的文化大革命对世界文化的负面影响远超过同时期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至于辩证唯物主义,鉴于在中文社区的敏感性,这里就不多加评论了。
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对专业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至今仍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与上面提到的那两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上面那两支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那些代表人物自身的哲学,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本身缺乏可以带动哲学发展的生命力或他们的哲学所具有的虚幻及消极因素所导致的负面影响,但是维根斯坦哲学本身是积极而且可以开花结果富有成效的,而它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内在的盲目消极的因素在专业化了哲学发展中一种表现而已。这是因为,维根斯坦的理论本身确实弥补了之前的西方主流哲学上一个缺陷,但是当维根斯坦宣称他的理论就是哲学的所有之后,专业哲学界不但就信以为真了,而且这种信以为真之后的影响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专业哲学界的一个普遍的思维方式。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维根斯坦宣称他的语言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之后,那些信以为真的不是小学生,不是中学生,不是大学生,不是整天教导大中小学生们要学会独立思考的教师们,而是整天教导教师们及全世界的学者们如何独立思考的专业哲学界的诸多所谓权威们。这样的令大中小学生们都会感到错愕的戏码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一再地在主流哲学界上演着,当辩证唯物主义者及所谓的非黑格尔现象学者还有海德格尔主义者们声称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对形而上学的全面否认时,整个专业哲学界就信以为真了,而且信了一个多世纪;当胡塞尔说现象学的意义在于意向对意识的影响而不是黑格尔对现象学的论述时,整个专业哲学界就信以为真了。
这里还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插曲。今天人们一提起分析哲学时,在维根斯坦之前还会首先提到他的老师罗素,人们会说罗素奠定了所谓通过对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的分析哲学。而事实是,当罗素听到用所谓的语言分析来取代传统哲学时说,他被那种说法给吓到了(dumfounded)。另一个插曲是,今天一提到分析哲学,人们必提所谓的维也纳学派,认为他们是分析哲学的真正推手,而维也纳学派则把维根斯坦推为他们的掌门,但是维根斯坦声称他从来就不是什么维也纳学派的人。
你看,与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尔争相把名头往自己身上揽,辩证唯物主义者号称自己是唯一正确的哲学不同,所谓的语言分析哲学的开山鼻祖似乎是别人硬给加冕的。尤其是罗素,他显然对于用语言分析取代哲学的说法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的。而维根斯坦虽然是用语言分析取代哲学的倡导者,但是却不愿承认自己与被认为是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的维也纳学派有半毛关系。
顺便提一下,罗素和维根斯坦在哲学家中也属于一种另类,他二人非富即贵,都是豪门出身。
那么,回到本文的题目来,什么是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它的问题又何在呢?
维根斯坦哲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前期维根斯坦哲学,其主要代表作是“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i]”,其核心思想是存在一个我们无法描述的世界,也就是今天一些对维根斯坦稍有了解的人喜欢说的那句,“对无法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另一部分叫做后期维根斯坦哲学,这时他已改变了他前期的看法,但是仍然认为语言哲学就是哲学的全部意义,其主要代表作是“Philosophical Invesigations[ii]”。
他的前期哲学主要受到叔本华的影响。自康德提出自在界与现象界的区别之后,黑格尔与比他稍年轻些的最讨厌黑格尔的德国同胞叔本华对这一区别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做出了反应。黑格尔创立的现象学,从对意识的观察出发考察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而叔本华则对现象本身做出了划分,认为有些现象超出了我们所能描述的范围。前期的维根斯坦认为叔本华是正确的,因而提出了“对无法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
不论前期的维根斯坦哲学还是后期的维根斯坦哲学不但是建立在对于人类语言作用的认真思考之上,而且是弥补了他之前的哲人们对于语言作用认识的一个空缺。这并不是说,维根斯坦之前的哲人们都不重视语言的作用,从古希腊开始,语言从来都是哲人们所重视的一个核心内容,这也其实也反映在亚里士多德把他老师的辩证法误解为与诡辩术同类这一点上。而维根斯坦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对语言分析在哲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但是,正如他的老师罗素认为的那样,维根斯坦的语言分析哲学本身显然不够作为哲学整体的分量。遗憾的是,主流专业哲学界居然不这么认为,这使得原本是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有积极意义的进步反而成为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直至今日仍延续着的对于主流哲学整体发展的一个阻碍,他的直接影响便是如Bryan Magee在他的哲普读物《哲学故事[iii]》中指出的那样,“此后,英语世界的很多哲学理论便专门针对语言的分析,尤其是语言的意义,参考,以及真理。”我在前不久的两篇文章中[iv],[v]也相应地指出了今天的专业哲学界诸如把分析哲学作为哲学分析的定义以及试图用所谓的一阶逻辑的语言来表达哲学内容等现象。
那么,为什么说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是片面的呢?很显然,从Bryan Magee的口气中可以看出,作为今天的哲评大军的一员,他并不非常认同罗素的立场。罗素肯定有他的看法,我不知道他的理由是什么,但是我认同他的判断。而我这么判断自有我自己的理由。我的理由在于如果读者有兴趣读了维根斯坦的“Philosophical Invesigations【2】”的话,你可以发现他对于语言的特点及功能的分析中明显缺少两个部分:1)对于复杂过程的抽象而产生的语言的新概念及关联;2)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的功能[vi]。
按照黑格尔的现象学观点,哲学本身也是一种现象,而哲学这种现象的理论部分显然是由语言来构成的,因此,至少在哲学理论这部分,维根斯坦试图在语言哲学与哲学整体之间找到严格的对应关系的努力似乎是有道理;尽管如此,由于他的语言哲学缺少了上述两个部分,便使得他的语言哲学与哲学整体之间相差甚远。至于完整的语言哲学是否可以等价于哲学整体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在我写此文时并不明确,但是即便有那么一种对应关系,也不会是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因为它缺少了上述两点,而第一点的缺少尤为致命的缺陷。
更确切地说,维根斯坦不但没有考虑到语言的上述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而且按照他对哲学与语言的关系的理解,上述两点根本就是被排除在哲学应该考虑的范围之外,因为他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解释理论及概念的语言意义,找出其中的错误来,至于其它的知识性的工作已经不是哲学所要关系的了。这样的看法显然是不对的,是导致他的哲学成为主流哲学发展的阻碍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这一原本是对人类哲学的重要贡献的哲学发展之所以成为哲学发展的阻碍与海德格尔哲学,萨特尔哲学,及辩证唯物主义反而有了一个共同的原因:将哲学的范畴严重窄化了。
维根斯坦语言哲学中所缺少的两个基本要素恰恰都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中明确地表达[vii],[viii]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无天地之始,常有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故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另一方面,维根斯坦对语言的作用的研究又是老子哲学所不具备的。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西方文明互补的例子。如果维根斯坦当初如黑格尔那样读了《道德经》,而且比黑格尔更好地理解了《道德经》,那么他恐怕就会意识到他的语言哲学中缺陷了。
可惜,直至今日,尽管所谓的对比文化,对比哲学已经在形式上成为了一个专门的学科,人们对于中西方文明在远古时期的互补性的了解基本上为零。去年我曾一再试图给中文的哲学杂志投稿讨论老子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互补性,但一律被打枪,因为今天中国的专业哲学杂志界根本没有人读得懂我的文章。今天中国的专业哲学界里了解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上不懂西方哲学,了解西方哲学的基本上对中国古典哲学不屑一顾。即便有两者都了解的,也没有人真正读懂了老子及古希腊的。。。。。。
[i]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by Ludwig Wittgenstein (1921), original language: German, Project Gutenberg’s release 2010, contributor, Bertrand Russell, Transl. C. K. Ogden, Produced by Jana Srna, Norbert H. Langkau, url: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5740/5740-pdf.pdf
[ii] Philosophical Invesigations, by Ludwig Wittgenstein (1953), original language: German, Transl. G. E. M. Anscombe, pub. Basic Blackwell Ltd, 1958, 108 Cowley Road, Oxford, OX4 1JF, UK
[iii]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by Bryan Magee, ed. Neil Lockley, Pub. DK, New York, 2001, pp 206.
[vii]戴榕菁:《解密老子道德经(上)》,Bloomington,IN:Authorhouse 2011年,ISBN: 978145672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