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之时得了病只能求巫医了,十个人治活了一两个,巫医也成了神医,现在看来,靠运气也就是这个水平,你要是当得上巫医,一定是个重要人物。
后来慢慢进步,除了生活水平大增,控制环境的能力(材料(铜铁)、工具、水陆运输、控制利用水利、农业)提高,文化(如礼乐)也形成了,新思维在全世界几个文明中心同时兴起(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医学也有了医学之父希之称的波克拉底。
可是我的感觉是医学波克拉底成了医学界的代表,是西方至上的反应,神农尝百草已经千年了:
虽然神农未必是个人,但其代表的中国当时对医药的理解,是真的,没别的,一点一点尝试出来的,也许经历了几百年,千年,但认知在那儿。波克拉底的时代,中国医学已经大大领先了:
百度: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则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不仅实践,还有理论,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中医的基本概念)。不过西方之后的千把年没进步,中医也没在方法论上有创新,除了受社会伦理的局限,中国文化传统缺乏科学思维,所以当欧洲在科学革命、实验带动下买入现代医学,中医整个沦为巫医。
中医的理论本身其实很”科学“,就是人类如何认识外界,包括人的身体,病理,健康伤病的现象、影响和治疗的方法。对此第一步是列举现象事实,第二部是找到描述这些现象事实的语言,第三部是建立一个理论,用理论来解释,然后,第四部,把摸索到的治疗方法;联系到理论所规范的系统内,这就形成一个医学系统。你的局限性既受到实践方法(比如解剖学)的限制,也受到理论的限制,因为你的思维必须在一个框架内实践推断。中医在远古虽然在普遍无知时行之有效,但这一框架如果不能不断翻新,必要时推翻,重新建立新的框架(库恩科学革命结构),否则只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这是一两百前中医和孔学的状况。
现在西医基本压倒中医,中医也有不断的发现、改良、更新,方法论也提高了,许多西医的方法也加以采纳,但整个理论基础依旧无法解释病理,诸多观念无法解释清楚,还是基于神秘的基础,许多疾病也无从着手。
西医也有西医的问题。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是说治疗“症状”,而非切除病原,根治。这是西医一个普遍的特征,然而并非西医对病理学、病原缺乏理解,很多治疗方式是基于对病理的理解,虽然大部分门诊医生的知识还是很局限。另外一个问题是西医在精神上是科学“部分加起来等于总体”(reductionist),而人体的生理机制往往不是如此。现代的生活环境和诊断病状的能力的提高也常令医生误诊,我的感觉是除了感冒,医生啥也说不清,即使头疼也没治疗的办法。至于医疗和金钱挂钩,谁也逃避不了。
西医的问题,即使社会体制,利益主导的问题,也反映了医学研究的现实:即使今天大家赞叹医学的成就,我们对人的身体的了解还是微不足道。我对头疼的法子是不跟医生提,问了也没用。肚子胀?我知道的比医生还多。至于减肥,美国都成了上纲上线的问题。
正是因为西医对诸多绝症毫无招数,无数面临死亡的病人才纷纷寻求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按照西方的标准就是巫医。巫医的特征是”反科学“,也就是不能用科学(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证明有效的药物或疗法,不少还证明害多于利。不过如果什么医生都没办法,而你马上就没命了,这药这法子是否经过临床试验,无关紧要了。
对于癌症一类的病变,中医觉得原因不是细菌感染细胞病变之类的原因,而是身体五行失调,身体原有的机制被打乱,这种把疾病当作人身全身失调的观念,是东西方最大的区别,综合治理(holistic)也是广大对西医失望的民众看中的优点。现在大家公公认西医的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吧疾病分离来处理,无视病人的饮食、心态、居住环境和活动规律,结果简单的病压住了,不能根除的案例很多,治不好的也不少,治好了,却没根治,又导致复发也有,对那方都是浪费。不过不论西医多少问题,中医和替代医学也没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最近成为主流的癌症免疫疗法是西医威力的代表作,但反过来,跟中医“调节身体”的观念也吻合,要根除一样疾病,是要引导身体把这疾病排除在外。这里说“观念吻合”,治疗法是跟中医无关。不过,如果中医对人身毫无深入的了解,西医也仅仅是皮毛。问题还是那个,你知道细胞、循环、血液、骨肉、内脏,离身体如何运作差的远了。中医的“了解人身,利用人身的机理治病”的想法,也许也不差。
最近这方面的例子,是对安慰剂效应的理解。
安慰剂(placebo),就是给你吃假药,但不告诉你。一种药是否有效,必须通过排除安慰剂效应证明有效,才能被认可。整个临床试验很难,很费劲,很费钱,现代药物必须通过临床试验才被批,造假很高。这里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安慰剂确实有效。
一般医学界认为安慰剂有效,但主要是心里,对不少疾病,那也很好,比如疼,没什么好办法,安慰剂能治好,最好了。
这一观念现在也有人不信了。
上周《纽约时报》介绍了一个较新的研究,意思是安慰剂真的能治病。
领头的Ted Kaptchuk觉得安慰剂不是真的能治病,然而医生给你安慰剂的过程,激发了你体内调整机制,这一效应,达到了(这是我用中医观念的解释,未必是他的原意)消除病疼的效果。Kaptchuk觉得针灸就是个例子。我觉得他可能误解。疼是神经和大脑的反应,针灸及其可能打乱的大脑接收到的信号,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效果。但他的想法倒是应对了中医的核心观念:把身体调理好了,百病不侵。
信他的人还不多,结果也不是公认,不过就我们的无知,也许巫医(中医?)是将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