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一國兩制》的問題,在臺灣又引發了一番爭論。
我們不妨客觀評量一下,國際社會是如何看待大陸與臺灣《一國兩制》的問題。事實上,《一國兩制》,早就已經是國際共識了。
世界上約有195個國家,承認臺灣是主權國家的只有17國,佔世界國家總數的8.7%,承認北京政權的佔絕大多數的91%。在各國與大陸的建交公報中,有的承認(recognize)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的雖然不直接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會表態“認知”(acknowledge)北京政府的這個主張。
承認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17國中,除了梵蒂岡有特殊宗教地位以外,其他的16國,在國際上都毫無影響力可言。這17個臺灣邦交國的經濟總產值,大約不到世界的百分之一。
不論我們喜歡不喜歡,我們必須承認,世界舞臺看待兩岸問題,很清楚,只有一個中國,而中國是由北京政府代表;臺灣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一個獨立行使治理權的地區。
事實上,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都曾公開宣示“臺灣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Taiwan is not an independent, sovereign country.)
依此而論,如果我們把大陸與臺灣相提並論,豈不就是《一國兩制》嗎?一個以北京政府爲代表的中國; 與兩個行使不同政治體制的實體,一是北京,一是臺北。
當臺灣舉著《中華臺北》的旗幟,擡頭挺胸參加奧運的時候,其實就代表著臺灣已經坦然接受了《一國兩制》的國際共識。《中華臺北》英文是“Chinese Taipei”, 其含義更加明確,就是《在臺北行使獨立治權的中國人》。
簡單來説,國際社會上,對於《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有的是《承認》(如俄羅斯); 有的是《認知》(如美國),在程度上雖然有所差別,在基本定位上,都接受了北京與臺北的《一國兩制》關係,一個主權國家在北京,兩個獨立政治體制分別在北京與臺北。
而臺灣以《中華臺北》的身份參與國際活動的時候,也代表臺灣接受了《一國兩制》這個國際現實。
目前國際共識的《一國兩制》關係,是一個概念性的、較爲鬆散的《一國兩制》;而北京政府希望能推動更爲法理性的、更爲進階性的《一國兩制》關係。
民國初年魯迅,在他的的《自嘲》詩中說到,《躲進小樓說一統,管它春夏與秋冬》。臺灣如果只會關起門來爭論不休,不願意正視國際共識的現實,充其量只能説是《躲進小樓搞臺獨,管它春夏與秋冬》,在徒然《自嘲》而已。
注: 本文刊於今天(2019/2/25)臺灣《中國時報》的《星期論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