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投票

    去年底,考虑到我的绿卡就快满十年,就十分踌躇要不要“变成”美国人。记得前年去墨西哥,一家五口只有我一个人是中国护照,出境入境和他们母子四人走不一样的通道,甚至因为要联网核对身份而差点耽搁了航班。机场的一位印度裔工作人员当时就笑道:“我劝你还是入籍吧。我先生坚守了印度护照二十九年,最后还是换成美国护照了。”

    当然,自从川普上台之后,大家也都人心惶惶,觉得绿卡身份也有随时被取消的危险,不少朋友自然会劝说我小心为妙,早入籍为好。我一直犹豫不决。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终于现身:我们所在学区的董事会改选,居然也只有公民才可以投票,而且必须是注册登记了选举权的公民。想着三个小孩都要在这里读十来年的书,加起来就是三十几年,不能参与学区事务的投票似乎实在难以让人接受。于是,去年十月底我也填交了入籍申请表。

    等到今年八月,也终于宣誓入籍。宣誓那天,就有法庭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注册投票。我自然说要,跟着就填了表,签了名。在十一月中期大选之前,也及时收到了两份信件,一封告诉我注册成功,另一封告诉我应该去哪里投票。

    从十月开始,微信上、网络上到处都是催促大家投票的帖子和文章,号召大家不能再做“哑裔”。投票日这天,我凑巧在家上班,也因此更觉得责无旁贷要去完成自己第一次投票的使命。

    为此,我还在网上研究了一番各个候选人。候选人里有六七十岁的老政客,也不乏二十郎当的毛头小伙子,颇让我惊讶。当然,更多的还是那些对政治事务热心的、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女。各位候选人的简历和理念陈述,也看得人眼花缭乱,我心底嘀咕是不是哪个看得顺眼就该选哪个。可是光要记住那几十个人名,也很费脑筋,好在微信上有社区热心人士到处散发投票指南,让我也觉得不那么心虚了。

    冒着淫淫霏霏的秋雨赶到小学校,发现来来往往的人还真不少,停车场都车满为患。按路牌指示走到投票点,就见一个大房间里有五六组工作人员,每一组有两三个人,每一组旁边有一台投票机器。房屋中间则是有隔板挡着的写字台,好让投票人在填写选票时有足够的隐私空间。

    门口的一组工作人员问我住在哪条街上,然后告诉我应该去哪一张桌子去核对身份。到了那里,果然找到了自己入籍宣誓那天填写的注册信息。签了名,就拿到一张长长的选票,外加一张配套的文件夹,让投票者可以遮盖住自己的选票。

    细看选票,就见大约二十栏选项,有州长、参议员、众议员、统计长等等职位,每一项下面罗列着民主党、共和党、保守党、绿党等党派的候选人,甚至还给了一个空栏,为的是让投票者可以写进一个不在名单上的名字。

    我填好选票,又被告知必须使用领取选票的那张桌子边上的投票机:机器看上去颇像一个打印设备,而选票也是像复印资料的原件一样塞进去的。在我前面有位看去足有九十岁的老人家,不知道做错了什么,怎么也塞不进去,最后只好请工作人员特别处理。我因是第一次投票,每个环节小心翼翼,且不停向边上的工作人员求证,倒引得她开玩笑,说要向我额外收取十元费用。

    回去路上,看见各式人等络绎不绝冒着秋雨前来投票。新闻报道说,这次民众的投票热情几如大选之年,许多地区选情十分胶着。如此想去,我这第一次投票也许还真能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呢。

(原发于《世界日报》2018年11月21 日“家园小品”)

 

格利 发表评论于
好羡慕你有投票权,可以行使一个公民真正地参政议政的权利。
宝宝抱抱 发表评论于
我也想投,可是没时间研究候选人和他们的政治理念。
还有一个原因我没投成是因为我的选票到投票截止日那天才收到,我回到家已经是傍晚 ,一懒就错过了。

我怀疑我的选票到的这么晚,一是我是在截止日期两个星期前才登记的。二是那个摆摊登记的人支持民主党,而我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哪个党,所以他们怀疑我支持共和党 ,干脆到截止日期前一天才给我寄选票,让我无法投票。


不过可能我不用等收到选票,可以直接去投票站投票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为您的积极参与美国政治点赞!美国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子孙后代的家园,盼望美国好就要参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