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樨肉,北京人常写作木须肉,其实错了。宋张镃《客有折秋香来桂隐者喜成七言呈以道》诗有云:‘半纪移居野水旁,年年尝为木樨忙。’说的就是‘木樨’,实则桂花也,然而北京的木樨肉绝对不是上海的桂花肉,木樨指的是鸡蛋,取其色似也。
通常来说,木樨肉都是现炒现吃,但我吃到过一回冷食的木樨肉,不承想竟美妙不可方物,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于事则历历在目,于味则齿有留香。
那是1962年的夏天,时与孟元老共事,编辑《汇校本楚辞》。酷暑难当,编辑部有一台老式的摇头风扇,大家一致同意照顾主编,就给搬到了主编室中,我们一房间十几个人,个个拿把蒲扇,倒也是一景。主编孟元辛,时六十有四,年过花甲且精力充沛,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架子。
有天中午,孟元老特地嘱我去陈梓老家中取一函刚从故宫借出的《宋刻本楚辞》。好在陈府离编辑不远,骑车也就半个小时的样子,骑得快了反而凉风习习,好不快哉!
到了陈府,与门前的警卫费了一番周折,那时陈梓老担任文化部长,暂住在总政大院,而我却刚进单位还没有拿到工作证,最后还是给编辑部打了电话,才让我进去的。
陈梓老的二公子陈杰夫(元禀)与三公子陈尔东(元启)都是我的学长,我们在排练莎剧《哈姆雷特》时杰夫正在追求扮演欧菲莉亚的叶辛如,时常来我们剧社探班,也给出了不少的艺术指导,真正是受益匪浅;至于尔东,当时担任校刊的主编,我也给他投过几次稿,与二位都算是旧识了,叶辛如毕业后嫁给了开国将军杜大力之子,那是后话了。
陈梓老见到我很是高兴,说书已经叫驾驶员送去出版社了,与我正好错过。陈梓老问了我一些出版社的事,我也说了一些青年编辑的生活需求,相谈甚欢。我知道陈府从不留客用饭,遂起身告辞,谁知陈梓老定要留我吃饭,由于他已吃过,便唤家中保姆给我另备一份。
时日久远,别的菜肴都也记不清了,倒是有盆木樨肉,让我终生难忘。菜是装在一个白色的浅盆中的,量并不多,但看着很精致,木耳黑中透亮,黄瓜也相当精神,鸡蛋摊得很碎,沾了不少的油水,正应了金朝蔡松年的 《江城子 公有诗八尺五湖明秀峰,又云,十丈》词所云:“ 留取木樨花上露,挥醉墨,洒行云。”之意。
菜很入味,汁水浸透了食材,酸香甜美,齿颊留香,与温热的米饭搭配食用,很是落胃。我向厨娘打听其中的诀窍,原来这盆木樨肉是昨晚炒就备下的,因此才会吸透了汤汁,真是神来之笔。
这道菜,我家中后来也仿制过几次,隔夜炒好后放到第二天中午再吃,虽然鲜美,惜拙荆乃江南人士,终不谙燕府佳肴之髓,总是与陈梓老家中的木樨肉差上那么一口气。
如今孟元老和陈梓老均已作古,音容笑貌,即如眼前。陈梓老辞世之后,那位厨娘亦不知所终,真正令人扼腕。
--------------------------------------------------------------------------------------------
这篇文章怎么样?是不是很有“似曾相识”之感?学会方法,你也写得出来,待阁主逐一揭秘:
XXX,就是YYY。某朝某人《某诗(词)》有云:‘XXXYYY’说的就是‘YYY’,...。——起文,先点题,一家要引经据典,引用诗词,越冷门越好,千万不能“红烧肉是上海人最喜欢吃的东西”,完了,立意就不高。
通常来说,XXX都是XXX,但我吃到过一回YYY的XXX,不承想竟美妙不可方物,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于事则历历在目,于味则齿有留香。——第二段,介绍食物,一定要点出自己吃到的与众不同。
那是1962年的夏天,时与孟元老共事,编辑《汇校本楚辞》。——称呼老先生,ABC先生,一定要用“AB老”,用“A老”者,俗不可耐也。“共事”者,一扇门进去,就算共事。
酷暑难当,编辑部有一台老式的摇头风扇,大家一致同意照顾主编,就给搬到了主编室中,我们一房间十几个人,个个拿把蒲扇,倒也是一景。主编孟元辛,时六十有四,年过花甲且精力充沛,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架子。——这段其实就是编辑只有一台电风扇,被主编霸占了。
有天中午,孟元老特地嘱我去陈梓老家中XXX。——好一个“嘱”字了得,若不用“嘱”,可以改用“托”。
好在陈府离编辑不远,骑车也就半个小时的样子,骑得快了反而凉风习习,好不快哉!——别说单位派车了,连坐公车都不能报销,所以只能自己骑车去。
到了陈府,与门前的警卫费了一番周折,那时陈梓老担任文化部长,暂住在总政大院,而我却刚进单位还没有拿到工作证,最后还是给编辑部打了电话,才让我进去的。——刚进单位的毛头小子,还在试用期。
陈梓老的二公子陈杰夫(元禀)与三公子陈尔东(元启)都是我的学长,XXXXXX,与二位都算是旧识了,叶辛如毕业后嫁给了开国将军杜大力之子,那是后话了。——称同辈,一定要号(名)同写,显得亲近,表示自己是连名带号都晓得都能称呼的,最后再补充另一个名人,似乎与自己也有关系。
陈梓老见到我很是高兴,XXXXXXX。XXXXXX,相谈甚欢。——一定要“见到我很是高兴”,一定要“相谈甚欢”,切记切记。
XXXXX,谁知陈梓老定要留我吃饭,XXXXXX,便唤家中保姆给我另备一份。——“定”字,又是神来之笔,若不用“定”,可改成“硬”;“唤”字亦佳。
时日久远,别的菜肴都也记不清了,倒是有盆XXX,让我终生难忘。菜是装在一个白色的浅盆中的,量并不多,但看着很精致,XXXXXX,正应了某朝某人的 《某词》所云:“ XXXX。”之意。——再次点题,前文引诗,这里就要引词了。一定要“量少而精致”,量并不多,事实上因为是昨天的剩菜。
菜很入味,汁水浸透了食材,酸香甜美,齿颊留香,与温热的米饭搭配食用,很是落胃。我向厨娘打听其中的诀窍,原来这盆木樨肉是昨晚炒就备下的,因此才会吸透了汤汁,真是神来之笔。——冷菜温饭,因为都是吃剩下的。
这道菜,我家中后来也仿制过几次,隔夜炒好后放到第二天中午再吃,虽然鲜美,惜拙荆乃江南人士,终不谙燕府佳肴之髓,总是与陈梓老家中的木樨肉差上那么一口气。——一定要家中仿过,一定要仿不到位;不能仿,显自己拙笨;仿得一样,原版便失了精贵;一定要能仿却差一口气。
如今孟元老和陈梓老均已作古,音容笑貌,即如眼前。陈梓老辞世之后,那位厨娘亦不知所终,真正令人扼腕。——最后,一定要怀念一下老人,感叹一声,美食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