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求恩同路来华的林迈可:用镜头记录抗战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4-12-05 22:00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5日,上海图书馆,观众们正在参观“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图片展。 澎湃新闻 高征 图
“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1937-1945)”图片展今日起至12月15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一系列关于林迈可、中共抗日根据地、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珍贵影像资料首次亮相。
林迈可(Michael Lindsay)出身英国书香世家,其祖父为历史学家,父亲是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英国上议院议员。1937年12月2日,28岁的他和白求恩同路来到中国,在燕京大学教经济理论。此后他曾多次访问晋察冀边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冒着生命危险在日本占领的北平购买药材、手术器具、电台设备、机油、技术书籍等物资送到根据地,并利用自学的无线电技能为八路军安装通讯电台,援助中国的抗日事业。
“影像比我的语言更有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吕彤邻在开幕式上表示,“林迈可作为一个经济理论家,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日,在没有专业学习过无线电的情况下,为晋察冀边区的游击战亲手制作上百架电台,使游击战的通讯能够顺利进行。他还制作过一个巨大的菱形天线与具有强大功率的发报机,把陕甘宁边区新华社的消息传送到印度与美国的西海岸。”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台时间,就是采用这一英文广播的发出时间;在建国初期,新中国的通讯兵司令与邮电部部长也都是林迈可在抗战时期培养出来的学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吕彤邻
李淑珊女士出席此次展览。 澎湃新闻 高征 图
林迈可的外孙女李淑珊(Susan Lawrence)女士系美国国会图书馆分析员、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提供了本次展览的大部分图片。她在开幕式上以流利的中文表示:“我的姥爷1938-1945年在中国,他(对)那会儿能够跟中国人一起抗日,一辈子都认为是很光荣的事情。”
本次展览展出的照片大部分由林迈可拍摄,展示了从中共最高领导人到根据地一般民众的种种形象,以及他们的生活、训练场景。
林迈可与中国共产党高层
毛泽东、朱德与美军观察组成员在延安(1944-1945)
(据策展人石志民介绍,照片背后英文写的人名是贺龙,但在另一公开出版物中对照片人物的说明是叶剑英。经过反复核对,确认那一个时期的叶剑英外形符合照片形象,最终选择依据正式出版物的说法。)
毛泽东主席、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将军、国民党张治中将军和美军观察组负责人包瑞德上校。1945年
抗日根据地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英国人的晋察冀村民们。 1938-39年
抗战结束以后
林迈可离开延安到达英国以后的全家合影。 1945年
朱德在同林迈可交谈,太行山朱德司令部门前-1939年9月
聂荣臻将军出席部队大会 1938年
林迈可使用自己制造的电台发报。 1938-39年 沙飞摄
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电台台长梁骥在试验小型电台。林迈可是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指导顾问。 1943年
林迈可到妙峰山旅游。以后这里成了林迈可与八路军游击队接头的秘密联络点。
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给林迈可的信封。
叶剑英在毛泽东、朱德和美军观察组成员参加的集会上发言 1945年
毛泽东和他的女儿李敏 1945年 Colonel Peterkin 摄
吕正操将军、夫人刘沙、儿子吕彤羽。
反扫荡时民兵在村口埋地雷。 1943年
八路军战士用土法制造手榴弹。 1938-39年
解放区的针灸治疗。 1942年
卫国杀敌。
1954年,林迈可夫妇随英国工党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会见以工党领袖前首相艾德礼为首的代表团全体人员,在中南海合影。这是周恩来赠送给林迈可夫妇的合影照片。
林迈可和夫人李效黎在美国华盛顿家中合影。背后墙上的镜框中是阎锡山写给他们的题词。 1970年(李效黎籍贯山西,父亲李文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在山西军界任职,后因厌恶军阀混战辞职回家。)