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我

听从心灵的声音,讲述感动的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是70后妈妈,上有七八十岁父母,下有8岁稚子,全职工作的同时还是拥有两个猫主子的铲屎官。生活中恨不得把自己掰成N瓣,把方方面面照顾周全。最近突然有一种奇妙的想法,狡兔尚有三窟,我愿意拥有三种年龄的自己。

一,90后的我

我目前的工作已经到了职业的天花板,想想同样的工作还要干二十年,难免有些意兴阑珊,但如果是九零后的我,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大公司,工作地点、工资、福利都好,而且工作中锻炼机会也多,90后的我会每天兴高采烈的去上班,接受各种新思想和新事务,不同的心态干同样的工作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和心情。

同样是面对公司以外的工作机会,人到中年出于各种顾虑,跳槽总是瞻前顾后,如果是90后的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会兴奋的迎接每次挑战和机会,减少那些不必要的顾虑,获得更多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到后来就局限于公司,家,孩子的学校三点,如果是90后的我,会每天去结交新朋友,经常与朋友结伴旅游,一起运动,一起去品尝美食,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80后的我

孩子像精力旺盛的永动机,而做为70后的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没有多余精力再赔孩子上蹿下跳,而心里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跟中年人似的,于是夏天周末学老外带孩子出去露营,漂流,hiking,而70后的父母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觉得只有在自己床上才睡得着,露营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hiking,自己都走不动,还要背着水,拖着孩子,更是望而生畏。但不去吧,孩子宅在家里看手机电脑后果更糟糕。如果是80后的我,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这些对孩子有益的室外活动,同时自己还能享受这个过程。

另外对一种语言的接受速度跟年龄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大,接受得越慢,70后的父母大多是中年移民,英语进步如同蜗牛爬,而同期来的孩子,英语却是一日千里,特别是很小就来到国外或者生在国外的移民二代,干脆就不说中文了,生活中全用英文,70后父母最后可能跟自己的孩子之间的交流都成问题。而80后父母大多是二十几岁出国甚至十几岁就出国了,70后父母的英语跟他们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三,50,60后的我

中年才移居海外的技术移民,多半国内外两头踏空,一方面没有赶上国内的高速发展红利或者因为不是来自北上广,没有丰厚的房产做后备,离财务自由还很远,还得老老实实找工作,而且工作十五年以上才能退休;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婴儿潮黄金年代已过,在七八十年代,一个家庭中一个人工作养活全家人还能保持高质量的生活是常态,而现在普通中产家庭,夫妻两人都工作成为主流,否则不能维持相应的生活质量。大家也许还记得以前归国华侨的风光,那是因为那时中国人普遍收入低,外币值钱,而现在移民回国探亲鲜有不失落的。国内的高铁,新机场让人目不暇接,过去那些不如自己的同学好友现在仿佛个个都比自己强。

同样面对强烈的对比,如果是50后或60后,心态就好得多,一方面他们已经五十知天命或六十而耳顺,已经可以开始憧憬享受福利的退休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或文革的洗礼,知道名利乃身外之物,相对于财富,全家人的平安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两头失落的境遇早已淡定,幸福的感觉来自于于内心,他们不愿做无谓的比较而自寻烦恼。

90后热情洋溢,80后精力充沛,60后平和安详,他们各有优势和幸福的理由,难道就剩下我们70后独自在风中凌乱? 不,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70后承前启后,经过一定的努力和修炼就能集大家所长,拥有以上狡兔三我的幸福。

首先修炼心态,去掉没有意义的焦虑和胡思乱想。我们虽然没有60后的那段艰难的阅历,但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经验,没鞋穿的时候想想没脚的人,不把自己跟国内比,做到知足常乐应该不难,一样能享受60后平和的幸福。

其次坚持锻炼身体,养精蓄锐,我们当父母的就像一段橡皮筋,经常被生活拉扯,但如果拉得太紧必然被拉断。而我们的优势是有足够的自控力,和生活经验,让我们游刃有余的做一个精力充沛的父母。

最后放下包袱,开放思想,轻装上阵,努力学习,马云说过,四十多岁,请花时间做好自己,别东想西想。做好自己最喜欢和最能做的事情才是通往幸福之门的关键。

温妮燕 发表评论于
不止十年,65岁退休,还有20年,既然是奋斗,就要抬头看路,不能只能低头拉磨,你说对吗?
衡山老道 发表评论于
70后还可奋斗10年,别东想西想,哈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